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探寻该疾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7例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冷热试验(caloric test)、摇头试验(head-shaking nystagmus,HNS)、速度阶梯试验及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检查,对两组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及速度阶梯试验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对100dB的短音刺激情况下cVEMP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VM患者中,有11例(29.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4例(37.8%)出现摇头试验异常,7例(18.9%)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3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2例(6.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例(3.3%)出现摇头试验异常,无患者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总体而言,28例(76%)VM患者至少在一个水平半规管功能试验中出现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摇头试验,其次是冷热试验和速度阶梯试验。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cVEMP异常率(21.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6%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被发现存在前庭功能异常,在冷热试验的基础上加用摇头试验和旋转试验,可以提高VM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显示的cVEMP结果,反映了球囊功能的异常及VM患者在球囊-颈反射通路上有所损害。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 VAT)对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患者在前庭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VM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VAT检查,观察水平增益、水平相移、垂直增益、垂直相移、非对称性五项参数,≥1项异常,即评定为前庭功能异常,VAT试验阳性。结果VAT结果显示VM组21例(80.77%)前庭功能异常;对照组2例(10%)前庭功能异常,两组前庭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患者增益异常18例(69.23%),其中水平增益增高12例次,垂直增益增高4例次,水平增益降低1例次,水平增益部分增高部分降低2例次。VM患者相移延迟16例(61.54%),其中水平相移延迟13例次,垂直相移延迟5例次。VM患者非对称性异常3例(11.54%),提示水平通路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右侧功能较弱。VM患者增益异常以2.0~2.7 Hz为主,相移异常以3.5~5.9 Hz为主。结论VM患者以增益增高、相移延迟为主要特征,水平测试比垂直测试敏感。VAT对VM患者的前庭功能评估有效,其诊断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的前庭状态,建议临床关注,预防病情加重,避免发生意外。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偏头痛的137名患者为实验组,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e test,vHIT)、冷热试验(caloric test)、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检查,在听力中心数据库内随机选择137例已行全套前庭功能检查的正常受试者数据为对照组。对两组vHIT、冷热试验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对cVEMP的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既往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而在家族史与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11例(8.02%)出现vHIT异常,19例(13.86%)出现冷热试验异常,8例(5.83%)出现cVEMP异常。对照组中,无vHIT异常者,3例(2.18%)出现冷热试验异常,无cVEMP异常者。实验组中异常率最高的检查是冷热试验,其次是vHIT。两组患者vHIT、冷热试验及cVEM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临床工作中需要关注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43例确诊为VM的患者(VM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冷热水试验(caloric test)、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VM组患者中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异常例数分别为10例(23.3%)、14例(32.6%)、18例(41.9%)、14例(32.6%)、13例(3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例(0%)、3例(10.0%)、5例(16.7%)、1例(3.3%)、0例(0%)](P<0.05),而声导抗、cVEMP及vHIT中的水平不对称性比异常例数分别为3例(7.0%)、10例(23.3%)、3例(7.0%),与对照组[分别为0例(0%)、7例(23.3%)、2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VM患者中,oVEMP振幅比(amplitude ratio,AR)及耳间不对称比(interaural asymmetric ratio,IAR)的异常率最高,分别为41.9%及34.9%。结论 V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庭功能损害,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结果有助于VM患者的诊断及与其他前庭性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庭自旋转(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 VAT)和冷热试验对早期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4例早期梅尼埃病非急性发作期(Meniere disease,MD)患者和22例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进行VAT和冷热试验检查,均为单耳发病,均先行VAT检测后行冷热试验。VAT检测观察水平增益、水平相移、垂直增益、垂直相移、非对称性5项参数,其中任意一项及以上异常即评定为前庭功能异常;后行冷热试验观察记录半规管轻瘫值(canal paresis,CP)和热气试验最大慢相角速度(SPVmax)。对两组患者的VAT和冷热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VAT结果显示24例MD组16例(66.7%)前庭功能异常,其中增益增高1例次、降低8例次,增益部分增高部分降低1例次,相移延迟有12例次,非对称性异常有5例次;22例VM组中12例(54.5%)前庭功能异常,其中增益增高6例次、降低1例次,相移延迟有10例次。两组数据比较,增益增高和降低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冷热试验显示24例MD组中CP阳性14例(58.3%),SPVmax均值10.5°±9.5°/S;22例VM组CP阳性4例(18.2 %),SPVmax均值34.7°±17.9°/S。 两组CP和SPVmax均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两组疾病的非急性发作期,VAT测试提示MD患者以4~6 Hz增益降低,VM患者以2~4 Hz增益增高为主要特征;冷热试验提示MD患者多表现为单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退,而VM患者表现为亢进或者正常;二者的结合具有高低频互补作用,可以提高早期MD和VM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前庭性偏头痛(VM)性眩晕患者的听-前庭功能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眩晕中心门诊收治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0例及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听-前庭功能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纯音测试、眼震检查、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等。结果 30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纯音测听异常率为23.3%(7/30),7例纯音异常患者均属单侧轻度或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中枢性眼动异常率为26.7%(8/30),均为扫视试验异常;冷热试验异常率为83.3%(25/30),均为单侧前庭反应减弱;VEMP异常率为13.3%(4/30),其中7例显示患侧低振幅,2例显示患侧P13波潜伏期延长;接受ABR检查的患者共12例,异常率为58.3%(7/12),均显示为单侧异常。33例MV患者纯音测听异常率为24.2%(8/33),均属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眼震检查中枢性眼动异常率为48.5%(16/33),冷热试验异常率为21.2%(7/33),VEMP异常率为51.5%(17/33),接受ABR检查的患者共15例,异常率为26.7%(4/15)。经统计分析,二者的冷热试验异常率(t=13.62,P=0.000)、中枢性眼动异常率(t=9.65,P=0.000)、VEMP异常率(t=5.76,P=0.000)均显著高于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结论与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相比,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显示出更高的冷热试验异常率和较低的中枢性眼动异常率,可以为二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了解其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2例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完善冷热(水)试验(caloric test)、速度阶梯试验(Velocity step test)、摇头试验(head-shaking nystag-mus,HNS)及颈肌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检查(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 VEMP),同时对30例健康志愿者完善以上前庭功能检查,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中,22例(68.75%)患者至少在一个水平半规管功能试验中出现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冷热(水)试验,其次是速度阶梯试验和摇头试验。试验组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颈肌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异常率(21.9%)明显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冷热试验、摇头试验、速度阶梯试验及c VEMP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全面评估患者的前庭功能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温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对鉴别前庭性偏头痛(VM)和梅尼埃病(MD)的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的VM和MD患者各26例,行双温试验、vHIT及VAT检查。双温试验记录半规管轻瘫值(CP)及反应弱侧冷热刺激的最大慢相角速度(SPV);vHIT检查记录各半规管增益值及扫视;VAT检查记录水平和垂直增益及相移、不对称偏向,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疾病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VM与MD患者双温试验异常例数分别为7、15例,VM与MD患者CP值分别为(15.81±12.97)%、(28.88±15.38)%;经比较,两者异常率(P=0.025)及CP值(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M、MD患者vHIT试验异常例数分别为6、11例,两种疾病vHIT检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患者VAT检查异常24例,增益升高6例,增益下降16例,相移延迟16例。MD患者VAT检查异常19例,增益下降14例,相移延迟10例,两种疾病增益升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VM、MD患者双温试验和vHIT检查结果同时异常例数分别为1例和8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VM患者双温试验和VAT检查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VM和MD临床特征存在差异,MD患者更容易出现水平半规管的损伤,且损伤程度更重。MD患者双温试验与vHIT结果同时异常率高于VM患者,而VM患者的VAT增益更易升高。此3种检查方法可以为两种疾病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前庭功能检测结果,评价晕车病患者的外周前庭功能特点。方法 选择40例晕车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组人员分别进行旋转试验、摇头试验、冷热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 晕车病患者组中旋转试验、冷热试验异常例数分别为2例(5%)、5例(12.5%),健康 志愿者组分别为1例(3.3%)、3例(1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冷热试验检测中,观察组平均慢相角速度(average slow phase velocity,aSPV)分别为88.7°/s,对照组为43.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225,P<0.001);摇头试验两组均无异常;视频头脉冲试验晕车病组各半规管增益异常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增高或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异常扫视波出现。结论  晕车病患者与正常人群比较前庭功能异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但晕车病组冷热试验aSPV值较正常人群高,考虑晕车病患者前庭敏感性可能较正常人群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路径,通过随访评价干预的效果。方法 资料收集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头晕门诊入组的68例VM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标准的一般情况及病史登记、量表评价和听力学检查。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前庭康复和生活方式指导,对满足连续随访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再次进行主观症状量表评价,分析VM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症状恢复趋势特征。结果  ①68例VM患者伴随状依次为为耳鸣、耳聋、耳闷堵感、耳痛及耳周皮肤异常感觉;②68例(136耳)VM患者纯音测听提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者占46例(88耳),67.7%(64.7%),听阈阈值(32.19±8.79)dB HL,以高频下降为主,其中双侧听力下降者44例(64.7%);③68例VM患者双温试验异常者50例(73.5%),单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或低下者32例(47.1%);④治疗后眩晕残疾量表和头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庭双温试验正常组较异常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患者的伴随症状表现多样,伴有轻中度的双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头晕患者应考虑VM的可能。VM患者的主观症状可依据规范治疗获得显著改善,且前庭功能检查可能有望成为VM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性双侧前庭病的听-前庭功能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自2006年12月~2010年10月我科眩晕专科诊治的具步态不稳和振动幻视特征性症状的外周性双侧前庭病53例,行听-前庭功能检查和病因分析。结果明确或可能病因42例(79.2%),原因不明者11例(20.8%)。听力正常10例(18.9%)、异常43(81.1%)。冷热试验:双侧前庭功能低下共49例(92.5%),双侧前庭功能丧失4例(7.5%)。头脉冲试验病理阳性38例(71.7%)。接受动态姿势描记图检查39例,显示不同程度的前庭输入下降或前庭输入为主下降。结论双侧前庭病的诊断根据病史、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听-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及头脉冲试验结合有诊断价值,听力学检查有助原发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VM患者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36.2±9.2)岁]、偏头痛患者44例[男15例,女29例,年龄(34.4±9.0)岁]、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4.6±6.5)岁]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别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时相分析各组的HRV特点。分析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的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差大于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频域参数: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夜间,VM组和偏头痛组的RMSSD(F=6.694)、HF(F=9.434)较对照组降低,而LF/HF(F=16.049)和LF(F=9.434)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VM组的LF升高程度较偏头痛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间测量结果上,主要表现为前庭性偏头痛组LF较对照组升高,而RMSS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M患者存在以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减低为主要特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夜间显著。此外,VM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偏头痛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在慢性头晕患者和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中的表现,明确VEMP异常和病变侧别及受累结构的关系。方法:在本观察性研究中,我们对66例受试者进行了VEMP检查(短纯音刺激,强度100dB nHL,频率1 000Hz,带通滤波10~1 500Hz,刺激率4.3Hz)。根据临床表现和冷热试验,其中33例患者被诊断为单侧前庭功能低下,另外33例受试者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分析p13-n23的振幅、不对称率、潜伏期、耳间差异和阈值。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Shapiro-Wilk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3.63%的慢性前庭功能低下的患者存在VEMP异常,其中13例患者VEMP异常出现在前庭功能低下侧,3例患者出现在病变对侧。5例患者双侧VEMP异常。结论:冷热试验诊断为单侧慢性前庭功能低下的患者中,63.63%存在不同程度的VEMP的改变。54.54%的患者VEMP异常出现在前庭功能低下侧,24.24%的患者的VEMP异常出现在病变对侧。VEMP能够增强对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的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用跟震电图测试仪进行自发性眼震试验、位置试验、摇头试验、转颈试验、温度试验和视眼动系统检查(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对上述各项试验数据进行相应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前庭功能异常为68.4%,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72,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眩晕症状与前庭功能减退有一定关系,且多为外周性眩晕,眼震电图可提供客观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患者在耳蜗受损的同时前庭功能受损的范围及客观评价方法,探讨不同听力损伤曲线类型突聋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的差异。方法 选取60例 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单侧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为实验组,其中低频下降型11例,平坦下降型15例,高频下降型18例,全聋型16例。健康自愿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冷热试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检测,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对照组冷热试验异常阳性率10.3%;oVEMP异常阳性率26.7%;cVEMP异常阳性率16.7%。实验组冷热试验异常阳性率68.3%;oVEMP异常阳性率60.3%;cVEMP异常阳性率43.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HIT异常阳性率13.3%,实验组异常阳性率5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聋型及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异常阳性率比平坦下降型及高频下降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坦下降型及高频下降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在耳蜗受损同时可以伴有前庭功能不同范围受损。结合冷热试验、oVEMP、cVEMP及vHIT等相关检查可对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进行有效评估。全聋型及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较平坦下降型及高频下降型高。平坦下降型和高频下降型患者比较,前庭功能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VRT)对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76例平衡障碍患者根据单、双侧及针对性康复原则随机分为四组,A组(单侧)29例为单纯药物组,B组(单侧)29例为药物联合前庭康复组;C组(双侧)9例为单纯药物组,D组(双侧)9例为药物联合前庭康复组,分别给予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疗程4周,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主观评估,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性伸手试验及Fukuda踏步试验评估平衡功能,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V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无论单侧或双侧平衡障碍患者,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踏步等平衡功能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均为P<0.01)。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平衡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前庭功能减退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面对日益增加的眩晕患者量,效率成为前庭功能检查选择的重要考量。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自发眼震+变位试验+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 HST)+视频头脉冲检查(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这种新的前庭速查方法作为前庭功能筛查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2名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到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专科门诊就诊且有单独明确诊断的患者,整理其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包括自发眼震、体位试验、HST、前庭双温检查和vHIT(增益和扫视波记为两个参数)。通过雷达图和树状图可视化检查异常率。结果通过比较不同功能检查异常率,可知vHIT增益值在不同疾病间异常率的变化不明显。新速查方法中vHIT的异常率仅考虑扫视波是否出现,新速查方法异常率整体优于前庭双温,主要表现为BPPV(100%vs.49%),VN(87%vs. 76%), MD(81%vs. 59%),VM(45%vs. 36%)。通过优化分类的比较,新速查方法的异常率为72%,再进一步进行温度试验的结果(+/-)分别为35%与27%,而在新速查方法阴性筛查后再行双温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与前庭症状及前庭功能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前庭症状,以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和冷热试验结果,观察这些患者的听力结果与前庭症状及前庭功能的关系。 结果 在52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有前庭症状、前庭功能异常的全聋型患者与无前庭症状者、功能正常者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VEMP、cVEMP、vHIT和冷热试验四项结果异常的全聋型患者显示出更低的治疗总有效率,oVEMP、cVEMP、vHIT和冷热试验正常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更高的听力恢复数值。 结论 有前庭症状、前庭功能异常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较差,oVEMP、cVEMP、vHIT和冷热试验正常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更好的听力恢复。前庭功能异常提示突发性聋患者的内耳病变范围较大、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研究前庭神经炎(VN)患者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磁共振成像(3D-FLAIR MRI)特点,探讨VN可能的发病部位,同时与前庭功能结合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眩晕疾病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6例V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25~71岁,平均44.1岁;均为单侧发病,患侧为左耳17例,右耳19例。根据内耳3D-FLAIR MRI结果分为强化组及非强化组(健侧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患者前庭功能与内耳3D-FLAIR特点的关系。结果36例中发现3D-FLAIR异常强化31例(86.1%),其中前庭神经及前庭终器同时强化14例,单纯前庭上神经强化8例,单纯前庭终器强化7例,单纯耳蜗强化2例。观察前庭神经异常强化显示:前庭上神经强化21例,前庭上、下神经强化1例。5例内耳3D-FLAIR未见异常。根据前庭功能结果分析显示全前庭神经受累19例(52.8%),单纯前庭上神经受累16例(44.4%),单纯前庭下神经受累1例(2.8%)。内耳3D-FLAIR强化组31例患者半规管轻瘫值60.81±3.49,非强化组5例患者半规管轻瘫值34.1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8,P<0.01)。结论内耳3D-FLAIR MRI可以为临床提供可视的影像证据,考虑VN的病变部位不仅在前庭神经,还包括前庭终器。内耳3D FLAIR异常强化的患者其前庭功能损伤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临床上常见的四种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眩晕残障程度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四种前庭性眩晕提供依据。 方法 搜集确诊为前庭性眩晕的患者,分别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及前庭神经炎(VN)四种疾病,记录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完善耳科学检查并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眩晕残障量表(DHI)测定。 结果 纳入前庭性眩晕患者121例,其中BPPV47例,VM31例,MD29例,VN14例,四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分别为BPPV 31.9%、VM 71.0%、MD 75.9%、VN 42.9%;轻度、中度及重度眩晕残障程度分别为BPPV 58.9%、19.8%、21.3%,VM 19.4%、25.8%、54.8%,MD 6.9%、24.1%、69.0%,VN 38.6%、21.4%、40.0%。焦虑与抑郁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570,P<0.05);DHI与HAD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804;P<0.05)。 结论 前庭性眩晕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且焦虑和抑郁有一定的相关性;VM和MD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VM、MD及VN患者眩晕残障程度高于BPPV患者。因此在临床上诊治前庭性眩晕疾病的时候要重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特别是VM、MD患者,以便更好的治疗前庭性眩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