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出院后6周~8周的脑卒中病人283例进行自主参与问卷(IPA)、中国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及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测评。[结果]283例脑卒中病人IPA总分(40.94±24.68)分,存在一定的社会参与功能障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肢体瘫痪是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功能障碍影响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功能,应重视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促进病人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身体功能状况对脑卒中患者自主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9月,对28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状况调查表、自主参与问卷(IPA)、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SS评分、MMSE评分及肢体障碍情况是脑卒中患者自主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因素(t2.513,P0.05)。结论积极预防及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症、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荣  彭华珍  张彩娟 《护理研究》2006,20(7):1746-174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确诊的急性脑卒中,且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意识障碍(GCS9分~12分)的病人100例,随机分组,在采用中西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上下肢肌力水平、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66例脑卒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病人治疗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上下肢肌力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干预后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分别为2.81分±0.52分、3.43分±0.5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032、4.187,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SS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7.61分±1.45分、78.69分±20.83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5、10.932,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提供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病人上下肢肌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抑郁症状缓解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HAMD评分、CN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病人的抑郁症状和改善神经功能,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陆安婷 《全科护理》2011,9(32):2982-298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脑卒中的疗效,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赵荣  彭华珍  张彩娟 《护理研究》2006,20(19):1746-174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确诊的急性脑卒中,且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意识障碍(GCS9分~12分)的病人100例,随机分组,在采用中西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王芳  杨志茹  徐静静  罗珊  都冬梅  张蝶  赵丹 《护理研究》2011,25(23):2098-2099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5月住院的166例脑卒中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给予康复组病人穴位按摩、康复护理,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分别于入组时和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ADL评分。[结果]1个月后康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ADL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可促进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体住护理,另外实验组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B1)、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评价病人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病人BI、NIHSS、Fugl—Meye评分实验组各个时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组干预后各个时点BI、NIHSS、Fugl—Mey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早期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能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脑卒中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参与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主参与问卷(IPA)对168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参与总分为(56.89±12.42)分,条目得分为(2.28±0.50)分;社会支持总得分为(40.59±4.93)分,客观支持得分为(12.38±2.25)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9.86±2.73)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8.35±1.41)分;社会支持得分与社会参与得分呈负相关(P0.01),即社会支持越好,社会参与水平越高。[结论]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密切相关,在康复护理中应关注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引导家庭、社区、社会给予脑卒中病人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以促进其社会参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卒中急性期病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卒中急性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9月-2006年9月在3家协作医院住院的卒中急性期23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按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入选的病人在入院第1周内和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ADL的评定。[结果]4周后实验组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ADL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的ADL。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于个案依从性曲线的延续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出院的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个案依从性曲线的延续护理干预,干预后对两组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脑卒中病人干预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9.21分±2.70分、63.84分±6.92分、67.86分±5.48分和8.47分±0.8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02分±5.92分、43.40分±4.98分、55.21分±3.24分和6.63分±1.63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0.40分±2.4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77分±2.68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基于个案依从性曲线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明远  梅翠红 《护理研究》2006,20(11):2939-2940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病人,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晚期康复组在发病2周后开始康复治疗。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和MBJ入组时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  相似文献   

14.
李宪玲 《全科护理》2014,(21):1957-1959
[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病人实施量化康复训练,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脑卒中量表(NIHSS)、洼田试验、QOL量表对病人焦虑及抑郁情绪、生活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吞咽功能及生活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ISS评分、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Ⅰ级~Ⅱ级病人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应用量化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病人康复效果,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与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入院第1天和第28天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出院时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86%和5.71%,对照组为31.42%和17.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能降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相似文献   

16.
对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佳陈长香  李建民 《护理研究》2007,21(12):3136-3137
[目的]研究脑卒中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此类病人早期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我国23个省915例脑卒中住院病人的认知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71%,并发心血管病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的脑卒中病人(P〈0.001)。[结论]对脑卒中及合并心血管病病人应早期实施护理干预,预防或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邓雪娟  戴玉  朱江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28-2330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05年6月~2009年11月本院神经科收治的脑卒中首次发病偏瘫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当天和治疗后1个月采用简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和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康复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2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更适合脑卒中病人的居家护理模式。[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强健康宣教、改善居家环境等护理措施,护理4周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焦虑心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4周后,观察组护理后CSS评分(12.75分±4.16分)、SAS评分(30.80分±5.01分)低于对照组(20.82分±5.10分,50.38分±5.79分),总体健康评分(80.25分±13.60分)高于对照组(64.35分±13.01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宣教、改善居家环境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与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一周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参与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自主参与问卷(IPA)对271位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一周的社会参与总分为(61.14±13.44)分;各条目均分为(2.45±0.54)分。研究对象的焦虑得分为(8.43±4.88)分,阴性为152例,阳性为119例(43.9%);抑郁得分为(8.48±4.79)分,阴性为145例,阳性为126例(46.5%)。研究对象的心理状况得分与社会参与得分成正相关(P〈0.01)。结论:心理状况和社会参与密切相关,在康复护理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其负性情绪,以改善其社会参与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更适合脑卒中病人的居家护理模式。[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强健康宣教、改善居家环境等护理措施,护理4周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焦虑心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4周后,观察组护理后CSS评分(12.75分±4.16分)、SAS评分(30.80分±5.01分)低于对照组(20.82分±5.10分,50.38分±5.79分),总体健康评分(80.25分±13.60分)高于对照组(64.35分±13.01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宣教、改善居家环境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与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