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气分析是临床分析判断患者内环境的主要检测途径,在重症医学科,该检测项目应用的尤为频繁。护理人员为了赢得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需要掌握各种动脉穿刺技术,而桡动脉因其位置表浅,易触摸,穿刺成功率高成为临床首选的穿刺部位。但是,由于机体内动脉压力较高,穿刺后易形成局部血肿,所以在动脉采血后往往需要花费5~10min按压局部止血。监护室是无陪病房,且国内普遍存在监护室人力资源的短缺,加上危重患者各种生活护理繁琐,治疗密集,  相似文献   

2.
侯敏 《当代护士》2014,(11):100-101
目的探讨不同按压方式经桡动脉途径采血后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8例经桡动脉采血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8例,实验组70例。实验组采用3根棉签横压于穿刺点上的方法按压止血,对照组采用1根棉签直压的方法止血,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采血完毕按压至规定时间后,实验组发生穿刺点出血、皮下出血、血肿等按压失败的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穿刺后,采用3根棉签横压法可获得较好的按压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3.
铁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15-5815
临床上做血气分析时常在桡动脉部位采集,此部位易暴露,动脉搏动较明显,采动脉血的成功率高。常规动脉采血后,穿刺部位需加压按压止血5~10 min,如按压时间过短或按压移位时,易造成穿刺周围皮下淤青、血肿、疼痛,加重患者的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制订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范护士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法 ,提高按压止血效率,减少采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按压材料、姿势、力度和时间制订方案,采用纯棉非织造布片进行"三明治式点赞法"按压,基于收缩压的力度持续按压5 min。对护士进行培训后实施方案,采用一次止血成功率、掌部SpO2下降率、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皮下出血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应用方案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止血成功率由69.89%上升至97.80%、掌部SpO2下降率由18.28%下降至5.49%、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由35.48%下降至6.59%、皮下出血率由33.33%下降至9.89%。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后应用本研究方案可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主研究设计的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自主研发的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皮肤水泡、肿胀、疼痛麻木等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止血98例,对照组成功止血97例,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水泡、肿胀、疼痛麻木发生情况观察组分别为1例、3例、2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12例、11例,两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好,局部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面积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经挠动脉采血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2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上方.对照组采用1根棉签垂直于血管方向,在穿刺点正上方按压.结果 采血完毕按压至规定时间后,试验组发生穿刺点出血、血肿、皮下出血等按压失败的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穿刺后采用2根棉签横压法可获得较好的按压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不同阶段放气减压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手术后2~3 h开始放气减压,每隔1 h放气1次,每次1~2 ml,术后6~8 h内放完气囊内气体,观察2h后予撤除止血装置;对照组:按照桡动脉止血装置使用说明于鞘管拔出后4h开始放气,每次2ml,每2h放气1次,于术后24h完全撤除止血装置,比较2种方法的止血效果,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肢体肿胀、紫绀、麻木疼痛、水泡状况。结果2组压迫方法均能有效止血,术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压迫止血前后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局部总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桡动脉止血装置阶段性放气,术后8~10 h撤除止血装置,对减少局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现已广泛用于冠心病治疗, 为减少穿刺血管并发症, 除了加强护理,止血方法也在不断改进[1]。现介绍一种Radistop桡动脉压迫止血带在TRI术后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三明治式点赞法”按压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1年6月30日经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按压止血法,观察组采用“三明治式点赞法”止血;比较两组止血单次成功率、皮肤穿刺失血率、皮下出血率、操作前后手部皮肤温度及血氧饱和度、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止血单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1);操作后,观察组手部皮肤温度及血氧饱和度高于操作前和同期常规组(P<0.01,P<0.05);观察组皮肤穿刺失血率、皮下出血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常规组(P<0.01,P<0.05)。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采用“三明治式点赞法”按压止血,可以提升单次止血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穿刺失血及皮下出血风险,对新生儿手部皮肤温度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患儿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自制加压止血带应用于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是目前绝大多数介入诊疗技术的常规途径,但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8%,且穿刺肢体制动长达24h以上,给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性诊疗操作则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及相关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  相似文献   

12.
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0例患者术后利用TR-Band桡动脉止血绑带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经验。结果120例患者均止血成功,3例发生局部血肿,11例出现手部肿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TR-Band桡动脉止血绑带用于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而加强术前护患沟通、术后手部血液循环及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是止血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按压方法不同对桡动脉止血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拇指横向和纵向按压对桡动脉止血的效果临床观察。方法:将新生儿病房患儿300例按抽血日期分为两组,单号采用拇指纵向按压为研究组(160例),双号采用拇指横向按压为对照组(140例),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结果:对两组出血、瘀血或皮下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拇指纵向按压在桡动脉止血方面优于横向按压,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桡动脉止血器在介入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普及,常规采取弹性绷带压迫穿刺部位已为人们所熟悉.随着医疗器械产品不断更新、完善,自2005年以来我科采取一种专用于经桡动脉穿刺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后的一种桡动脉止血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TR-Band桡动脉止血绷带临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绷带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接受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TR-Band 桡动脉止血绷带的患者117例,观察止血操作时间及观察患者不适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TR-Band 桡动脉止血绷带操作时间为(1.2±0.6)min,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TR-Band 桡动脉止血绷带止血方便、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爱琳 《现代护理》2006,12(5):416-417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2组患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5.5号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也便于观察,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穿刺已经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具有成功率高、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和易于接受等特点^[1]。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后,拔出鞘管压迫止血装置较多,方法各异,各有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设计制作一种弹力止血带压迫桡动脉穿刺点,2002年以来应用于临床318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2组患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5.5号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也便于观察,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心脏术后桡动脉置管拔管止血方案》(简称《方案》),规范护士心脏术后桡动脉置管拔管止血方法,以期降低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按压止血效率,以及节约资源、减少医疗耗材。方法由病区护士长、责任组长、主管护师、护师组成《方案》小组,统计2011年1~6月我科桡动脉置管拔管后局部皮下出血率和血肿发生率,对1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通过文献检索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拔管后按压面积、力度、材料及时间问题制订《方案》,并对护士培训。2011年7~12月对120例心脏术后需拔除桡动脉置管患者应用《方案》止血。对比实施《方案》前后局部皮下出血率和血肿发生率,检验该《方案》是否可行。结果应用《方案》后,心脏术后桡动脉置管拔管后局部皮下出血率由16.4%下降至5.8%;血肿发生率由8.5%下降至1.7%。结论《方案》有较好的规范临床操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患者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TRI的2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6例),术后分别使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和弹力加压绷带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末梢循环情况、疼痛程度、护士操作时间及局部持续压迫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梢循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操作时间、局部压迫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进行TRI术后患者的压迫止血,有利于提高TRI术后止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方便护士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