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工作岗位类别、级别的设置,修订岗位说明书,岗位竞聘与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态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制,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并轨管理。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后,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室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可有效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结合手术室工作特点,从岗位设置、岗位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探索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后,建立了护士分层进阶体系,改革绩效考核分配方式,阐明了护士岗位管理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途径,提高了护士职业认同感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人员离职率。结论:手术室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生对手术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更有利于手术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以期加强手术室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稳定和发展手术室护士队伍,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为切入点,对手术室全体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在岗位设置、人力配置、护士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实践与探索。结果:实施分组岗位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及医生对分组岗位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手术室实行护士分组岗位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而且可以增加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自律性,激励护士服务临床一线,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对手术室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方法根据护士岗位管理办法及优质护理服务考核标准、护理管理规范等,医院、护理部对手术绩效进行二次分配,本科结合手术室专科护理工作特点,对绩效进行三次分配。结果通过新策略的应用,使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更规范,绩效分配透明量化,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潜能。结论新的绩效考核方法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内涵质量,推进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深入、长期开展,稳定了专科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化平台开发绩效考核软件,对31名手术室护士根据护士年资、岗位、能级、工作质量、工作时间、风险系数等,建立适合手术室奖金分配制度的考核指标。结果: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使护士职业满意度达100%;手术患者满意度由80.00%上升为98.67%;绩效考核时间由(5.84±0.27)d缩短为(2.44±0.64)d。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麻醉师、手术医生、手术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完善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制,做到岗位实施与绩效考核并轨,从而建立稳定的手术室护理工作队伍,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构建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包括手术配合难度系数、总工作时间、加班工作时间、职称、加/减额考核项目等。对绩效体系开展前后的手术室临床综合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满意度、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室临床综合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绩效考核体系满意度提升(P0.05);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物品准备、查对情况、手术配合、工作责任心、工作主动性和服务态度的评分提升(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提高手术室临床综合护理质量,提升手术室护士满意度并改善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的经验,主要包括护士分级、岗位设置、护士配备、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等方面。认为良好的护士岗位管理为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琳娟  梅娜  肖娟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41-14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标准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核定工作年限、职称系数,量化护理工作,检查护理质量等确定绩效工资。结果:与实施绩效考核标准前比较,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工作质量、手术配合质量明显提高,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评价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绩效考核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调动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儿童医院手术室护理量化绩效考核方案,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量化考核计算方法,建立以常规护理技能为基础,以专科护理技能为主体的护理量化绩效考核方案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实施构建的方案后,手术护理质量提升(P<0.001);护士对绩效考核方案满意度提高(P<0.05);护士人均每日完成手术台次增长、每周申请休息人数下降。结论本研究构建并应用儿童医院手术室量化护理绩效考核方案,使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有了客观、统一的标准,提升了手术护理质量,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开发绩效奖励软件,为手术室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手段。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方法与效果;采用Delphi法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筛选;采用计算机编程开发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软件。结果:绩效考核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6.30%提升至98.50%;医生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由91.40%上升至94.64%;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由原来的75.60%提升至100%;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84±0.27)天降至(2.44±0.64)天。结论:科学系统的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节约了护理管理者的统计时间,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片区化绩效分配方案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4个片区以及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建立手术室分片区管理模式,将绩效考核划分为能级绩效、岗位绩效及工作量绩效3个部分。能级绩效按照护士的职称、聘任年限、学历以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为N1~N5 5个能级、13个亚级进行绩效分配;岗位绩效各片区根据每位护士的年资、能力分配手术,并且进行岗位完成质量的考核,按照护士当月担任的岗位职责及中夜班情况进行绩效分配;工作量绩效通过手术数量、手术分级和手术时长进行一次分配,各片区内部再根据护士个人工作量进行二次分配。比较实施片区化绩效分配方案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考核、手术室工作质量安全指标。结果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室综合质量考核、首台准点率、接台等候时间、术中抗生素使用及时、漏收费等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片区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护士绩效分配方案能够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实施办法。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按需设岗、分层管理,制定手术室护士岗位说明书,建立逐级晋升的岗位管理机制,完善与护理服务数量、工作难度、工作质量相结合的绩效考评体系。结果: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实施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可调动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和参与管理的热情,为护士指明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有利于建立稳定手术室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4.
崔福荣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988-990
目的 手术室绩效管理实行信息化,为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方法.方法 利用手术麻醉临床系统、绩效考核软件以及结合护士年资、岗位、能级等,建立手术室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结果 信息化的绩效管理使护士配合排班意识增强,年请假天数由989 d下降至312 d;护士职业满意度达100%;手术病人满意度由80.00%上升为98.67%;绩效考核的平均时间由以前的(5.84土0.27)d下降为(2.44士0.64)d.结论 手术室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职业满意度以及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手术病人满意度,节约了绩效统计时间,提高了绩效考核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绩效考核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 2011年1月我科3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护士绩效考核的计算公式,在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等几个方面对护士进行考核,并与护士绩效奖金挂钩,使绩效分配更加透明、公正.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个人能力.结论:手术室绩效考核体现了护理质量的公平性,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探索该方案对改善护士薪酬分配体验、提高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基于护理岗位管理所要求的"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效率优先、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根据护士层级、岗位、班次和工作量,结合工作服务质量评价进行护士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评价实施绩效考核与分配改革的效果。结果普外科通过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护士的满意度、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或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改善了普外科护士薪酬分配比例,调动了护士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层次护士绩效考核指标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层次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理岗位、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不同,设置相应的岗位系数,构建不同层次护士的绩效考核指标,每月对优质示范病房进行考核。结果不同层次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应用,为护士评优、晋升、奖惩等提供了依据。结论应用不同层次护士绩效考核,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激励作用,达到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绩效考核提高护理质量,调动护士积极性。方法:通过从职称、学历、工龄、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6个方面进行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技能和护理质量,增强了科室团队和谐。结论:在基层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夯实了基础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朱秀琴  刘于  汪晖 《护理研究》2015,(2):242-244
[目的]探讨科学的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方法]通过实行对护理岗位类别和级别的设置、岗位梳理、修订岗位说明书、护士岗位分层培训、岗位选聘与实施、绩效考核和岗位晋级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前后病人、医生及护士自评满意度均提高,护士的工作、学习积极性高涨。[结论]基于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促进了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保证了正向的激励机制,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人事改革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实行层级岗位管理护理模式,进行岗位设置、护士配置。护理部统筹全院护士绩效考核分配,门诊、手术室结合量化考核,提高临床夜班护士系数等。眼科护士分N0-N5共6个层级别培训和考核,制定层级培训手册。护理质量管理实行科室护理单元自控、护士长交叉检查、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小组管理、项目小组管理、护理总值班督导、护理部主任行政业务督导等质控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比较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岗位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后,各层级护士对岗位工作满意度由90.55%提高到98.42%,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由91.33%提高到96.06%,病人满意度由91%提高到97%。自2013年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每年获市级评估"A级",无护理服务投诉,无护理差错事故,护士离职1人离职率2.8%,离岗率0。[结论]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眼科护理实行岗位层级管理模式,护理部统筹绩效分配,能有效地实现同工同酬,能保证护理质量及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病人提供持续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人才流失,不同程度地引导眼科护士走向临床岗位,满足临床病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