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小儿脑性瘫痪(CP)是妊娠是新生儿之间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所致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治  相似文献   

2.
针灸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上田法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 (脑瘫 )中的疗效。方法  7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 4 3例 ,运用针灸及上田法治疗 ;对照组 2 8例 ,采用上田法进行治疗 ,效果应用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 经 90d治疗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3 4 %和 71.4 3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6.72 ,P <0 .0 1) ,且两组治疗后综合评估分值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t=2 .2 3 ,P <0 .0 5 )。结论 针灸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田法对脑性瘫痪及脑损伤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在应用Vojta法和Bobnth法,脑细胞营养药物、理疗的基础上加用上田法治疗。上田法主要采用头颈法、双上肢法、四肢法。采用脑瘫理疗效果评价方法量表及运动评定,每半月评价一次,2次评价之间分数提高≥20分为显效,提高10-20分为有效,提高〈20分为无效。其它参考指标为:智力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肌力和肌张力检查等。结果:所有病例中16例显效。1例有效。结论:上田法对脑性瘫痪及脑损伤后遗症的治疗是有效的。且方法简便、易行,在其它主要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应用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 将脑性瘫痪患儿 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与上田法治疗 (n =5 1) ,对照组应用综合康复疗法 (n =3 1) ,疗效以马若飞标准评估。结果 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5 .0 9,P <0 .0 5 )。结论 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上田法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61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6例。在理学疗法基础上,前者采用上田法和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者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肌痉挛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明显改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6.
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基础上应用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脑性瘫痪患儿 82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5 1例 ,采用综合康复与上田法治疗 ;对照组 31例 ,应用综合康复疗法。疗效以马若飞标准评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5 .0 9,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加用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我院1998~2003年共收治脑瘫患儿398例,院内外误诊为其他疾病126例,误诊率31.6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功能锻炼、中医中药及针炙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高压氧综合治疗组75例,每日接受高压氧治疗1次,12~15d为1疗程,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脑活素、胞二磷胆碱、γ-氨酪酸、脑复康)、功能锻炼、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平均疗程(3.0±1.9)个;对照组79例,除未给予高压氧治疗外,其他治疗措施相同。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X2=16.94,P<0.01)。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较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的 4 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 15例 ,观察组 2 9例。对照组给予支持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及口服脑复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蛋白水解物 10ml溶于 10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0ml,2 0d为 1疗程。疗程结束后 ,间隔 10d再进行下 1疗程 ,一般应用 3~ 7个疗程。用统一标准测评治疗前后两组发育商 (DQ)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各项评分 ,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 12例 (41.4 % ) ,有效 15例 (5 1.7% ) ,无效 2例 (6 .9% ) ,总有效率 93.1%。对照组显效 3例 (2 0 .0 % ) ,有效 8例 (5 3.3% ) ,无效 4例 (2 6 .7% ) ,总有效率 73.3%。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变广泛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听觉、视觉异常及行为异常。我中心自1999年将针刺用于治疗50例小儿脑性瘫痪,取得较好疗效,并与30例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112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6个月)和B组(7~9个月)。所有患儿以运动疗法为主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结果 A组总有效率(95.16%)高于B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A组GMFM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张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针刺;督脉1治疗方法(1)取穴:①主穴:百会、风府、大椎、身柱、脊中、命门、腰阳关、风地。②配穴;a.言语障碍者加列缺、照海、廉泉、通里;b.伸舌流涎者加承浆、...  相似文献   

13.
针灸推拿并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并用配合功能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运用针灸推拿并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52例)仅用功能训练.结果:经2个月的治疗,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7.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并用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94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确诊年龄,以确诊年龄分为三组:0~6个月42例,7~12个月27例,13个月~4岁25例,各组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比较三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以治疗前后发育商(DQ)的差值,DQ提高≥4个百分点分为有效,否则为无效。结果,0~6个月、7~12个月和13个月,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5.2%、85.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患儿功能障碍程度,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确诊和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宁  徐晓青  徐宏萍 《重庆医学》2004,33(3):324-326
目的本文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88例 .方法将对照组与高压氧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总有效率41%.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可以增效,疗效与年龄、类型、瘫痪部位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对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的物理疗法和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物理疗法以Bobath法为主;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方法与效果。方法:脑瘫高危儿90例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小儿进行常规的干预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发育刺激、适宜游戏、感觉训练等。结果:治疗组的好转率为73.3%,对照组的好转率为35.6%,治疗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干预前的Bayley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后都有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康复有利于促进小儿的早期发育,从而达到同龄儿发育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琴 《广西医学》2004,26(5):702-703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西方国家CP的患病率在2‰~4‰活婴。在我国0~6岁小儿中有CP患儿31万,且每年以4.6万的速度递增。CP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13例小儿脑性瘫痪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提示脑瘫是小儿神经门诊常见疾病,89.4%病儿可追问到发病因素,其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窒息52例(46%),新生儿惊厥25例(22.1%)。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伴有智力低下93例(90%)。临床症状为非进行性,随着小儿的发育可自然改善,任何治疗方法也不能短期显效,最终留有不同程度残疾。应该在总结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案,才能使大多数患儿得到早期康复。另外,加强围产期保健措施,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