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桂芝  刘全德 《四川中医》2005,23(10):57-5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医辨证,中药加传统一般西医外科保守疗法;对照组27例,单纯应用传统西医一般外科保守疗法。结果: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0.6天,治愈率为97.2%;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1.3天,治愈率为8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比单纯西医保守治疗有明显优点,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配合中药大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无效1例,治愈率97%。治愈时间6~17d,平均10d.对照组治愈27例,无效7例,治愈率79.4%。治愈时间10—28d,平均20d。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单纯采用西医外科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6.43%;治愈时间5d~15d,平均8d。对照组治愈23例,无效5例,治愈率82.14%;治愈时间8d~24d,平均17d。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肠功能恢复汤保留灌肠及口服,对照组15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无效1例,治愈率95.7%,平均治愈时间8.05天;对照组治愈12例,无效3例,治愈率80%,平均治愈时间12.98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肠功能恢复汤在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中应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后饮加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42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采用术后饮加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52%,有效率为81%,治愈时间为(288.72±81.32)h;治疗组治愈率为76%,有效率为95%,治愈时间为(264.56±56.52)h。2组各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术后饮加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原则。方法:对我院2 0 0 0年1月—2 0 0 4年12月行腹部手术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2 5例病人采用持续性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道外营养,同时结合中医方剂治疗。结果:本组2 5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0~2 0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96-97
目的:分析总结76%泛影萄胺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申的作用。方法:将1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人随机分成76%泛影葡胺纽(A)64例,经胃管注入100n11造影及治疗;对照组(B)64侧,行常规治疗,对比研究泛影萄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结果:患者平均第1次排便时间A组10.6小时,B组67.2小时;平均住院天数A组2-7天,B组3-10天。结论:76%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明显缩短肠梗阻缓解及住院时间,同时还为旱期手术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对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治疗时间平均13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术后6~15天,在出现症状前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如果冒然再次手术,将造成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采取有效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3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1天.手术组治愈3例.平均治愈时间为31天.结论:充分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特点,准确判断是基础,熟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理,采用环节干预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1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116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0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腹胀消失、肛门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痊愈率明显提高,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中医药导报》2011,17(1):47-4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6.9 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 d(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人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营养等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5.8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5—12天,表现为肠梗阻征象,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继发于腹腔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的麻痹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11月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肠梗阻的基础治疗;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肠外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胃管注入及热敏灸等治疗。结果:对照组36例患者,痊愈2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36例患者,痊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明显好于纯西医疗法,临床上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观察2组患者的治愈率、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改善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95%,治疗组治愈率为9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胃肠减压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奥曲肽具有抑制消化道分泌、减轻肠壁水肿、加速炎症消退等作用,对缓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有明显作用,应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宇  刘晓虹  蒋敦厚  黄艳 《新中医》2007,39(1):13-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97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中药辅助治疗腹部肿瘤术后早期肠梗阻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对腹部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肿瘤科腹部肿瘤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用中药辅助治疗患者21例。结果:21例病例全部治愈,无1例中转手术,肠道功能恢复最短2天,最长11天,平均6.4天,治疗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腹部肿瘤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经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支持治疗,并加用中药,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泓 《西部中医药》2010,23(5):25-2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56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1剂/d,水煎分服。2组患者均以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8.57%,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显效率为56.82%,有效率79.57%,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等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并可缩短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症状完全消失及治疗时间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例。结果: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分离粘连时引起多发性肠破裂、肠瘘,后经保守治疗治愈;8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1.5d,无1例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1)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虽有机械性因素,但大多都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轻,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体征虽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3)保守治疗大都有效,治疗上最好先予以生长抑素为主的保守治疗,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则再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吻合瘘的疗效。方法:西医治疗组16例均行胸腔引流、禁食、输液及肠道营养液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8例除上述治疗外,每日再经营养管中注入药汤剂。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18例,治愈16例,治愈率88.9%,平均愈合时间18天;西医治疗组16例,治愈9例,治愈率56.3%,平均愈合时间45天。结论:食管胃吻合瘘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