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娟  梅娜  肖娟  辛霞 《全科护理》2013,(16):1513-1515
[目的]总结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方法]针对手术室工作特点,确定不同服务群体,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措施,加强人性化管理,不断持续改进。[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外科医生、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巡回护士术前访视、术后整理工作质量考评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器械护士物品准备、手术配合、术后处理质量考评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病人160例,根据PDCA管理实施时间将病人分为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6月)及实施后(2017年7月—2017年12月),比较PDCA实施前后两组病人治疗依从率、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病人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病人治疗依从率、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后病人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健康宣教、病房管理、分级护理、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核查工作、服务态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管理能有效提高放射科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提高CT增强扫描病人治疗依从率,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从而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黄昌学 《全科护理》2011,9(31):2891-2892
[目的]介绍肿瘤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践,观察实施效果。[方法]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精神,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岗位培训,建立完整的护士分层次培训体系;建立护士能级结构,分层次使用;落实基础护理职责,实行责任包干制;建立灵活用人机制,实行弹性排班;完善护理支持系统,节省非专业工作时间。[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病人、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及护士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肿瘤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提升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42人PDCA工作小组,按照PDCA循环方法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措施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及管理水平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门诊消毒隔离、无菌物品、抢救药品及器械、便民措施、就诊指导及健康教育各项护理措施的合格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医院的就诊环境、护士仪表、护患沟通及护理技术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1),患者投诉率低于实施前(P0.01),预约时间、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P0.01)。结论:PDCA循环可显著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秀华  徐玉仙  邵丽 《全科护理》2016,(15):1516-1518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在新疆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PDCA循环法运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管理中,分计划、实施、检查、总结4个阶段,将改进措施纳入下个循环中。[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提高了培训基地教学质量,学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总分均显著提高(P0.05),提高了学员满意度(P0.05),全面提升了学员综合素质。[讨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管理,激发了学员学习热情,提高了专科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郭辉 《全科护理》2016,(22):2351-2352
[目的]探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5年1月实施新一轮岗位设置及绩效管理改革为界限,比较优化改革前后病人、护士及医生对门诊护士的满意度,并从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继续教育与护理科研等方面对优化改革前后门诊护士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结果]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优化后病人、护士、医生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优化前(P0.05),门诊护士理论合格率、操作合格率、在职学习合格率、科研合格率均高于优化前(P0.05)。[结论]岗位设置结合绩效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具有突出的运用价值,能够提升病人、护士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提升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王莉 《山西护理杂志》2012,(8):2085-2086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理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比较实施"鲶鱼效应"前后病人、护士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鲶鱼效应"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及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潜能,使护士在良性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打造高效护理团队,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8.
张鑫  刘燕 《全科护理》2013,11(11):1026-1027
[目的]探讨推行绩效考核对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运用量化考核方法对普外科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比较实施绩效考核前后其护理质量服务指标、护理差错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与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前比较,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护理绩效考核充分发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王莉 《护理研究》2012,26(22):2085-2086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理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比较实施"鲶鱼效应"前后病人、护士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鲶鱼效应"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及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潜能,使护士在良性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打造高效护理团队,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孩政策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革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医院50名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革前后护士执业环境测评得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另选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革前后门诊与住院病人各8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前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护士执业环境测评得分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革前的(79.98±1.60)分提高至改革后的(84.23±1.21)分,护士满意率从78.0%提高至94.0%,病人满意率从92.5%提高至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孩政策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改善了护士执业环境,提高了护士和病人的满意率,有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娟 《全科护理》2014,12(6):558-559
[目的]通过在门诊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活动,病人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本文总结了开展此项优质护理的具体措施。[方法]在嘉定中心医院门诊开展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三主动服务和强化细节服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回收率为92.2%。[结果]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3%提升为9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构建了更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了门诊护理服务品质和门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顾瑾 《全科护理》2012,(30):2849-2850
[目的]探讨PDCA在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管理方法,提高其护理质量。[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实施PDCA循环管理。[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明显上升,护理不良事件下降。[结论]PDCA循环引导的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呼吸重症监护室(ICU)进行1年的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在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后调查护士的护理质量、“三基”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同时,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后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实施前,病人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可提高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及护士职业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分为两组,开展前实行传统护理服务,开展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即做好基础护理,提供便民服务措施,人性化护理,小组负责制,实施APN连续排班。比较开展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陪检率及响铃率均改善,较开展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可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让患者受益,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结合PDCA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结合PDCA,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护理风险管理流程中的关键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影响管理的关键因素加以改进,并与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干预3个月后在药品理论知识、药品操作知识、药品规范管理3个方面得分比较,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优于干预前;实施干预6个月后在护士满意度、病人满意度及护理风险管理总得分比较,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优于干预前。[结论]质量管理工具结合PDCA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杜泓 《全科护理》2013,(35):3340-3341
[目的]全面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升手术室护理专业水平,构建和谐的护患、医护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手术室于2012年制订和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夯实护理基础工作、确保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注重专科护理特色、加强科室质量管理、增加手术一线的护士的配比,比较实施优质护理前(2011年)后(2012年)术前访视率及病人、医生、护士满意率.[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术前访视率由89.00%提高到98.00%,病人满意率由90.48%提高到98.75%,医生满意率由84.38%提升到94.68%,护士满意率由92.31%提高到97.62%.[结论]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不仅提高了整体满意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开始实施PDCA循环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以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手术室护理工作临床资料为PDCA循环法实施前组,以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手术室护理工作临床资料为PDCA循环法实施后组,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手术室综合积分及手术室人员满意度以及手术室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后,手术室综合积分明显增加,手术室人员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同时上报率明显提高,不良事件上报及时率也较实施PDCA循环法前明显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门诊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以来,医院将PDCA循环应用于门诊护理服务中,从就诊环境、护士仪表、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门诊护理措施抽检合格率,患者、门诊医生及医技科室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护士着装、就诊指导、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抢救药品及器械、便民措施等抽检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门诊就诊环境、护士仪表、服务态度、护患沟通、护理水平及健康教育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门诊医生、医技科室及职能管理部门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能持续改进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改善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柏拉图分析法对2014年第1季度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PDCA循环法针对关键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于2014年第4季度予以效果评价。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方面,入院接待、主管护士工作能力、护士技术和能力、健康指导、服务主动性和及时性、病房管理和总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出院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0.
头脑风暴法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头脑风暴法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3月以来6个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存在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及个别疑难问题,6个科室及护理部分别采用头脑风暴法定期召开讨论会,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原因,集思广益地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结果]头脑风暴法实施后临床护理管理评分和临床护理服务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均〈0.001);护士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由实施前的77.9%提高到实施后的92.1%(P〈0.001);病人总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6.0%提高到实施后的96.0%(P〈0.05)。[结论]头脑风暴法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行之有效的,可及时发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地提出防范对策,针对性地实行整改方案,规范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