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巧玲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24-124,144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流程在内、外科门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制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完善抢救物品,组织人员培训及演练,畅通危重患者转运通道。结果 18例门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突发危急情况,成功救治和转运17例,死亡1例,患者及家属对所采取措施表示满意,无投诉。结论门诊医护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格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提高门诊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危急值报告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细节化管理.对相关的护理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标本的采集、运送等环节需加强危急值标本的质量管理,从危急值的登记、传递、报告管理方面规范危急值处理流程.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3.
吴小漫  邓丽萍 《当代护士》2017,(11):176-178
总结了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经验,认为护理人员作为该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对相应工作的细节化管理,如需对标本的采集、运送、登记、传递、报告管理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从而规范危急值的处理流程;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加强规范化培训,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使危急值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检验人员对危机值的敏感度,促使危重患者的检验危急值高效、及时,准确反映到临床,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方法]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登记等,根据检验危急值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我院2010年全年检验危急值发生率0.14%。危急值发生率最高的项目是K,其次是PLT、WBC、Hb等;危急值主要发生在急诊、ICU、门诊。[结论]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责任心,使医生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信息,提高治疗时效性及抢救成功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在骨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科室成立临床危急值质量控制小组,运用根本原因分析对临床危急值进行管理,调查全院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认知情况,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以及危急值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2016年8~12月共接到危急值报告109例,均得到紧急处理,受到医师和患者的好评。结论:制定危急值护理管理相关要求,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存放运送以及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进行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促进医护人员有效沟通交流,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中建立危急值报警制度的必要性。[方法]试验组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于门诊随访中出现危急值的272例病人,通过建立危急值报警团队,制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报警制度,由护士长对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照组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门诊随访中出现危急值的301例病人,按常规门诊管理,未实施危急值报警制度。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门诊管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门诊无一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医疗干预时间由实施前的36min缩短至10min左右,门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7.97%降低到1.82%,危重病人的急救例数由实施前的38例降低到10例;且试验组病人对门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危急值报警制度,保障了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的护理安全,提高了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临时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4年12月实施FMEA分析改进后收治的1 82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2014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7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FMEA确定门诊输液室与护理有关的流程,计算风险危急值,选择风险危急值高的前三项失效项目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结果]药物配制错误、病人核对错误、医嘱未双人核对,医嘱核对错误是风险危急值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危急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门诊输液管理中,能够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体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流程在门诊医疗护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年1-12月门诊46例危急值报告患者按报告流程实施诊疗及护理。结果 46例危急值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病情好转。结论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而护士在多部门紧急合作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小金  郑三女 《全科护理》2013,(18):1695-1695
[目的]加强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管理,避免因流程不畅通导致的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灭菌时间的延误。[方法]通过制订外来骨科器械的流程管理,落实急需特殊外来骨科器械消毒交接班记录表登记,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实施后各环节交接到位,职责清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沟通、处理,记录齐全,无因流程不畅通导致的问题。[结论]通过流程管理,加强及规范外来骨科器械管理,各级人员职责清晰,信息反馈及时、沟通渠道通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缩短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处理时间,确保住院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保证住院病人安全。方法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等5个步骤,对临床检验危急值处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导致临床检验危急值处理时间过长的关键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改进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优化处理环节。结果处理时间从改进前的43.22min缩短至改进后的20.44min,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关注顾客需求,体现数据说话,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专岗接获门诊危急值的管理方法。方法 :在门诊设置专岗接获危急值管理前,门诊危急值的接获由各诊室的出诊医师负责;改进后,设接获门诊危急值的岗位,选择合适的护理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制定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对门诊危急值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逐步实施,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结果 :门诊危急值设专岗专人管理,实行双重报告制前后门诊危急值漏登记、登记缺项、登记错误率分别由20.1%、52.5%、39.0%降至0.4%、2.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联系不到患者、联系不到医师、处理不及时的概率分别由14.7%、4.6%、6.2%降至4.1%、0.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专岗专人管理门诊危急值,规范了门诊危急值的报告处置流程,增强了医、护、技各类人员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确保了患者就医安全,降低了医疗风险,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普通外科常见检验危急值,讨论危急值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收集并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普通外科的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总结及探索护理策略。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普通外科常见临床检验危急值,规范危急值处理流程,并严格监督落实危急值护理管理,提高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功能升级和流程改进,实现危急值闭环管理。方法以LIS功能升级和流程改进前门诊标本危急值报告2 556例和住院标本危急值报告4 560例作为对照组,以进行LIS功能升级和流程改进后门诊标本危急值报告3 037例和住院标本危急值报告5 92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LIS功能升级和流程改进前后的差异。结果改进后的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由改进前的86.1%升至97.6%,危急值通报率由改进前的98.3%升至100.0%,危急值回复及时率由改进前的84.0%升至99.4%。结论 LIS功能升级及流程改进能提高危急值的报告及时率、通报率、回复及时率,使临床第一时间获取危急值信息,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检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中的有效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效果评价等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检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危急值通报及时率由活动前91.7%上升至99.2%。[结论]开展QCC活动通过分析优化工作流程,落实工作制度采取循环管理PDCA方法,提高检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实现实验室危急值的质量管理,确保病人安全,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科学手段分析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有些环节易出现的漏洞,改善流程,从而提高危急值报告和处理的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统计2016上半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数,成立FMEA分析小组,对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并打分得到RPN风险值,针对200分以上因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通过调查病历等手段调查报告的准确率和医生处理的及时率。结果经过FMEA分析改进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半年后,统计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潜在影响因素的RPN得分显著下降。报告的准确率和医生处理的及时率显著上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EA能够有效预防危急值报告与处理差错。  相似文献   

16.
周莹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99-2100
所谓检验"危急值"也被称为"panic value",即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经管医生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危急值"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将贻误最佳抢救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1-2].为全面落实"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保证患者危急值在最短的时间及时进行处理,在持续质量改进中,我院优化检验危急值报告,建立危急值自动化报告系统,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士在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中的作用.方法通 过层层培训,使护士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内容,强化危急值意识,主动关注危急值.结果 危急值报告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获得危急值报告到治疗时间由20 min~6 h缩短为3~10 min.结论 护士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牢固树立危急值意识,对危急值报告的主动关注,能促进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比较医生跟随模式和患者跟随模式2种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效果。结果 2013年门诊检验危急值共593例次,为医生跟随模式组;2014年门诊检验危急值共644例次,为患者跟随模式组。医生跟随模式组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缺陷率为16.36%(97/593),患者跟随模式组为2.36%(14/6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跟随模式能保证门诊患者检验危急值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危急值报告流程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实施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对2015年1-12月急诊672例危急值报告患者按危急值报告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结果 672例危急值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除6例死亡、3例转院外,其余病情好转。结论 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急诊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时效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在提高急救护理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以往护士手工登记危急值数值后再报告医生,导致报告时间延长、直接影响危急值的及时处理等问题,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医院临床科室工作站电脑设置危急值的报告软件系统,设置了危急值项目的 正常范围.当新入或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急查检验标本时,一旦化验结果出现危机现象,本科室护士和医生工作电脑立即同步自动弹出警示窗口,显示该患者的危急值情况,操作者点击警示窗口,显示危机值信息条,医生、护士查阅后系统自动记录确认医生姓名和确认时间.危急值自动化报告系统的应用进一步保证了危急值处理的及时性,简化了报告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