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基于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基于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的TKA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力线[下肢机械轴夹角(HKA)和冠状位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48 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HKA、冠状位mLD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周,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KA与冠状位mLDFA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术式,基于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TKA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限制性使用止血带结合应用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54例患者在准备安装假体进行创面冲洗前开始使用止血带至骨水泥凝固后释放,即限制性使用止血带,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切皮前开始使用止血带至假体安装完毕后释放,即全程使用止血带。2组患者围术期均采用抗纤溶序贯抗凝治疗;切皮前30分钟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1g,术中关闭关节囊后使用注射器于关节腔内灌注TXA28(溶于生理盐水20ml),术后3小时再次静脉滴注TXAlg,术后6-8小时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天1次。比较⒉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术期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VAS评分,肢体肿胀率,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79.53±7.65)分钟和术中出血量(78.12±17.32)ml,均大于对照组(77.48±8.82)分钟,(74.29±15.96)ml,隐性失血量观察组(497.40±69.76)ml,低于对照组(521.52±73.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观察纽(575.53±69.1l5)ml,对照组(595.81±69.4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3天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121.45土11.11)g/L,(114.70±12.30)g/L,优于对照组(118.34±13.91)g/L,(110.98±17.65)g/L(P<0.05),术后7天2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101.49±11.13)g/L,对照组(99.01±12.98)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3天在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观察组静息(3.11±0.96,2.43±1.11),活动(5.26±1.07,4.14±1.44),低于对照组静息(3.50±0.74,2.71±1.28),活动(5.67±1.41,4.6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14天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患肢肿胀率观察组(6.51±1.46)%,低于对照组(7.62±1.41)%,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101.03°±12.21°,大于对照组93.70°±1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9例出现皮肤瘀斑,对照组1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97例贫血,其中4例患者需输血纠正贫血,对照组有114例患者出现贫血,需输血纠正贫血的患者有7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对象均无血栓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限制性使用止血带结合术中控制性降压,不会增加总失血量,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减轻术后疼痛和肢体肿胀,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或不用止血带是否会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早期临床疗效产生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7月本科收治的98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拟接受初次单侧TK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全程不使用止血带)和对照组(全程使用止血带),每组4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d Hb和HCT水平、输血率、住院天数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术后3d、5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的膝关节KSS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术后1d、3d、7d的患肢肿胀程度和膝关节活动范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3d测得CRP、IL-6、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或不用止血带行TKA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全程不用止血带在术后早期具有疼痛缓解快、关节活动范围大、患肢肿胀程度轻、机体炎症因子释放少、膝关节功能改善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种不同止血带使用方法对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术后患肢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止血带使用时间为截骨至安装假体时间段;对照组60例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计算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及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失血量580.4±130.5mL(P1)及隐性失血量430.2±245.3mL(P2)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1<0.05;P2<0.05),术中失血量560.3±204.3mL虽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3=0.00,P4<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能减少术后隐性失血量、减轻术后患肢肿胀同时并不增加总失血量也未使手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26例,为THA组,同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25例,为TKA组,分别对两组患者隐性失血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TH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为(477.30±76.66)ml明显低于TKA组隐性失血量(756.09±124.65)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清蛋白、纤维蛋白原术前、术后含量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含量术前、术后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实验室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HA和TKA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是由多因素造成,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及时积极治疗对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滴氨甲环酸 (TXA) 联合关节腔注入肾上腺素 (EPI) 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失血量及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2例初次行单侧TK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不同的给药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TXA+EPI组 (n=31) :松止血带前10 min给予TXA静滴 (10 mg/kg) , 在缝合关节囊结束前向关节腔内注入EPI稀释液50 m L (1:200 000) , 注射后夹闭引流管2 h;TXA组 (n=31) :于松止血带前10 min给予TXA静滴 (10mg/kg) , 同时术后夹闭引流管2 h;EPI组 (n=30) :在缝合关节囊结束前向关节腔内注入EPI稀释液50 m L (1:200 000) , 注射后夹闭引流管2 h;对照组 (n=30) :仅术后夹闭引流管2 h.观察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35 d髌上及髌下10 cm周径平均变化值、术后7 d膝关节HSS评分, 术后7 d完善双下肢血管超声, 随访3月, 明确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TXA+EPI组、TXA组、EPI组较对照组在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35 d髌上及髌下10 cm周径平均变化值上均显著降低 (P<0.05) , 但在术后引流量上, EPI组较TXA组减少更加明显, 差异显著 (P<0.05) , 其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7 d HSS评分TXA+EPI组要高于其余3组 (P<0.05) .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明显减少了初次单侧TKA术后失血, 减轻了TKA术后膝关节肿胀, 促进了患者早期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加速了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有可能造成伤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临床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85-148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TKA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TKA术治疗,观察组则在TKA手术基础上以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和下肢力线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1周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变化和膝关节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提高且下肢力线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且下肢力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用于TKA术中可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下肢力线以及HSS评分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对膝关节假体骨水泥厚度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人工TKA治疗中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112例,其中94例为初次置换.按照选择标准共82例(82膝)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非止血带组(41例膝)和止血带组(41例膝),止血带组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非止血带组不使用止血带.所有患者术后行膝关节正侧位片检查,测量侧位片上股骨2个测量点,胫骨2个测量点和正位片上胫骨2个测量点假体下骨水泥厚度,同时记录分析两组的显性失血量、血红蛋白(Hb)降低值、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肢体肿胀、肌间静脉血栓、皮下淤斑等.结果 两组均无术后感染、伤口坏死等并发症,非止血带组在围术期显性失血量、Hb降低值、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明显高于止血带组(P<0.05),在VAS疼痛评分、肢体肿胀、肌间静脉血栓、皮下淤斑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止血带组(P<0.05).术后测量胫骨骨水泥厚度[非止血带组(3.57±0.62)mm,止血带组(3.74±0.71)mm)],股骨骨水泥厚度[非止血带组(2.00±0.43)mm,止血带组(2.19±0.48)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使用止血带可以减少显性失血量、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但不使用止血带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UKA组(28例)和TKA组(49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凝血相关指标及围手术期失血量。记录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UKA组术后1 d、手术前后差值及比值低于TKA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T、TT、APTT、IN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KA组术后1、3 d低于UKA组(均P<0.05)。UKA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显性失血量少于TKA组(均P<0.05)。UKA组DVT发生率低于TKA组(P<0.05)。结论: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可减少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不同患肢体位对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于本院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且符合实验要求的332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102例):患肢术后髋关节及膝关节伸直位;B组(111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伸直位;C组(119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30°屈曲。三组患者均干预24小时并于术后24小时拔除引流,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24小时引流量和术后5天皮下淤斑率,并对比术后3天、5天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术后72小时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差别有显著性(P〈0.05);三组术后5天皮下淤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术后3天、5天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女性患者中术后患肢屈髋位与髋关节伸直位相比可减少 TKA 术后总出血量、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相同屈髋角度下,屈膝30°较膝关节伸直位可减少隐性失血量。所以有理由认为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30°屈曲位相对有效地减少TKA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TKA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对照组静脉注入氨甲环酸止血。观察统计两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及输血例数。结果两组输血例数、隐性失血量及术中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以局部应用方式应用图单侧TKA术,可减少术中失血量,止血效果显著,优于静脉注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68-71
目的 研究氨甲环酸静注联合关节腔“鸡尾酒”混合液灌注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提高膝关节置换术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9月96例在我院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情况、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患膝屈伸活动范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引流量以及术后3 d的Hb和Hct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3 d膝关节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 d、7 d、14 d膝关节VAS评分及术后4周、8周的HS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只在术后3 d患膝的屈伸活动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膝的屈伸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氨甲环酸静注联合关节腔“鸡尾酒”混合液灌注可有效减少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失血量和引流量,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早期疼痛感,而且未有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出现,有利于促进患膝早期的功能康复,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先行股骨截骨与先行胫骨截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8例(88膝),均行TKA治疗。依据不同截骨顺序分组,对照组(44例)先给予胫骨截骨,观察组(44例)先给予股骨截骨,统计分析两组术中情况、HSS评分情况、术后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行股骨截骨与先行胫骨截骨应用于TKA中均有明显疗效,先行股骨截骨能使术中胫骨充分暴露,更利于术中操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应用止血带和不用止血带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158例初次单侧TK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应用止血带组和不应用止血带组,各79例。其中应用止血带组患者术中使用充气止血带,不应用止血带组术中使用电刀止血。比较两组围术期失血量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12h(T1)、术后1d(T2)、术后3d(T3)、术后5d(T4)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患肢大腿周径。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血红蛋白、术后24h红细胞比容、输血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T0时刻血清IL-6、TNF-α、MDA、SOD水平、VAS评分、患肢大腿周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止血带组预估失血量低于不应用止血带组,术后引流量多于不应用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刻两组患者的血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分析实施3D模拟打印用于治疗重度膝内翻畸形伴胫骨平台缺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重度膝内翻畸形伴胫骨平台缺损的KOA患者5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及观察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3D打印辅助TKA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手术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时间点(手术前、手术1d及手术3 d)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髋膝踝角水平,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BM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引流量明显较对照组低很多(P<0.05)。术后组间病人髋膝踝角、AKS临床评分、AKS功能评分、SF-36评分、HSS评分水平明显升高,其中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补血扶正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除去脱落病例,最终共73例完成了研究。对照组(n=37)予以常规PFNA 手术治疗,治疗组(n=36)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血扶正方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2组术前与术后第1、3、7、14天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比较2组手术持续时间、显性出血量,同时计算并比较2组隐性失血量;比较2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结果 2组手术持续时间、显性出血量、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第3天Hb与隐性失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7、第14天,治疗组H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第3、第7天,2组H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治疗组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治疗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2组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血扶正方能够明显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 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减轻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依若肝素和非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154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利伐沙班组(A组)、依若肝素钠组(B组)及非抗凝组(C组)。观察各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术前及用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伤口情况;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A组与B组术后无静脉栓塞症发生,C组出现静脉栓塞症3例;A、B、C三组术前与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回访时间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药物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确切,利伐沙班与依若肝素疗效相当;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失血量及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术后膝关节中期功能恢复无影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使用抗凝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可。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存在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恢复影响很大。文中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32例为TKA组;同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54例为THA组。THA组中26例使用骨水泥假体(骨水泥组),28例使用生物型假体(非骨水泥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比容,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 TKA组的隐性失血量为694 ml,THA组隐性失血量为463 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水泥组与非骨水泥组隐性失血量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浓度平均为2365μmol/L,THA组的FFA浓度为1626μmol/L,隐性失血量与FFA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TKA和THA术后均存在隐性失血,失血量的大小可能与FFA值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治疗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ACL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体征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关节肿痛、膝周压痛等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ACL术治疗膝关节损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HSS评分,降低体征评分,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探索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比较其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疼痛评分并进行疗效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2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使用TXA及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分为3组,A组:术前使用TXA且术中未使用止血带,26例;B组:术前未使用TXA且术中使用止血带,29例;C组:术前未使用TXA且术中未使用止血带,25例。计算患者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VAS评分,比较分析3组患者失血量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总失血量为(170.6±12.2)mL,隐性失血量为(89.8±7.0)mL,显性失血量(80.8±11.1)mL;B组患者总失血量为(215.4±39.5)mL,隐性失血量为(187.8±39.9)mL,显性失血量(27.6±7.4)mL;C组患者总失血量为(298.8±31.2)mL,隐性失血量为(143.3±22.4)mL,显性失血量(155.5±19.1)mL。A组和B组总失血量显著低于C组,A组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显性失血量显著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第1、2、3天VAS评分较B、C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B组1例,C组3例切口愈合不良,经过加强换药后愈合良好。 结论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使用TXA可有效降低术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在创伤骨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