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触”)转为窦性心律与否在术后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预测价值。并探讨相关的复发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分步法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79例,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冠状窦消融、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对充分消融后未转为窦性心律者给予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依据消融结果分为A组(转为窦性心律组,n=25)和B组(未转为窦性心律组。n=54),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经过平均(121±4.9)个月的随访。A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20%)低于B组(50%)(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在维持转为窦性心律上A组高于B组(P〈0.05)。在预测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因素中,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消融术后未能转为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史长和左心房前后径增大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转为窦性心律与否直接影响术后的成功率。消融术后未能转为窦性心律、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及心房颤动史长是术后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CM)伴心房颤动(房颤),并对其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因HCM伴房颤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导航下环肺静脉消融术达到同侧肺静脉隔离,对持续性房颤再行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及线性消融。消融术后3个月内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于消融术后1、3、6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症状后立即行常规心电图,随访治疗效果。结果共11例HCM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年龄(52±17)岁,女性2例。其中6例为阵发性房颤,5例为持续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后4周有1例因急性左心功能不良死亡,其余10例有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接受消融术。随访(14±10)个月,共有7例维持窦性心律,总成功率64%,未发生消融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维持窦性心律者左心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mmVS(46±4)mm,0.64±0.05VS0.66±0.04,P〉0.05],心功能改善(2.0±0.7VS1.2±0.4,P〈0.05,NYHA分级)。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治疗HCM伴房颤安全且有效,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术中房性心动过速是否消融终止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持续心房颤动行分步法消融术中转为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86例,43例继续消融终止房性心动过速(消融终止组),43例消融不能终止房性心动过速而行电复律(未终止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结果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55例(63.95%),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31例(36.05%).复发率消融终止组(27.91%)与消融未终止组(44.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心房前后径窦性心律组[(41.78±7.95)mm]小于复发组[(45.85±8.5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术中房性心动过速能否消融终止不影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消融终止作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终点对术后窦性心律维持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入选286例行序贯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中消融终止组124例(43.4%),未终止电复律组162例(56.6%),比较两组终止方式、术后复发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 消融中26例(9.1%)直接转复窦性心律;166例(5 8.0%)转为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其中98例(59.0%)进一步消融转复窦性心律;消融未终止行电复律者162例;随访(23±7)个月,两组早期复发、长期复发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AT可以预测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类型(P<0.05);二次消融后两组复发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融终止并不有助于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术中出现AT能预测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左心房黏液瘤外科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接受导管消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左心房黏液瘤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数据、消融术中参数和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并随访导管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和临床预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导管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9例患者年龄(55.8±9.1)岁,男性3例(3/9),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例(3/9),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例(6/9)。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导管消融治疗,围术期均未发生卒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血管并发症及大出血事件。随访40.0(27.5,55.5)个月,9例患者中有6例(6/9)初次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总体窦性心律维持比例为2/3。3例房颤患者中有1例(1/3)出现早期房颤复发(术后3个月),6例房速或房扑患者中有2例(2/6)房扑患者出现极晚期新发房颤和/或复发房扑(分别为术后19、29个月)。3例复发患者中有2例接受再次消融,其中1例维持窦性心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复发黏液瘤,未发生死亡、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事件。结论左心房黏液瘤外科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导管消融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一项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再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自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间,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并再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10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消融参数,随访临床事件与窦律维持情况。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6±11.4)岁,男6例,3例复发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7例复发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围术期8例应用华法林桥接抗凝,2例应用不间断达比加群酯抗凝。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再次导管消融治疗,1例患者术后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心脏压塞、其他出血及死亡事件。随访期间(30.0±14.4)个月,6例(6/1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再次行导管消融治疗安全及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进行冷冻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冷冻消融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存Lasso标测电极指导下了.用Arctic Circler冷冻消融导管在肺静脉开口附近进i了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直至肺静脉电位消失。1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10例术中维持窦性心律,3例术中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但均能自行终止。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例于冷冻消融进行中终止心房颤动,1例未能在消融治疗中终止.在消融完成后行体外直流电复律1次,成功转为窦性心律,消融成功率为93.3ck(14/15)。共对15例心房颤动患者的54根肺静脉进行了电隔离,其中36根肺静脉单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4次~6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8根肺静脉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术中、术后均无急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0个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其中4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4例心房颤动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6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重复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患者的远期获益.方法:入选2000-01-2004-12期间经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心房颤动的症状明显,超过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结果:106例中,失访9例(8.5%),非心源性死亡3例,2次消融时出现一过性脑梗死未完成完整术式1例,其余93例均纳入随访,平均随访5年.1次消融远期维持窦性心律39例,成功率为41.9%.复发者54例中39例(72.2%)进行2次消融,其中27例(69.2%)远期维持窦性心律,消融远期成功率提高了29.0%;复发者12例中5例(41.7%)进行3次消融,其中2例(40.0%)远期维持窦性心律,使远期成功率再提高2.2%;复发者3例中2例(66.7%)再行4次消融,术后均再次复发心房颤动.重复消融累计远期成功率较1次消融明显提高(73.1%:41.9%,P<0.01).包括重复消融在内,12个月内的总成功率为81.7%,平均远期复发时间是术后(28.4±8.3)个月.1次消融因电隔离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导致心房颤动远期复发(6例),经重复消融均可实现远期维持窦性心律.结论:远期复发心房颤动的主要机制是电隔离肺静脉的电传导恢复,重复消融有望实现和维持远期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老年人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选取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126例。依年龄分为3组(年龄〈55岁组,24例;55岁≤年龄组〈75岁,66例;年龄≥75岁组,36例),比较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率;并分析CHA2DS2-VASc评分、术前左房前后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术前转复成功者与术后房颤复发率的关系。结果(1)CHA2DS2-VASc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s=0.64,P=0.0001)。(2)通过(11.7±13.6)个月的随访,19.0%患者复发,≥75岁年龄组在术后复发率与〈75岁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和14/66和8/36,χ2=2.223,P=0.329)。(3)在术前给予转复治疗成功的28例患者中,≥75岁组患者较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0,P=0.215)。结论≥75岁房颤患者有更高的出血风险;对于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时间在1年内的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可作为≥75岁房颤患者的有效手段,其有效性与〈75岁患者人群并无临床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既往颅内出血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且既往有颅内出血病史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围术期采取停用华法林,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随访术后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和临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严重出血或栓塞事件。1例患者术后发生心脏压塞,2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平均随访(28.9±10.7)个月,15例(68.2%)患者初次消融后维持窦性心律,2例(9.1%)复发患者接受再次消融后成功维持窦性心律,总体窦性心律维持率77.3%。所有患者术后均停用华法林,随访期间无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既往有颅内出血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术后维持窦性心律可避免抗凝药物使用带来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型微创双房消融手术方法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对23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施行了胸腔镜双房消融手术。纳入研究的患者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不能耐受药物且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例(8/23,34.8%),持续性心房颤动15例(15/23,65.2%)。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至1年,无围手术死亡及卒中发生。术后随访窦性心律转复率:围手术期内23例(23/23,100%)患者成功转复窦律,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随访22例,21例(21/23,95.5%)为窦性心律,术后1年随访10例,9例(9/10,90%)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结论:微创双房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使用双房消融线可增加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有效的减少术后快速房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不同心律失常类型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持续性和长时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因初次消融后,复发接受第二次导管消融术的患者173例。初次消融策略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以及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的双向传导阻滞。根据术前心电图和病史特征以及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四组:复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组(Group 1,n=40),复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Group 2,n=33),复发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组(Group 3,n=86),复发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组(Group 4,n=14)。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评价无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情况下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基线资料分析发现,与其他三组患者相比Group 1患者左心房明显较大。初次消融术后有73.6%的患者至少1条肺静脉恢复传导,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和左心房顶部线恢复传导比例为68.8%、39.3%和50.9%。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Group 3患者中47.7%的患者为二尖瓣峡部相关心房扑动。平均随访(26.6±8.8)月,104例患者(60.1%)无心律失常发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35.0%、57.6%、69.8%、78.6%(P=0.001)。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初次消融术后,复发心律失常以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为主,复发折返或局灶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再次消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心房颤动(房颤)经外科导管迷宫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经双Lasso导管技术行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后的疗效。方法在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Carto)下结合双lasso导管同侧肺静脉标测技术下行经皮射频导管消融术完成。消融术终点:(1)明确同侧肺静脉传导的缝隙并消融致所有肺静脉电位的消失;(2)临床房性心律失常不能诱发。结果对8例经外科导管迷宫术后药物仍无法控制的症状性房颤患者进行了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62±5)岁,左心房内径(50±6)mm,病史时间(9.1±6.3)年。7例患者经双lasso导管技术证实存在肺静脉传导恢复。其中3例患者进行了2次导管消融术,1例患者进行了3次导管消融术。平均随访(5.9±47)个月,7例患者无房颤复发。无消融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迷宫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与术中肺静脉未完全电隔离和肺静脉传导恢复相关。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应用双lasso导管技术行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能使大部分病例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CARTO系统引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消融术式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解放军第252医院住院并随访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老年房颤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60~76(66.78±4.09)岁。其中阵发性房颤43例,持续性房颤5例,永久性房颤(<2年)2例。采取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术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术后连续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复发率、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显示,术后1年消融成功率为80%。术后发生心包填塞1例(2%),经心包穿刺置管术后缓解;术后发生无压塞症状的心包少量积液2例(4%),术后出现双侧少量渗出性胸腔积液1例(2%);术后穿刺部位血肿2例(4%)。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成功的(成功组)40例患者,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内径(LAD)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而窦性心律未能维持的(复发组)10例患者,LAD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平均LAD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4±1.12) vs (0.40±0.61)mm,P<0.01],但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12个月,共复发10例(20%),其中2例(4%)为永久性房颤患者,3例(6%)为持续性房颤患者,5例(10%)为阵发性房颤患者。老年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和术前LAD是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二尖瓣峡部心房扑动(房扑)患者不同消融策略,探讨复发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优化消融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为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患者74例。根据再次消融时不同消融策略分为两组:心动过速下消融组(A组,43例)和复律后窦性心律下消融组(B组,31例)。消融终点均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以及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的双向传导阻滞。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二尖瓣峡部阻断、肺静脉、左心房顶部线及三尖瓣峡部消融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132.5±29.6)min比(150.2±41.1)min,P=0.044]、透视时间[(23.1±8.6)min比(27.9±7.2)min,P=0.011]和消融时间[(14.0±4.1)min比(16.3±4.7)min,P=0.027]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16.9±6.3)个月,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结论持续性房颤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下消融与心动过速下消融相比更为简化,长期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碎裂电位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可行性。方法22例药物治疗无效有症状的房颤患者(阵发性16例,持续性6例),在自发或诱发房颤时,用Carto构建左心房或左、右心房的三维模型并标测、消融碎裂电位,终点是消除标测到所有碎裂电位或转复窦性心律。结果碎裂电位消融后,13例(59%)转复为窦性心律(直接转复7例,先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然后转复6例),9例消融未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行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成功。6例复发(5例房速/房扑,1例阵发性房颤)再次消融,5例成功,随访3—18(10.9±4.8)个月,共有16例(73%)无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碎裂电位主要分布于左侧房间隔、肺静脉周围、左心房顶部。碎裂电位消融后房颤终止前房颤周期与碎裂电位消融前相比明显延长[(157±18)ms vs (211±32)ms,P〈0.05]。除一例发生心脏压塞且心包穿刺成功引流外,无消融术相关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碎裂电位指导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3例和持续性心房颤动6例)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术前准备、标测及消融方法 、手术结果 、术后治疗和随访.结果 消融终点为Lagso标测的所有肺静脉均达到完全电学隔离,若消融结束后心房颤动仍未终止,即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39例患者共完成78条环形消融线,肺静脉完全电学隔离率为93.6%(73/78).手术操作时间为(245±56)min、X线曝光时间为(46±15)min.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3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6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其中3例心房颤动复发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后无发作.射频消融术后总成功率为84.6%(33/39).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访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后以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来评价心房颤动与炎症之间的关系和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5例有明显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消融终点为同侧肺静脉电隔离,检测心房颤动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月、3月时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随访心电图观察疗效。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CR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维持窦性心律者术后1周内升高,随之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但心房颤动复发患者CRP浓度无明显下降。结论炎症是心房颤动的原因之一,可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和对照组(132例)。对照组口服雷米普利(2.5~15)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托)20mg/d。心房颤动发作时均给予胺碘酮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共随访1年。结果1年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75.73%、C反应蛋白2.71mg/L&#177;0.46mg/L均优于对照组55.30%、4.13mg/L&#177;0.45rag/L;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缩小分别为2.58mm&#177;1.53mm、2.37mm&#177;1.59m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C反应蛋水平,缩小左心房内径,降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AF的复发及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管冷冻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冷冻消融治疗.评价导管冷冻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急性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长期有效性.结果: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对44根肺静脉进行了冷冻消融,其中29根肺静脉单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4~6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5根肺静脉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随访6~10个月,9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其中3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3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6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经皮导管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