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进行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等系列检测,分析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患者选择同型及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结果:在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468例,其中自身冷抗体132例(28.2%),血型不规则抗体96例(20.5%),血型抗原性减弱68例(14.5%),血型抗体效价减弱60例(12.8%),自身抗体阳性54例(11.5%),血浆蛋白异常18例(3.8%),实验方法学原因16例(3.4%),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13例(2.8%),肝素影响9例(1.9%),血标本污染2例(0.4%).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大多数是由自身抗体,不规则抗体,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及血浆蛋白异常等引起的.因此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应采用多种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互相验证,以保证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无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再以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验证,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适当的处理对策。结果在9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中,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有35例(35.7%),冷凝集素引起的有24例(24.5%),自身抗体引起的有18例(18.4%),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有12例(12.2%),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有6例(6.1%),输注药物引起的有3例(3.1%)。98例交叉配血不合中,主侧配血不合68例(69.4%),次侧配血不合18例(18.4%),主次侧均不合12例(12.2%)。结论 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时,首先应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按操作规程进行相关试验,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分析及其交叉配血试验 .方法 对 12 6名出生 3天~ 2岁内婴幼儿ABO血型按常规法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按聚凝胺法 .结果  12 6例婴幼儿正反定型显示 ,其中红细胞定型为A型 ,血清中无抗 -B 10例 ,红细胞为B型 ,血清中无抗 -A 12例 ,红细胞为O型 ,血清中含有抗 -A而无抗 -B 6例 ,有抗 -B无抗 -A 3例 ,无抗 -A和抗 -B 7例 .聚凝胺法在 12 6例中有 2例阳性 ,其余 12 4例选择血型相符的血液输注 ,输血后均无不良反应 .结论 不同的年龄组其正反定型相符率也不同 ,正反定型一致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血清中抗体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 .交叉配血中聚凝胺法是一种较为快速、敏感性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分析及其交叉配血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分析及其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对126名出生3天~2岁内婴幼儿ABO 血型按常规法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按聚凝胺法.结果 126例婴幼儿正反定型显示,其中红细胞定型为A型,血清中无抗-B 10例,红细胞为B型,血清中无抗-A 12例,红细胞为O型,血清中含有抗-A 而无抗-B 6例,有抗-B无抗-A 3例,无抗-A和抗-B 7例.聚凝胺法在126例中有2例阳性,其余 124例选择血型相符的血液输注,输血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不同的年龄组其正反定型相符率也不同,正反定型一致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血清中抗体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交叉配血中聚凝胺法是一种较为快速、敏感性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类Rh血型系统中主要有C、c、D、E、e五种抗原,与临床输血关系最密切的是D抗原。在日常输血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对供、受者进行D抗原的检测和配型,常常忽视其余四种抗原。患者输入Rh血型系统不配合的血液后,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笔者对1例因多次输血产生了抗-E导致配血不合进行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用于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GT法和试管生理盐水法,对1200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的标本,再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做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以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在1200例血标本中,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阴性者1173例(97.8%),阳性27例(2.3%)。在27例阳性标本中,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凝集者2例(7.4%),由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者25例(92.6%)。结论:应用MG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能及时检出血型抗原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反应和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假凝集反应;而盐水法则不能检出上述真假凝集反应,因此不能有效地防止免疫性溶血性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冷凝集素试验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与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需紧急输血患者24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温度(20℃、37℃)下ABO血型鉴定结果、电子交叉配血结果、冷凝集素试验结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结果:248例需紧急输血患者血液样本,血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温抗体的特异性及其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用氯奎放散试验检测被自身温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用乙醚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128例溶血性贫血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血液标本中,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71例(55.5%),在71例中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液标本中,检出具有血型特异性抗体者47例(66.2%).患者同种抗体中具有Rh血型特异性抗体者26例(36.6%)即:抗D 5例,抗E 13例,抗CE 6例,抗Ce 2例;具有MN血型特异性抗体者即:抗M 3例(4.2%).患者自身抗体中具有Rh血型特异性抗体者18例(25.4%)即:抗E 12例,抗Ce4例,抗c 2例.结论:自身温抗体可引起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应用氯奎和乙醚放散试验检测溶血性贫血患者被自身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的特异性,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输注,对确保患者输血安全和有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手术病人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血安全的重要手段,以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能破坏献血员红细胞的完全抗体或不完全抗体,防止输血后产生溶血反应,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有效。现将手术病人交叉配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机采血小板输注大幅增加。然而,在同种免疫及某些非免疫因素作用下,会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这常常困扰着临床输血工作者。本文就本院2011年1~6月半年内,凡可查询到的血小板输注前后外周血血小板值变化的183位患者输注445袋机采血小板后发生PTR的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柴丽  孙跑胜 《医学信息》2008,21(2):178-179
现代医学中,实验室的检查在诊断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重要的客观诊断依据,在某些疾病中甚至有决定性的意义。检验医学越来越被临床重视。主观因素、个人技术及一些生理因素都可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检验工作者除应重视操作、方法及试剂等自身因素外,还应该了解和排除一些客观因素,以全面控制质量。根据日常工作体会,本文对引起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进行初步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多角度分析了影响临床带教效果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全面、规范的带教,使护生能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具体方法。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使我们认识到抓好临床带教质量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革与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以及相应对策。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生化血检出现误差的临床标本758例,分析不同采集阶段检验标本误差的存在比例。结果在标本采集前出现误差的比例为70.3%,在标本采集中出现误差的比例为32.7%,在标本采集后出现误差的比例为8.5%,采集前、中、后的误差比例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的阶段出现检验标本误差的几率有所差别,需要对每个采集环节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有效把控,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段燕 《医学信息》2008,21(7):1065-1067
沟通能力是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务人员这一社会角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又制约着医生对临床实践的认识活动,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的进程,也是目前减少医疗纠纷,顺应潮流的现实要求.本文探讨了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武单抗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加顺铂化疗方案,观察组在紫杉醇加顺铂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纳武单抗。比较两组的细胞免疫指标、细胞因子指标、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预后,分析近期疗效和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T、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均升高,CD8^(+)T淋巴细胞、IL-6及TNF-α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疗效和1年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CD4^(+)/CD8^(+)、高TNF-α及紫杉醇加顺铂化疗是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疾病进展和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临床分期Ⅳ期也是患者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纳武单抗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可通过解除细胞免疫抑制状态,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提高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且未提高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