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在宁夏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选取顺产的产妇60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产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后与新生儿进行1 h的母婴皮肤接触,并在随后住院的3 d内每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两次,每次1 h,对照组产妇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测量两组产妇产后2 h、第1天、第2天的宫底高度;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评估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电话随访产妇产后42 d时新生儿的喂养方式.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42 d纯母乳喂养率、子宫复旧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子宫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满意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分娩产妇意义重大,可提高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加深产妇对产后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方法:将6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新生儿出生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后,与母亲进行1 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基线体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2、4 h,观察组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吸吮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量表得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50%,观察组为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温,提高与优化首次母乳喂养情况和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时利用层级护理,分析其效果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自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8名母婴同室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护理干预与层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68.9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中实施层级护理干预,可增加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伟 《全科护理》2020,18(15):1878-1880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分娩的246例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方法剪断脐带放于产妇腹部进行母婴接触30 min,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待脐带动脉搏动消失剪断脐带,即刻放置产妇腹部行母婴接触90 min,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出生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低体温发生率;运用母乳喂养测量量表(BAT)对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儿出生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T量表各维度得分及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延长母婴皮肤接触时间至90 min有利于新生儿体温维持,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提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母乳喂养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正常分娩的单胎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开展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新生儿不同时间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差异,比较2组产妇及新生儿的睡眠质量、首次母乳喂养得分、喂养成功率差异,随访2组新生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 h内、1~5 h的啼哭次数以及平均啼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妇睡眠质量得分以及新生儿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总得分及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42 d时,观察组新生儿的身长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有助于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睡眠质量,减少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对加快新生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静怡  李红梅 《妇幼护理》2022,2(13):2992-2994
目的 分析在母婴同室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在我院 生产的产妇 10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对比两组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技能以及成功率、产妇自我效能、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 工作能力。结果 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的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母乳喂养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喂养成功率高于 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及产后 1 个月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90.00%,明 显高于对照组的 72.00%(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母婴同室中实施品管圈活 动,可提升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提升母亲的喂养知识以及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和护理满意 度。  相似文献   

8.
倪小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32-2033
目的探讨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顺产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产妇孕期均进行母乳喂养有关知识的宣教,如母乳喂养的好处,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母乳喂养技巧等。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在产房内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即在产后半小时内由助产士给予乳房护理,适时心理护理并协助产妇30min内母婴早接触和母乳喂养。结果观察组24h内乳汁分泌量多于对照组;产后42d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做好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案管理模式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掌握的依从性情况,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依从性,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成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和成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效孕期保健联合早期母婴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在新世纪妇儿医院行产前检查的100名初产妇,以预产期在7—12月的初产妇为观察组,以预产期在1—6月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每组各50名。观察组在孕期给予高效孕期保健教育,分娩后给予早期母婴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指导及剖宫产术后指导。采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统计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后不同时间段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BAT量表得分为(10.43±2.01)分,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90.0%,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137.24±11.9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率80.00%,对照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效孕期保健联合早期母婴干预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和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玉霞  张建军  陈艳 《妇幼护理》2022,2(17):3953-3956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干预对新生儿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我院分娩的新生 儿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体温情况、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在新生儿出生 后的 1h、2h、4h,观察组的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开始母乳时间、吮吸持续时间、母乳喂养量均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生后 6h 内啼哭次数及啼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 9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0%(P<0.05)。结论 母婴早期接触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可以提升新生儿体温,提高母乳喂养时间、吮吸 持续时间、母乳摄入量,提高首次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前1 d评价产妇自护能力、产妇新生儿护理正确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自护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早期离床和泌乳,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32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母婴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均在床旁完成。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乳频率、乳汁充足率、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哺乳时婴儿含接姿势、挤奶手法、处理奶胀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技能和新生儿护理技能,促进母乳分泌,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组负责制护理在产妇母乳喂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母婴同室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实施以助产士为责任组长的小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母乳喂养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宣教实施率100%,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100%,母乳喂养技能掌握率95%,院内母乳喂养成功率96.3%,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91.3%,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助产士为组长的小组负责制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产妇母乳喂养成功,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分析产后即母婴皮肤接触1 h对初产妇6个月母乳喂养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1~12月自然分娩住院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新生儿产后予以母婴皮肤接触1 h,对照组则予以皮肤接触至产妇会阴切口缝合并检查完毕。将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并随访6个月将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总评分、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研究组也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产后即母婴皮肤接触持续1 h,可以有效促进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后即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50例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与母亲进行1 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2 h、4 h测量腋窝温度;对两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和42 d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皮肤接触1 h、2 h、4 h,干预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新生儿体温,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姣姣 《妇幼护理》2023,3(22):5335-5337
目的 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时间段在我院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干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的体温变化,新生儿啼哭情况,泌乳情况与新生儿吸吮持续时间,产妇母乳喂养态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的体温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啼哭次数与啼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母乳喂养体位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方法:选择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常规处理行早接触、早吸吮1小时后于按传统体位进行按需哺乳,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常规处理行早接触、早吸吮1小时后由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采取横俯趴式体位进行按需哺乳,观察两组产妇48小时泌乳量、乳房充盈时间、新生儿含接姿势正确率、产妇哺乳体位舒适度、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信心以及纯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房充盈时间早于对照组,而产后48小时泌乳量、新生儿含接姿势正确率、产妇哺乳体位舒适度、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信心以及纯母乳喂养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予以横俯趴式体位干预,可以有效增加早接触时间并提高早期吸吮的时间和频率,可以增加产妇哺乳体位的舒适度,有效增加泌乳量,促进了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信心,有效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吴晓明 《妇幼护理》2022,2(11):2481-2483
目的 分析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2020 年 04 月至 2022 年 04 月间 80 例 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参照组未实行早接触早吸吮,研究组实 施早接触早吸吮。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状况、乳房胀痛和母乳喂养率。结果 研究组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新生儿出生后开始吮 吸时间、涨奶平均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参照 组(P<0.05)。结论 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母乳喂养有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泌乳、减少涨奶、缓解乳房胀痛,加快新生儿吮吸。  相似文献   

20.
万汝霖 《妇幼护理》2023,3(8):1850-1852
目的 探究母婴床边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足月分娩 的产妇 28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14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母婴护理模式; 研究组采用母婴床边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科护 理中应用母婴床边护理模式,能提升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