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攀宇  周艳敏  左秀萍 《护理研究》2014,(12):1425-1427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主观幸福感和焦虑、抑郁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为测评工具,对西安市164例COPD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164例病人中存在焦虑情绪42例(25.61%)、抑郁情绪76例(46.34%),主观幸福感评分低于常模平均值1 0 6例(64.63%);主观幸福感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72,-0.729)。[结论]COPD病人焦虑、抑郁情绪较严重,主观幸福感较低,且主观幸福感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应加强COPD病人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哮喘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哮喘患者主观幸福感和焦虑抑郁状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66例呼吸内科门诊哮喘患者进行测评,分析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焦虑、抑郁现状及其相关性.结果 哮喘患者幸福感指数为(9.27±2.46)分,居中等程度;焦虑得分(7.53±3.76)分,抑郁(6.38±3.43)分,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较严重;患者幸福感指数与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9和-0.478).结论 哮喘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对哮喘患者除予药物治疗,应及早给予心理干预,改善其情绪状态,增强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住院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及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2014年3月至10月105名住院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空巢老人中27.62%(29名)存在焦虑状况,37.14%(39名)存在轻度抑郁,16.19%(17名)存在中重度抑郁,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P0.01)。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情况和娱乐活动是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娱乐活动、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及体育锻炼是抑郁的影响因素;影响住院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抑郁、睡眠情况、娱乐活动。结论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着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护理工作者在常规日常护理的同时,应注意影响住院空巢老人心理状况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疏导,促进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护士主观幸福感与焦虑及性格特征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焦虑自评量表(SAS)、DISC性格测试问卷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544名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分为(63.12±14.52)分,焦虑得分为(45.50±9.90)分,其中支配型人格占34.6%,影响型人格占24.4%,稳健型人格占22.1%,服从型人格占18.9%。不同性格的护士主观幸福感和焦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是护士性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焦虑在护士性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培养护士良好的性格特质,降低护士焦虑水平,进而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人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于2009年3-12月对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12例肺心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肺心病病人幸福感体验低下(5.61±1.93)分,负性情绪较严重,其负性情绪状态与幸福感体验呈负相关;不同经济收入、付费方式病人间幸福感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性别、年龄、经济收入、付费方式患者间SAS和SDS得分比较差异至少1项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肺心病病人主观幸福感与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对肺心病病人需加强心理干预,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主观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7.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应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92-3893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抑郁发病相关性。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依据是否合并抑郁分为抑郁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DMD)≥7分]与无抑郁组(HDMD7分),各31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CD8~+、CD4~+/CD8~+)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抑郁组CD4~+水平低于无抑郁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CD8~+水平与无抑郁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CD4~+/CD8~+水平低于无抑郁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抑郁发病具有明显相关性,主要表现在CD4~+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本院诊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实施常规心理护理的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两组间主观幸福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观幸福感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后主观幸福感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心理护理后主观幸福感评分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病人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114例早发冠心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早发冠心病病人主观幸福感偏低,采用应对方式由多到少为面对、回避、屈服。其中面对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93,P0.05),回避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229,P0.05),屈服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407,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不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帮助病人采取面对应对方式,促进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COPD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SWB单项人脸表情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56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COPD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为1~6分,平均(3.53±1.332)分。焦虑标准分为40~72分,平均(50.86±7.23)分;出现焦虑症状者67例,焦虑发生率为43.0%;其中轻度焦虑48例(30.8%),中度焦虑14例(9.0%),重度焦虑5例(3.2%)。抑郁标准分为38~74分,平均(50.64±8.29)分,出现抑郁症状66例,抑郁发生率为42.3%,其中轻度抑郁38例(24.4%),中度抑郁22例(14.1%),重度抑郁6例(3.8%)。不同家庭所在地、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宗教信仰、与子女关系、焦虑、抑郁状况的老年COPD患者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8.553,15.690,3.711,13.111,4.335,9.783,8.440;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且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心理社会因素在脑血管病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脑血管病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故综合医院对患者的心理障碍的识别和治疗日益重视,也是非精神科医生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调查脑卒中患者合并焦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脑卒中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情绪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康复期脑卒中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训练,研究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12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定幸福感, 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干预12个月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各时间点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和研究组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依从率为96.7%,对照组为81.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幸福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苏占清  康冰 《现代康复》2001,5(2):20-21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寻找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运用焦虑自评量(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测评,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焦虑症状发生率为39.39%,男女无统计学差异;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0%,女性高于男性,卒中次数、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倾向/程度的影响较大。结论 宜加强脑座中后焦虑、抑郁的研究(特别是抑郁),应在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加强对焦虑、抑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心理社会因素在脑血管病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脑血管病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故综合医院对患者的心理障碍的识别和治疗日益重视,也是非精神科医生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调查脑卒中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以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予以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时间为6 w.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Barthel指数(BM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 w末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FMA、BMI、SAS及SD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经过为期6 w的综合干预后,观察组FMA及BM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干预不仅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卒中家属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与照顾者负荷之间的关联。方法以156例脑卒中患者的家属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照顾者压力指标评估照顾者负荷,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估抑郁、焦虑状态。简单相关分析用于探讨焦虑、抑郁评分与照顾者负荷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照顾者抑郁评分为(19.2±8.8)分,其中35.9%的家属照顾者有抑郁症状;焦虑评分为(15.7±5.6)分,其中53.2%的患者家属照顾者有焦虑症状。身体负荷、心理负荷、社会功能负荷和总负荷评分分别为(7.7±4.5)分、(12.8±7.4)、分(11.4±6.1)分和(31.9±16.6)分。相关分析发现,焦虑、抑郁评分与各负荷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卒中患者的家属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与照顾者负荷之间密切相关,通过护理工作降低照顾者负荷,可能会促进照顾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郭莉  张瑞丽 《全科护理》2012,10(17):1607-1608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观幸福感由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3个成分构成,涉及个体的经济、健康、人际关系、生活事件、文化差异和个性特征6个维度[1]。  相似文献   

19.
张淋淋  崔静 《护理研究》2013,(28):3097-3099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死亡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该人群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及探讨死亡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老年人死亡态度量表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表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108例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为82.86分±12.73分;死亡恐惧与焦虑、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及死亡逃避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呈负相关,自然接受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P<0.0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宗教信仰及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对老年慢性病病人死亡态度有影响。[结论]护士应关注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死亡态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可芹  蒋晓莲 《现代护理》2007,13(6):1511-1512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0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为(26.43±9.76)分,正性情感和体验得分远大于负性情感和体验(P〈0.01);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主观幸福感的正性因子分和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的负性因子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成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中大部分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幸福感较强。应重视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少部分人,帮助其改变应对方式,以提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