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繁 《海南医学》2014,(16):2439-2440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及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23例患者至今仍维持腹膜透析治疗,生活质量满意。腹膜透析治疗前患者的尿素氮(23.7±4.5)mmol/L、血肌酐(1 078.3±267.1)μmol/L、血红蛋白(57.4±10.2)g/L、血浆白蛋白(24.9±5)g/L分别与治疗后的尿素氮(9.7±3.2)mmol/L、血肌酐(601.7±202.4)μmol/L、血红蛋白(78.9±9.2)g/L、血浆白蛋白(27.8±3)g/L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具有居家治疗、方便有效,安全简便、临床疗效好等优势,更适宜在基层医院,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性收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等进行收集和分析,观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维持性血透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患者肌酐为(405.63±89.81)μmol/L,治疗后肌酐为(267.91±52.32)μmol/L.治疗前患者血尿素氮(18.36±4.23)mmol/L,治疗后血尿素氮为(12.64±2.84)mmol/L.治疗前患者尿酸(327.82±42.57)μmol/L,治疗后尿酸(229.31±15.47)μmol/L.治疗后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均明显下降(P<0.05).3例患者出现透析中凝血,5例患者出现肌肉痉挛,7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15%.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其血尿素氮、肌酐、尿酸.但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并发症,需关注到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序贯性高位结肠透析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等的影响。方法对44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利用结肠透析机,进行序贯性高位结肠透析(序贯性高位结肠透析即先进行肠道清洗,再给予高位结肠透析,然后给予药物灌肠)治疗,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cr、BUN、UA等数据的变化。结果透析前患者Scr:(544.67±142.30)μmol/L、BUN:(22.84±8.19)mmol/L、UA:(561.12±132.55)μmol/L、血磷(P):(1.48±0.33)mmol/L、CO2CP:(20.77±4.52)mmol/L;透析后患者Scr:(479.93±115.05)μmol/L、BUN:(18.69±7.77)mmol/L、UA:(485.48±148.92)μmol/L、P(1.35±0.45)mmol/L、CO2CP(21.01±3.96)mmol/L。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Scr、BUN、UA、P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高位结肠透析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毒素水平,能有效增加尿毒症毒素的排泄,且安全、简便,对技术要求低,易于在基层推广,可能延长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陈民  马聪 《实用全科医学》2009,7(2):172-173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制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5例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尿蛋白(2.06±0.50)g/24h降至(1.68±0.32)g/24h(P〈0.01);血清肌酐(298.0±53.2)μmol/L降至(232.0±49.8)μmol/L(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56.2±17.4)ml/min增至(69.1±10.5)mL/min(P〈0.01);血清尿素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蛋白尿,延缓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向终末期进展,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在其它治疗均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予低蛋白饮食(0.6 g/kg.d),对照组予正常饮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血肌酐、尿素氮平均值为(238.2±78.9)μmol/L、(16.33±5.23)mmol/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肌酐、尿素氮平均值分别为(325.1±96.5)μmol/L、(24.21±9.82)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及腹壁脂肪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可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4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40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设定为对照组,400例体检的健康人设定为健康组,比较3组的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结果观察组胱抑素C (1.86±0.65)mg/L,同型半胱氨酸(15.01±3.19)μmol/L,血肌酐(77.52±12.58)μmol/L,血尿素氮(6.16±2.50)mol/L;对照组胱抑素C(0.98±0.26) mg/L,同型半胱氨酸(11.30±2.65)μmol/L,血肌酐(73.12±18.01)μmol/L,血尿素氮(6.09±1.81)mol/L;健康组胱抑素C(0.76±0.11)mg/L,同型半胱氨酸(8.89±1.29)μmol/L,血肌酐(72.98±14.25)μmol/L,血尿素氮(5.95±1.00)mol/L;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健康组,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肌酐与血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就会表现出胱抑素C与半胱氨酸升高的现象,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利于及早诊断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流行性出血热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0例,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同时予以相应的基础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共治愈12例,其中6例患者明显好转,2例患者自行出院,20例患者的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给予腹膜透析后,患者的血尿素氮数值由(28.56±9.32)mmol/L下降到(8.51±3.95)mmol/L,血肌配数值由(721±224.82)μmol/L 下降到(136±55.79)μmol/L,血小板数值由(42±16.64)×109/L上升到(225±84.91)×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由(83.21±46.22)U/L下降到(47.81±32.0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由(142.79±123.17)U/L下降到(41.31±16.4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膜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肾衰煎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肾衰煎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中长期疗效,对血肌酐在500μmol/L以下的40例患以肾衰煎剂治疗,并跟踪5年,观察其疗效。结果:34例患血肌酐一直稳定在500μmol/L以下,有效率为85%,提示肾衰煎剂能明显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肾颗粒对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和蛋白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未透析患者96例进行临床观察。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慢性肾功能衰竭综合治疗方案处理,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康肾颗粒12 g,每日3次,冲服,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分别为(11.6±5.0)mmol/L、(274.8±158.3)μmol/L,较治疗前的(13.6±6.4)mmol/L、(316.7±167.3)μmol/L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上升到(25.9±17.0)ml/(min.1.73 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尿素氮,(11.6±5.0)mmol/Lvs(12.7±5.8)mmol/L,P=0.040;血肌酐,(274.8±158.3)μmol/L vs(295.0±139.9)μmol/L,P=0.013;肾小球滤过率,(25.9±17.0)ml/(min.1.73 m2)vs(24.4±15.7)ml/(min.1.73 m2),P=0.033]。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1 177±971)mg/24 h vs(1 824±1 973)mg/24 h,P=0.006;对照组,(1 339±710)mg/24 h vs(1 702±1506)mg/24 h,P=0.012]。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177±971)mg/24 h vs(1 339±710)mg/24 h,P=0.030]。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36.8±5.7)g/L vs(34.6±6.1)g/L,P=0.020)],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结论:康肾颗粒明显改善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蛋白尿,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滤过透析(PDF)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浆滤过透析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MELD评分、CTP评分、肌酐、e GFR变化。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MELD评分由(24.0±4.32)降至(18.15±3.94)(P0.05);CTP评分由(9.65±1.53)降至(7.55±1.15)(P0.05);肌酐由(111.29±12.46)μmol/L降至(99.78±10.22)μmol/L(P0.05);e GFR由(72.0±5.18)升至(76.7±4.96)(P0.05)。结论:血浆滤过透析可以明显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杨梅 《中外医疗》2014,(18):121-122
目的了解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利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血尿酸四项指标变化。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尿酸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四项指标分别为(82.56±4.19)μmol/L、(219.94±5.02)μmol/L、(11.31±3.12)mL/min、(346.14±14.27)mL/min,对照组分别为(66.91±4.18)μmol/L、(439.34±10.17)μmol/L、(26.21±3.53)mL/min、(466.87±10.29)mL/min,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不同透析方式(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肾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西省寻乌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膜透析组26例及血液透析组36例。对比2组肾功能(尿素氮、血清肌酐)、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并发症。结果 透析后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膜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组及血液透析组透析后尿素氮水平为(10.2±0.9) mmol/L、(10.3±0.7) mmol/L,血清肌酐水平为(563±22) mol/L、(565±22) mol/L,均低于透析前的(14.2±1.3) mmol/L、(14.2±1.1) mmol/L、(636±30) mol/L、(638±30) 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透析前、后的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感染对慢性肾衰竭的影响,从而重视感染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的98例患者治疗前均未行血液透析,均行慢性肾衰竭的一体化治疗,感染后均维持原治疗方案,同时联合抗炎治疗,需要透析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同时测定治疗前后及感染前后的血肌酐和血尿素的指标。观察感染对心脏、脑部、血压、血液透析的影响。结果:感染前后患者脑病的发生率由(5.6±2.9)%上升到(10.5±3.4)%,休克的发生率由(3.5±1.9)%上升到(20.5±9.6)%,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由(13.7±6.8)%上升到(46.7±15.8)%,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由(10.3±5.7)%上升到(35.4±16.2)%;尿素由(21.45±11.43)mmol/L上升到(38.76±10.76)mmol/L,肌酐由(426.0±116.5)μmol/L上升到(856.0±178.5)μmol/L。治疗前后相比较,尿素由(38.16±10.76)mmol/L降至(28.72±10.35)mmol/L,肌酐由(856.0±178.5)μmol/L降至(587.0±156.8)μmo/L。治疗后与感染前的尿素和肌酐相比有差异性。结论:感染可加重肾功能损害并增加慢性肾衰竭的并发症。慢性肾衰竭合并感觉染的炎症因子所致的肾损害有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要重视感染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序贯性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序贯性高位结肠透析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等的影响。方法对44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利用结肠透析机,进行序贯性高位结肠透析(序贯性高位结肠透析即先进行肠道清洗,再给予高位结肠透析,然后给予药物灌肠)治疗,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cr、BUN、UA等数据的变化。结果透析前患者Scr:(544.67±142.30)μmol/L、BUN:(22.84±8.19)mmol/L、UA:(561.12±132.55)μmol/L、血磷(P):(1.48±0.33)mmol/L、CO2CP:(20.77±4.52)mmol/L;透析后患者Scr:(479.93±115.05)μmol/L、BUN:(18.69±7.77)mmol/L、UA:(485.48±148.92)μmol/L、P(1.35±0.45)mmol/L、CO2CP(21.01±3.96)mmol/L。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Scr、BUN、UA、P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高位结肠透析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毒素水平,能有效增加尿毒症毒素的排泄,且安全、简便,对技术要求低,易于在基层推广,可能延长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血浆内皮素-1(ET-1)与血清前胶原肽(PⅠCP、PⅢNP)水平的变化及ET-1、PⅠCP与PⅢ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为CRF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35例无肾功能损伤(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为非CRF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ET-1、PⅠCP、PⅢN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再将CRF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血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6个月后对比分析服药前后ET-1、PⅠCP、PⅢNP水平变化。结果 CRF组Scr水平为(184.23±43.10)μmol/L,高于非CRF组的(87.25±40.56)μmol/L;CRF组Ccr为(25.66±8.37)ml/min,低于非CRF组的(83.89±17.35)ml/min;CRF组ET-1为(633±10.24)ng/L、(70.35±36.70)μg/L、(4.14±2.2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患者血浆9.99±12.10)ng/L、PⅠCP为(130.44±39.27)μg/L、PⅢNP为(7.54±2.65)μg/L均高于非CRF组的(41.ET-1与血清PⅠCP、PⅢNP浓度均呈正相关(r=0.602;r=0.513);血清PⅠCP与PⅢNP含量呈正相关(r=0.645);服用血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后,患者血浆ET-1、血清PⅠCP、PⅢNP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RF患者Scr、ET-1、PⅠCP、PⅢNP水平高于无肾功能损伤者,而Ccr水平低于无肾功能损伤者,血浆内皮素与血清前胶原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26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内瘘尚未建立或未成熟前行经次股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结果26例穿刺均一次成功。透析血流量达200~250ml/min,透析4h后平均脱水量2.8±1.3kg,血尿素氮平均降低20.62±5.50mmol/L,血肌酐降低640±362μmol/L。提示经皮服静脉插管,是临时性或紧急血液透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冠心病患者常并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该研究①评价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肾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资料;②评价肾功能不全及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③报道偶然发现有显著肾动脉狭窄而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初步结果。方法:从1995年至今,123例(70%并高血压病)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病人行腹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男71例,女52例。年龄64.4±10.3(41-86)岁。血肌酐109±44μmol/L(62~543),其中21例(17%)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03μmol/L)。结果:25例(20%)有轻微动脉狭窄(20%一50%).15例(12%)(男6例,女9例),年龄69.7±7.2岁,血肌酐132±60μmol/,有显著肾动脉狭窄(≥50%),其中7例(47%)有肾功能不全,4例肾动脉狭窄≥70%,血肌酐分别543、175、162μmol/L,平均262±188umol/L,4例全部行PIRA及支架植入,其中1例同时行冠脉成形术,全部顺利进行。随诊15±7.7个月。血肌酐分别为299、199、204及140μmol/(平均191±81μmol/L),用降压药物种类由术前1.25降至0.75种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是冠心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病。显著的肾动脉狭窄常并有肾功能受损。冠脉造影同时行腹主动脉造影是安全而易行的,可以作为合并高血压病尤其是老年人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肾功能损害与膀胱残余尿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单纯BPH的病例441例,分成A组138例(残余尿量<12 mL),B组127例(残余尿量12~50 mL),C组51例(残余尿量50~200 mL),D组126例(残余尿>200 mL)。对四组患者的血肌酐、残余尿作对照研究。结果 A、B、C、D组的血肌酐分别为(98.23±42.00)μmol/L、(121.39±82.93)μmol/L、(67.15±24.78)μmol/L和(156.15±146.3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膀胱残余尿量的增多,BPH患者肾功能损害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64例慢性肾衰竭并发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和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只给予与治疗组一样的基础治疗,疗程28d ,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及 E/A。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治疗组血肌酐由(454.3±76.9)μmol/L降至(263.7±87.8)μmol/L ,尿素氮由(20.7±7.8)mmol/L 降至(13.6±5.4)mmol/L ,肾小球滤过率由(20.8±9.3)ml/min 升至(28.5±9.2)ml/min ;对照组血肌酐由(460.8±84.7)μmol/L降至(326.4±71.3)μmol/L ,尿素氮由(21.8±7.2)mmol/L 降至(16.5±6.7)mmol/L ,肾小球滤过率由(19.7±8.7)ml/min升至(23.3±9.6)ml/min ;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心室重量指数由(158.26±47.44)g/m2降至(142.57±41.36)g/m2,E/A 水平由(0.81±0.27)升至(0.98±0.33)。治疗后两组肾功能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病变。  相似文献   

20.
张健 《医学研究杂志》2004,33(10):45-46
为探讨延缓慢性肾衰竭的病情发展,延长开始透析及肾脏移植的时间,我们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间断扩容利尿为主的治疗方法,对32例早、中期慢性肾衰(CRF)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本文62例,均为肾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CRF的病人,其肾功能损害均属缓慢发生的早、中期CRF,血肌酐(Scr)在177~442μmol/L之间,并排除肾衰竭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