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术后妊娠情况.方法 对2007-2010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经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患者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药物组(术后采用药物治疗)74例、对照组(术后未药物治疗)52例.对2组病例均进行随访24~36个月,对术后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药物组妊娠率47.29%(35/74),对照组妊娠率26.92%(14/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可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20-1922
目的分析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双镜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的患者13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及未妊娠组,对两组一般资料、病理资料及术后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双镜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的134例患者经术后为期2年的随访,成功妊娠89例,妊娠率为66.42%,未妊娠45例,未妊娠率为33.58%。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双镜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腹部手术史、r-AFS分期为III~IV、未进行促排卵治疗等均是导致术后不妊娠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r-AFS分期为III~IV及术后未进行促排卵治疗是影响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采用双镜术治疗后再妊娠几率较高,但患者年龄、不孕症类型,不孕时间、r-AFS分期以及术后是否进行促排卵治疗均是影响再妊娠的主要因素,临床治疗期间需对上述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保守性手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婚后3年以上不孕而有生育要求的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患者均行保留子宫和部分卵巢的保守性手术.9例患者行单纯性保守性手术(术后未用药、A组),10例术后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B组),随访12~24个月(中位时间是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 术后未用药组妊娠率是66%(6/9),用药组妊娠率是60%(6/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妊娠距手术的时间在1年以内为57.8%(11/19),1~2年内为5.2%(1/19).结论 手术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率,但术后用药物不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轻创处理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夫精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于罗山县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夫精人工授精的76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观察组39例(66个周期)采用子宫内膜轻创处理,对照组37例(62个周期)未采用子宫内膜轻创处理,比较两组授精管置入宫腔顺利率、授精管前端血染率及夫精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授精管置入宫腔顺利率高于对照组,授精管前端血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夫精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夫精人工授精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采用子宫内膜轻创处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授精管置入宫腔顺利率,降低授精管前端血染率,提升夫精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中的应用效果。 方 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给予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分析患者术后妊娠情况。 结果100例患者术后3年内有52例成功妊娠,总妊娠率为52%,术后第1年妊娠率为31%,第2年为16%,第3年为5%。EFI评分≤4分患者14例,3年内3例成功妊娠,妊娠率21.4%;5~8分患者49例,3年内21例成功妊娠,妊娠率42.9%;9~10分患者37例,3年内28例成功妊娠,妊娠率75.7%,EFI评分为9~10分患者妊娠率显著优于其他患者(P<0.05)。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是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临床可根据EFI评分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应用中药三联疗法对异位症症状及后续辅助生育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5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经腹腔镜分期、治疗后使用补肾、活血、化瘀中药通过多途径治疗3个月后开始应用促排卵、人工授精技术辅助生育,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长效GnRHa治疗3个月,患者恢复月经后行同样的辅助生育措施.比较两种治疗措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指标及后续辅助生育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术中内膜异位症分期分布情况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内膜异位症相关指标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经药物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不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1年内3次人工授精操作累计妊娠率、排卵率、流产率等指标相似(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与GnRHa皮下注射均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及病理基础,提高后续辅助生育措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王树荣  孙淑华  潘冰 《天津护理》2012,20(4):226-227
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83例不孕症患者,经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IVF-ET)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3例,年龄23~42岁,平均32.5岁。原发不孕49例,继发不孕34例。其中输卵管不孕23例,免疫性不孕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17例,男性少、弱精不孕14例,不明原因不孕9例。经药物促排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后,足月妊娠分娩3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303对不孕夫妇48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6组,分别为自然周期组、氯米芬组、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HMG)组、氯米芬联合HMG组和来曲唑联合HMG组,比较6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HCG注射日,HMG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最厚,氯米芬组和来曲唑组的子宫内膜较薄。氯米芬联合HMG组和来曲唑联合HMG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12/46)和29%(9/31),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10%,16/156)和来曲唑组(6%,3/55),P均<0.008。各组的自然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氯米芬联合HMG或来曲唑联合HMG联合用药促排卵方案可明显提高子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后积极行促排卵治疗对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率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异位病灶电凝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粘连分离术、输卵管通液术等,所有患者术后均予GnRHa药物治疗3个月,月经复潮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予以促排卵治疗;对照组(50例)不予促排卵治疗.结果 实验组术后1年总妊娠率为54%高于对照组的34%.结论 腹腔镜可诊断、治疗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引起不孕症的盆腔因素;术后辅以辅助排卵治疗,可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更多的妊娠机会.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53-2254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效果。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诊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中抽取66例并随机分组,研究组(n=33)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照组(n=33)单纯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妊娠率。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0.91%(30/33),术后妊娠率是48.48%(16/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66.67%(22/33),术后妊娠率是21.21%(7/33);两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可有效提升其术后妊娠率,可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不孕妇女的年龄和基础FSH水平对夫精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接受夫精人工授精治疗的不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岁组、≥35岁组患者促排卵周期周期数、妊娠率、流产率,自然周周期数、流产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IU/L组、≥10 IU/L组患者促排卵周期流产率、自然周期流产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基础FSH升高的不孕妇女,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率明显较低,流产率较高,促排卵无法改善高龄、高FSH患者的人工授精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不孕患者的治疗。方法对28例并发不孕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手术和药物治疗并随访。结果28例并发不孕患者中行开腹手术10例,腹腔镜手术18例;术后服用丹那唑14例中妊娠7例,服用孕三烯酮8例中妊娠3例,皮下注射诺雷德3例中妊娠1例,未服药3例中妊娠1例。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有效,对于微型和轻型内膜异位症并发不孕的患者可先行腹腔镜手术,然后行期待治疗;对于中、重度患者术后可辅以短期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促排卵帮助,甚至辅助生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自然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合并不孕的患者328例。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2年的随访并进行EFI评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FI评分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术后妊娠成功率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EFI评分区间患者的自然妊娠率。结果 2年随访期内,妊娠成功患者(159例)的EFI评分显著高于未成功的患者(169例)[(5.39±1.01)分vs.(3.10±0.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71,P 0.001)。选择EFI=4分为切值,分为EFI 0~4分和5~8分2个区间,此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654,其预测灵敏度为80.50%,特异性为79.88%,约登指数为0.6038。EFI为5~8分的患者自然妊娠成功率为79.01%,EFI为0~4分自然妊娠成功率仅为18.67%。结论 EFI评分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自然妊娠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EFI为5~8分的患者可以考虑自然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的妊娠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治疗的EM不孕65例,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腹腔镜术后予GnRH-a治疗3个月,对照组术后予期待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自然妊娠率.结果 随访12个月,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及自然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EM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治疗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及自然妊娠率,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远期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200例的EMT合并不孕患者,根据治疗前EFI将患者分为A组(n=85,≥9分)、B组(n=48,5?8分)、C组(n=42,≤4分),随访3年统计三组患者妊娠情况,分析EH对患者3年妊娠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比例、妊娠率、足月分娩率、术后首次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妊娠率、足月分娩率显著低于A组、B组,术后首次妊娠时间长于A组、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首次妊娠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6个月妊娘率均显著高于13?24个月、25?36个月;A组术后6个月妊娠率高于C组(P<0.05),但C组13?24个月、25?36个月妊娠率高于A组(P<0.05)。ROC曲线显示:EFI预测术后妊娠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6,特异度为62.3%,灵敏度为79.8%。【结论】EFI≥9分的EMT合并不孕患者3年妊娠率较高,术后首次妊娠时间较短,EFI对预测EMT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思毅  李末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673-167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178例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FS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每次2.5 mg,每两周一次,连用3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78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总妊娠率为48.3%(86/178),其中Ⅰ、Ⅱ、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分别为72.5%(29/40)、48.3%(28/58)、33.3%(14/42)和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74,P=0.002 5);术后1年内、1~2年和2年以上的妊娠率分别为34.3%(61/178)、17.9%(21/117)和4.2%(4/96),术后妊娠率与r-AFS分期有关,术后妊娠率随手术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手术治疗后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经病理学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a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术后2年内的疼痛缓解率、复发率、妊娠率。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中症状缓解率为85.71%(36/42),妊娠率为63.33%(19/30),高于对照组的63.64%(28/44)、43.75%(14/32),复发率为11.90%(5/42),低于对照组的29.55%(13/44)。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可提高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就诊的500例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至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后5周,记录患者妊娠结局,并统计患者体质量指数、年龄、不孕类型、不孕时间、授精时机、治疗方式等信息,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后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500例患者中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后妊娠成功70例,妊娠成功率为14.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失败不受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受年龄、不孕类型、不孕时间、授精时机及治疗方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原发性不孕、不孕时间长、排卵前与排卵后单次授精、自然周期治疗均为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后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大、原发性不孕、不孕时间长、排卵前与排卵后单次授精、自然周期治疗均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进行合理干预以提高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不孕时间、病理类型、不孕类型、术后性激素药物辅助治疗、合并子宫腺肌病,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2年内,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中妊娠55例,妊娠率为59.14%;未妊娠38例,未妊娠率40.86%;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及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大、不孕时间长、原发性不孕症及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经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需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9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比较治疗情况。患者经治疗后,共有32例术后顺利怀孕,占34.04%;以Ⅰ期~Ⅱ期术后妊娠率最高,为58.62%,明显高于Ⅲ期、Ⅳ期。开腹手术的术后妊娠率为37.74%,宫腔镜手术饿术后妊娠率为39.02%,两者无明显差异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有较大的影响,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能够到达一定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