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萌 《中国实用医药》2014,(36):139-14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干扰素α-1b联合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和12个月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和12个月的ALT复常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干扰素α-1b联合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慢性乙肝并HBeAg阳性且无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史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比较两组HBV-DNA、HBeAg转阴率、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2周时,两组间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替比夫定组HBeAg转阴率合血清HBeAg转换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两组间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时,两组间HBV-DNA、HBeAg转阴率、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ALT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组无不良反应,替比夫定组有2例,但无须治疗症状自行消失。结论乙肝早期治疗使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在慢性乙肝HBeAg阳性患者的早期治疗中有优势,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口服,对照组60例仅用恩替卡韦口服,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12周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后,治疗组HBVDNA和HBeAg阴转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等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迅速改善肝功能,减轻患者肝功减退导致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72例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治疗组)和对照组(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各36例,以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HBeAg转阴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出现头痛2例、头晕1例,血小板降低5例,恶心3例;对照组出现头痛4例,腹痛2例,恶心2例,乏力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肝效果理想,可显著提高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8,(1):98-101
目的:前瞻性研究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素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8月武汉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8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 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水飞蓟素140 mg,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BV e抗原(HBeAg)阴转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8(IL-1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Child-pugh评分,以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并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HBe 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给药4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水平、Child-pugh评分、炎症指标以及MDA、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均好转。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素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而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且两药联用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单用。  相似文献   

6.
常庆华  姜锡平  吴迪 《安徽医药》2015,36(10):1254-1256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恩替卡韦两种药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差异及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4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22例患者为A组,恩替卡韦治疗的26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和48周的HBeAg定量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治疗第48周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同时在ROC曲线下分析各组基线、12周、24周指标对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水平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入院HBeAg、HBV-DNA及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8周的治疗后,B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24周HBeAg下降率对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具有预测价值。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恩替卡韦具有更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但HBV-DNA转阴率较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超过97.74%为其48周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最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邓立功 《安徽医药》2013,34(9):1314-1316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谷丙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4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HA、LN和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且临床治疗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1例,按HBeAg情况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内单药与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对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以及HBeAg转阴率进行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单药和联合治疗的ALT复常率(75%和75%)和HBeAg转阴率(4.7%和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V DNA转阴率(82.8%和62.5%)方面,单药效果优于联合治疗(P<0.05);HBeAg阴性组中,单药和联合治疗的ALT复常率(89.7%和76.0%,P>0.05),但在HBV DNA转阴率(97.4%和76.0%)方面,单药效果优于联合治疗(P<0.05)。结论: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均有良好疗效,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V DNA转阴率方面,恩替卡韦单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林丽花 《海峡药学》2013,25(2):163-164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观察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结果 1.治疗后24周及48周,两组患者ALT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周及48周,观察组患者HBeAg转阴率分别为9.38%和18.75%,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24周及48周,观察组患者血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周及48周HBV DNA转阴率为53.13%和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门诊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护肝降酶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T、AST、PTA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AFP)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PTA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BV-DNA、AFP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肝降酶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不但能快速抑制HBV-DNA复制,更能帮助患者改善肝功能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4):838-840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初始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用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CHB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两组,每组35例;A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B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及48周时,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和耐药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及48周时的ALT复常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时A组患者ALT复常率明显高于B组(P<0.05);治疗12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36周时,A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36周及48周时的HBeAg转阴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耐药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初始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用治疗对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恩替卡韦初始单药治疗早期患者可出现ALT复常和HBV-DNA转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例:双环醇片25mg/次,3次/d,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次,1次/d,口服,疗程48周。对照组150例:恩替卡韦分散片0.5nag/次,1次/d,疗程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ALT94%保持正常,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为44.67%,优于对照组的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在观察组为92%,对照组为6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保肝、降酶效果好,HBeAg转阴率较高,抑制病毒能力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对比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组(41例)和恩替卡韦组(45例),分别口服阿德福韦0.5 mg·d-1和恩替卡韦10 mg·d-1,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病毒转阴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阿德福韦组与恩替卡韦组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4.21±0.71)vs(4.01±0.68)log10copies·m L-1]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ALT)正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谷华丽 《北方药学》2018,15(2):46-47
目的:探讨观察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HB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突出,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服恩替卡韦抗HBV治疗部分应答患者联合α_1胸腺肽治疗后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在口服恩替卡韦抗HBV治疗部分应答后联合α_1胸腺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LT以及TBI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口服恩替卡韦抗HBV治疗部分应答患者联合α_1胸腺肽治疗后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HBV DNA量,提高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李黎 《抗感染药学》2020,17(3):418-420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HBV感染患者75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阿德福韦酯组(n=37)和恩替卡韦组(n=38);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恩替卡韦组患者则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即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HBeAg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后的AST、ALT和TBIL测得值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HBeAg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HBV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有效改善了其肝功能,提高了HBeAg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5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甘草酸二铵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氧化应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效果满意,可缓解肝纤维化状态,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者停药后复发再次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9年1月停用恩替卡韦后复发的60例CHB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初治的60例CHB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护肝、降酶药物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的ALT、AST水平,对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周后,两组的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对照组的ALT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周后,两组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对停药后再次复发的CHB患者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肝功能恢复较为缓慢,患者仍需加强护肝意识,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郎晓林  吴立海  贾春辉 《河北医药》2013,35(12):1804-180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6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纤饮,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脏B超变化、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Ⅳ型胶原(Ⅳ-C)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门静脉内径(MPV)、脾静脉内径(SPV)、脾长度、脾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eAg HBsAg、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TBi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纤维化、肝脏病理及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何龙芳 《北方药学》2018,15(2):27-28
目的:评价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予以恩替卡韦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的研究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7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2015年6月~2016年5月为样本选取时间段,抽签分组实验,39例予以恩替卡韦治疗的设为实验组,39例予以常规治疗的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HBV-DNA水平、Child-Pugh评分、PT、CHE、TBIL、ALT含量均得以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阴转率、ALB水平均提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予以恩替卡韦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