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学院2018级护理专升本的一个教学班级(n=121)作为对象,借助"雨课堂"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比较混合式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且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68.89±5.82),显著高于干预前(60.86±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主动、互动、轻松、挑战。结论 "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学院2018级护理专升本的一个教学班级(n=121)作为对象,借助“雨课堂”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比较混合式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且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68.89±5.82),显著高于干预前(60.86±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主动、互动、轻松、挑战。结论 “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级2个教学班的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2组,1个教学班(n=91)为试验组,应用"雨课堂"教学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1个教学班(n=92)为对照组,采取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在教学前后进行调查,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教学后,试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96.7%(88/91)的试验组学生认可此种教学模式。结论应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105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部分章节内容开展混合式教学。在课前、课后将预习和复习课件等相关学习资料发布到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学并参与在线讨论。课堂教学环节着重讲解重难点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汇报,采用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情况、课堂表现、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较高,课堂表现得分为(83.17±6.92)分,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为(73.77±7.61)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总体认可程度为98.0%。结论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效果,提高其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护理学实训课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级专科护理1班58名学生为观察组,使用雨课堂进行课前实训预习,包括视频、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抽取2016级专科护理2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实训课常规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成绩、学生满意度、学习能力及教师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实训考核成绩为(88.45±5.28)分,对照组实训考核成绩为(82.33±8.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认知能力、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及学生学习满意度高均都优于对照组(P0.05);教师对基于雨课堂的护理学实训课翻转混合式教学有较高的满意度,认为基于雨课堂的护理学实训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实训操作能力,实现护理学实训课的翻转混合式教学。[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护理学实训课翻转混合式教学能够实现较好的教学管理,能够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训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现护理学实训课的翻转混合式教学,实现护理学实训课的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慕课(MOOC)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级护理专业的12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MOOC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学生成绩线上评价占70%,课堂实训评价占30%,并与采用传统教学的2016级同等水平的护理专业的127名学生(对照组)的成绩进行比较,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为88. 62%,希望继续采用此方法的学生占91. 06%。[结论]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MOOC丰富的学习资源、互动平台和课堂面对面实时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实一体化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理论课采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实验课采用传统教学;选取2020级护理本科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实一体化翻转课堂。通过过程性评价成绩、终结性评价成绩、教师观察和学生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过程性评价成绩(除线上学习外)、期末实训考核成绩、课程结业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教师和学生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实一体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整体评价均良好。结论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实翻转可促进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技能和综合能力,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本科护理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大学四年级51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采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线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通过辩论赛、小组竞赛、情境模拟等方法使知识内化。课程结束后,分析学生写的学习体验,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从学习体验中提炼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评价的5个主题:促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更高要求。结论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取得较好成效,线上教学部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平台需增加支持个性化学习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通讯设备和技术将数字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有机结合课外拓展知识以及虚拟数字开展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是在混合式教学基础上进行了广义的拓展.本研究以混合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伦理决策及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共56名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围绕选定的教学内容写了7个脚本并录制成微课视频,设计了6个典型教学分析案例,建设了网上精神科护理学题库。课前将微课视频、案例和课件放在e-Learning教学平台上,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自学;在翻转课堂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和汇报;利用平台的网上题库,组织学生做每课练习与定期测验。教学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状况、综合考核成绩,及其对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课程总体成绩为81.13±7.14;学生对本课程的课程组织与教学方式总体满意程度较高(98.1%)。结论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对于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20个教学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中随机选出一个班为观察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2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较高。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理论课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及实施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17级护理本科生(211名)为试验组,在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依据“金课”标准从教学前期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混合教学活动、课程考核评价进行教学改革,其中混合式教学包括课前自学、课堂互动和课后巩固;2016级护理本科生(238名)为对照组,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试验组学生线上学习完成情况及比较两组课程成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课程平台点击率超过10万次,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率超过95%,试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89.10%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结论混合式“金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成效。教师应以“金课”为标准进行课程改革,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方位课程建设,打造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电脑端-手机端"平台建设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线上资源,设计适合实践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14名护理高职生进行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平台数据评价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参与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效果及满意度。结果线上资源人均总访问次数56~482(213.6±77.0)次;任务点共65个,任务完成百分比32.3%~100%(95.8%±27.1%);微课总时长239.8 min,视频观看时长83.9~1028.7(419.9±179.7)min;人均单个视频反刍比0.4~5.0(1.9±0.7);学生参与讨论次数为8.8次/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达84.6%,对线上微课程资源的满意度达86.4%,对提高技能学习的满意度达86.3%,对课堂互动的满意度达91.8%,对手机学习的满意度为83.7%,90.0%的学生希望能够在其他课程中使用混合式教学。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和对分课堂的立体混合式教学对农村定向全科生生理学学习的影响。方法 选择五年制农村定向全科医学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教学方式分组:2020级采用立体混合式教学为实验组(n=44);2019级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为对照组(n=45)。比较两组4次阶段性测试成绩,并对实验组进行针对立体混合式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测试2的成绩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测试3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92、8.83,P均<0.05)。实验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认为立体混合式教学能有效加强知识记忆、增进理解分析、增强逻辑思维、增强自学能力、构建知识框架、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总体效率,以及巩固学习成果的学生比例分别为77.27%、61.36%、61.36%、68.18%、52.27%、31.82%、63.64%、65.91%。实验组更愿意选择立体混合式教学的学生比例为72.73%。结论 立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益于农村定向全科医学生进行生理学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学习模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教学模式变革的基础。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改革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针对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引入新型教学工具"雨课堂",开展混合式创新教学,以尿液检查相关章节为例,基于"雨课堂"全景式数据采集分析工具,引入多种教学资源,构建混合式教学课堂,为后续本专业混合式教学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双语实训课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生命体征测量和皮下注射2个实训内容,对我校涉外护理专业20名学生开展混合式双语实训教学,通过过程性评价(课前练习情况、课前主动交流学习情况和课堂双语知识测验成绩)和终末性评价(操作考核成绩和口语考核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课前学生能自觉完成操作练习要求,超过60%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在线上进行学习交流;生命体征测量和皮下注射课堂知识测验成绩、操作考核和口语成绩均良好。结论基础护理双语实训课程运用混合式教学效果较好,重视教学资源的组建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融入心理情景剧翻转教学的《精神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的研究设计,以本科二年级护理学生对授课对象,以选课班为分组单位分成混合式教学试验组(42名)与传统课堂教学对照组(84名)。试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包括12课时传统课堂教学、8课时在线学习、8课时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融入心理情景剧与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的课堂设计。采用课程闭卷考核成绩反映学生的精神科知识掌握度,心理负荷量表评价课程学习难度与体验,课程满意度评价表评价学习满意度。结果 126位护理学生均完成课程学习和期末闭卷考核,试验组考核成绩为(27.99±4.05)分,对照组为(25.83±4.17)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 P =0.016)。课程学习心理负荷水平,试验组为(47.51±13.55)分,对照组为(58.83±11.10)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 P <0.001);课程满意度评价试验组为(52.98±7.93),对照组为(52.96±7.29),组间不具统计学差异(t=0.011, P =0.991)。结论 以心理情景剧翻转教学为核心设计的《精神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在减轻学习负荷的同时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课程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压力性损伤护理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校二年级5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压力性损伤护理部分开展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即课前虚拟训练—课中理论课翻转+操作课仿真实训—课后线上与线下实训结合第二课堂创新设计大赛。课后分析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平台的情况并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12名听课教师进行集体讨论反馈。结果学生课前使用压力性损伤护理虚拟仿真平台(2.50±1.44)次/名,课后教学目标达成度为94%~96%,对翻转课堂各教学环节评价优良率为78%~96%,对教学促进作用的认同度为94%~96%。参与听课评教的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效果好,提高了学生学业的挑战度、难度和深度。结论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混合式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名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两轮教学后对护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并调查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两轮教学后,试验组护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较好。[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护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互联网+教育时代为背景,改革基础护理学教学,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结合运用。通过学生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评价应用效果。结果与2013级学生相比,2014级学生的学习成绩(t=5.98,P0.001)、自主学习能力(t=3.37,P0.001)均有所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结论混合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