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预后指数(SPAN-100)对于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VT)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行EVT的ALVOS患者,根据SPAN-100评分分为<100组和≥100组,统计2组的性别、年龄、血压、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对比2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分析影响ALVOS患者EVT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128例ALVOS患者,其中<100组107例(83.59%),≥100组21例(16.41%)。≥100组女性比例、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房颤病史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均高于<100组(P<0.05),≥100组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显著低于<100组(P<0.05);2组术前血压、糖尿病比例、TOAST分型、病变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发病到置鞘时间明显短于<100组(P<0.05),2组桥接治疗比例相当(P>0.05);在血管再通上,2组血管再通时间、术前侧支循环状态、取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卒中中心接受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为3~6分);根据随访期内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别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VT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92例(61.33%),预后不良组58例(38.67%);存活组129例(86.00%)和死亡组21例(14.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低ASPECT评分(OR=0.575,95%CI 0.391~0.844,P=0.005)、出血转化(OR=4.349,95%CI 1.032~18.329,P=0.045)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OR=1.054,95%CI 1.003~1.108,P=0.038)、既往心房颤动(OR=3.856,95%CI 1.111~13.378,P=0.033)、术中直接抽吸(OR=7.562,95%CI 2.314~24.715,P=0.001)及发生出血转化(OR=12.112,95%CI 2.269~64.649,P=0.004)是EVT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低ASPECT评分、出血转化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VT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既往心房颤动、术中直接抽吸和发生出血转化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晚时间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5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超晚时间窗前循环LVO-AIS患者88例,根据是否实施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分为血管内治疗组37例和药物治疗组51例。比较2组闭塞部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核心梗死体积>50 mL比率等临床资料;以及90 d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内病死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血管内治疗组年龄、性别比例、既往史、闭塞部位、入院时NIHSS及吸烟、发病时间<48 h、醒后卒中、核心梗死体积>50 mL比率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治疗组行单纯机械取栓20例,行机械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17例,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为94.59%。血管内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56.76%)高于药物治疗组(29.41%)(χ2=6.633,P=0.010),90 d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入院时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DRAGON)评分及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治疗90 d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为3~6分)。预后良好组69例,预后不良组5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静脉溶栓治疗(IVT)、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机械取栓次数、HIR、CT指标、DRAGON评分。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年龄、收缩压低于预后不良组,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及机械取栓次数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HIR、脑室间隙(IC)体积、低灌注区最大延迟时间比值(rTmaxa)及DRAGON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低灌注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a)、低灌注区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a)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血管内治疗 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月后mRS评分,分 为良好预后组(mRS<3分)和不良预后组(mRS≥3分),比较2组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hs-cTnT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 纳入 127 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 55 例(43.3%),预后不良 72 例(56.7%)。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 hs-cTnT升高(OR1.037,95%CI 1.000~1.075,P=0.047)、年龄增加(OR1.070,95%CI 1.020~1.123,P=0.005)、 取栓次数增加(OR1.912,95%CI1.149~3.182,P=0.017)、ASPECT评分降低(OR1.479,95%CI 1.005~2.174, P=0.041)及颈内动脉闭塞(OR4.695,95%CI 1.524~14.492,P=0.007)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s-cTnT预 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643~0.816,P<0.001),最佳截断值为15.45 ng/L,敏感度 63.9%,特异度69.1%。结论:早期hs-cTnT升高是ALVOS血管内治疗患者3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行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急症血管内治疗的89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低NIHSS评分患者(NIHSS评分≤5分)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分为直接手术组42例(入院后即行血管内治疗,术后标准药物治疗)和补救手术组47例(入院时先标准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加重后再行急症血管内补救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依据术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0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19例(mRS>2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94.4%(84/89)的患者实现了血管成功再通,78.7%(70/89)的患者90天功能预后良好,术后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术中应用Embotrap Ⅱ取栓支架的近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31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再通术,术中首选应用Embotrap Ⅱ取栓支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双支架(Embotrap+Solitaire)“Y”补救、抽吸术。记录1次再通率、最终再通率、穿刺至再通时间及术后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随防至2022年1月,记录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2分]。结果 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及CT检查,31例中30例(96.8%)血流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mTICI)≥2b级],1例(3.2%)mTICI 2a级,穿刺至开通时间(50.5±25.0)min。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患者均进行颅脑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和梗死核心容积的关系,比较颅脑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根据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进行侧支循环状态与预后相关性评估。结果:随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增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容积减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与梗死核心容积呈负相关(r=-0.37,P=0.03)。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颅脑CT平扫,漏诊率和误诊率均低于颅脑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血管成像检查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r=0.34,P <0.05)。结论:颅脑CT血管成像用于急性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入院基线血糖水平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1例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LVO患者,根据入院基线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7.8 mmol/L组(52例)和血糖<7.8 mmol/L组(79例),再根...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如今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常见原因,静脉溶栓对大血管闭塞尤其是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再通率低,治疗效果有限。血管内机械再通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现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治疗方法和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大型的多中心血管内机械再通试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颅CT血管成像(CTA)评估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及脑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 选择13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取灌注参数,评估侧支循环情况,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分析灌注参数评估侧支循环的价值。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病灶侧脑血流量(CBF)低于健侧,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高于健侧(P<0.05);不良组病灶侧脑血容量(CBV)、CBF低于健侧,MTT、TTP高于健侧(P<0.05)。患侧及健侧灌注参数比值方面,不良组rCBV、rCBF低于良好组,rTTP高于良好组(P<0.05)。rCBV、rCBF、rTTP评估侧支循环建立的曲线下面积为0.677、0.615、0.790。结论 CTA可观察颅内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侧支循环形成与脑血流灌注情况密切相关,两者可为评估脑血管疾病病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EVT)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AC-LAO)患者血管再通后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T且血管成功再通的145例AC-LAO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87例,分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28例)和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再通程度(mTICI)、术后颅内出血、术后严重脑梗死、死亡率、术后3个月mRS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 与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P=0.017)、高血压(P=0.040)、吸烟史(P=0.020)、术前NIHSS评分(P=0.013)、侧支循环良好代偿(P=0.017)、术中行血管成形(P<0.001)、手术时间(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血管再通时间、有效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严重梗死发生率、死亡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吸烟史是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的高危因素,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患者术前血管代偿相对良好,症状相对较轻,及时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2种不同机制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血管内治疗(EVT)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接受EVT的ALVO患者。根据卒中病因分型将患者分为LAA组和CE组,应用m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评价患者90 d预后,统计术后72 h颅内出血转化(HT)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评价EVT的安全性。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及预后,并探讨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84例患者,其中LAA组164例(89.1%),CE组20例(10.9%)。与CE组相比,LAA组年龄更小(P<0.00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P=0.024),基线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更高(P=0.037)。2组既往心房颤动(P<0.001)、饮酒史(P=0.004)及D-二聚体(P=0.008)及尿酸(P=0.038)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组在穿刺至再通时间、术后成功再通、取栓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同济医院2022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52例疑似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P、CTA检查,以DSA和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P、CTA及CTP联合CTA检查的诊断效能,并分析相关CTP参数与CTA图像情况。结果:CTP检查诊断AIS的特异度、准确率高于CT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查诊断AIS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CTP及CTA检查,特异度高于CT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P检查中梗死区脑血流量(CBF)水平低于健侧对照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高于健侧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P检查中共检出107例颈内动脉狭窄、91例颅内动脉狭。结论:CTP联合CTA对AIS的诊断效能高于二者单独诊断,同时可评估脑组织的缺血情况,对梗死区进行分区,明确脑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和部位,为临床制定后续的诊疗计划提供影像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分析患者不同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比较不同侧支血流循环状态CTPI参数情况及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 结果  CTPI显示,46例脑组织血流灌注发生异常,CTPI阳性率为90.20%(46/51)。患者患侧梗死病灶区及缺血半暗带CBF值、CBV值均小于健侧,MTT值、TTP值均长于健侧(P < 0.05)。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值小于健侧,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 < 0.05),而患侧与健侧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侧支循环不良者患侧CBF值及CBV值均小于健侧,且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 < 0.05)。CTPI提示AIS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患者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CTPI提示血流灌注正常患者(P < 0.05)。 结论  CTPI可及时准确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病灶区、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临床掌握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对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青年(年龄18~50岁)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效果,探讨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52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MT,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数量、TOAST病因分型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脑卒中早期CT诊断评分(ASPECT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2组静脉溶栓比率、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球囊和/或支架植入比率、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头颅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及脑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靖江市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接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灌注参数、侧支循环情况以及头颅CT血管成像的评估价值。结果: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1) 27例患者的平扫无异常,101例患者有明显病灶。实施头颈部多时相CTA,128例患者一侧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57例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不良,其余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均良好。所有患者中评分为1分的患者19例,2分患者38例,3分患者45例,4分患者26例。(2)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病灶侧脑血流量(CBF)低于健侧,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长于健侧,差异显著(P <0.01),病灶侧及健侧脑血容量(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侧支循环不良组病灶侧CBV、CBF低于健侧,MTT及TTP长于健侧,差异显著(P <0.05)。(3)侧支循环不良组rCBV、rCBF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合超早期CT血管成像(CTA)对判断急性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发病≤6 h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查,并在入院、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70例患者中32例CTA检查显示血管正常,血管闭塞38例。NIHSS>8分组临床预后较差(P<0.01)。血管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无血管闭塞组(P<0.01),无血管闭塞组有25例(78.1%)预后良好,血管闭塞组预后良好17例(44.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闭塞组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比率(58.8%)高于未溶栓治疗患者比率(31.82%,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NIHSS评分及CTA显示的血管闭塞与否与早期临床预后相关(分别为r=0.25,P<0.05;r=0.73,P<0.001),入院NIHSS评分(OR=0.09, 95%CI=0.07~0.12, P<0.01)和血管是否闭塞(OR=0.12, 95%CI=0.01~0.24, P<0.05)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以NIHSS=8为分界点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56.65%,特异性85.29%,阳性预测值80.00%。CTA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为63.89%,特异性73.53%,阳性预测值71.88%;两者结合对预后预测的敏感性70.11%,特异性91.18%,阳性预测值88.00%。结论CTA显示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CTA结合NIHSS评分有助于提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预后常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时间、侧支循环、血栓负荷、术前静脉溶栓、基线NIHSS评分和基线梗死区域等因素均可影响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此外,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剧烈的血压波动、高血糖和围术期体温升高与血管内治疗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