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高龄人常见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生率逐渐上升。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临床骨科的难题之一,高龄患者多伴心肺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老年疾病及骨质疏松,非手术治疗或内固定治疗因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很难达到迅速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解决诸如髋内翻、早期离床、完全负重、疼痛、无力等问题,我科自2005年7月~2008年9月采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高龄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78~92岁,平均84.5岁,进行手术前基础疾病干预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5年,按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90~100分)12例,良(80~89分)14例,可(70~79分)4例,差(<70分)2例。优良率81.2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在控制好基础疾病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卧床时间短,早期康复,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较快之优势。  相似文献   

3.
莫刚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47-48
目的: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1~94岁;按Tronzo-Evans分型:III型4例,IV型8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本组病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治疗后痊愈;无关节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其中优4例,良6例,优良率83.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1~94岁;按Tronzo-Evans分型:III型4例,IV型8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本组病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治疗后痊愈;无关节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其中优4例,良6例,优良率83.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对80岁以下相对年轻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并不严重,骨折尚能复位可行内固定者,仍以内固定如DHS短重建钉、r钉固定系列为主。但对80岁以上,骨折粉碎明显,不适合其它固定方法,估计不能耐受长期卧床者应考虑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于不适合内固定而仍采取内固定者,最终的结果可能  相似文献   

6.
总结21例高龄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对手术适应征的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行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早期下地,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粗隆间粉碎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23例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1例(修复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62例(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床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修复组优良率为95.08%,对照组优良率为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患者(〉75岁)常见的疾病之一,过去对此骨折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麻醉学的进展。现在很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由于高龄患者常伴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内固定往往失败。本院2002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好发于老年人,有资料统计其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晚5~6年,其发病率占到全部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目前对于绝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都采用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物失败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一般报道为3%~12%,但对于部分高龄严重骨质疏松又严重粉碎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其内固定治疗困难且并发症较为突出。虽然目前对此类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的治疗最佳方法存在诸多争议,但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治疗此项骨折以及最终挽救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我科白2003年6月-2005年8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现就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进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在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手术进路基础上,不通过切断臀中、小肌及股外旋肌群来显露术野,而是仅切断股方肌后,利用股骨颈骨折形成假关节异常活动,采取回旋手法,来充分显露股骨大、小粗隆及髋关节。作者从2009年1月-2013年6月采用此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22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骨折与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总优良率为95.4%,其中3例患者术后发生轻度跛行,1例患者患肢短缩达到2cm,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术后髋关节脱位病例。结论:作者认为此手术进路有操作简便、安全、微创、缩短手术时间、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可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2011年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22例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6~12个月(平均7.5个月)的随访,年龄最小70岁,最大91岁,平均82.73岁。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3天~7天,平均5.2天。未出现髋内翻、深静脉血栓、感染、松动、脱住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81.82%,良,3例,13.64%,可,1例,4.54%,差0例。结论:该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迅速恢复患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IF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骨密度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骨密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IFF患者中手术效果较理想,能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观察股骨颈骨折早期股骨头血供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选择性旋股动脉及支持带动脉造影(DSA),对26例5天内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颈血供变化观察,并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外侧支持带动脉完整显影17例,内侧支持带动脉完整显影13例,其中9例内、外支持带动脉同时显影,4例无内、外支持带动脉显影或显影中断.3例早期出现股骨头坏死.内外支持带动脉显影与股骨颈骨折的Garden分型呈负相关;与早期股骨头坏死呈正相关.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可以评价股骨颈骨折早期股骨头的血供,早期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2000-01/2002-12随机抽取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治疗组60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行走距离评分。结果:髋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5.47±3.25)分,治疗后为(26.80±6.5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5.2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2.30,8.35,P<0.01)。生活能力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11.75±2.73)分,治疗后为(18.17±3.4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0.0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7,8.35,P<0.01)。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9.67±2.88)分,治疗后为(13.87±3.57)分,对照组治疗前为(8.80±3.04)分,治疗后为(12.13±3.2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5.76,P<0.01)。行走距离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80±1.73)分,治疗后为(10.25±1.6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10±1.79)分,治疗后为(8.90±2.78)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91,6.67,P<0.01)。结论:“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均有切实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继而引发股骨头活性组织坏死、塌陷等病理变化。本病属于中医学“骨痹”“骨蚀”范畴。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对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从肾论治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结合验案分析,将个人的有关体会小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完成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鞍山市立山区人民医院于2017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设为全髋组(40例)以及半髋组(40例),对比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全髋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肢体缩短长度短于半髋组、...  相似文献   

19.
马国华 《河北中医》2009,31(3):335-33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配合髓芯减压术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血清骨钙素(BGP)和血钙(C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5例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髓芯减压术治疗1次。治疗组63例在髓芯减压术基础上加服中药补肾活血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清BGP和血Ca含量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3%,对照组总有效率5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血清BGP和血Ca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在升高血C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术,该作用可能与该药提高血清BGP和Ca水平,抗骨质疏松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术后内服健脾益肾活血方,1剂/d,水煎分2次服,连续用药2周。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率为63.33%,总有效率为80.0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至负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艮反应及并发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