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鼻蝶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建立经鼻蝶手术入路中相关解剖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选取从筛窦上缘到上颌窦下缘的连续断层图像,在计算机上对经鼻蝶入路重要结构的断层图像轮廓进行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和三维显示.结果重建了筛窦、蝶窦、上颌窦、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垂体、鞍背、颈内动脉、视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等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既可以进行单个结构的显示,也可以进行多个结构的分色显示,同时也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经鼻蝶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为临床神经外科和耳鼻咽喉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患儿,女性,1岁9个月,因出生后即发现左眼稍外突并伴流泪来我院眼科就诊,CT检查发现左筛窦占位性病变,遂转入耳鼻喉科。检查:左眼球稍向前外方突出,向内侧运动受限,鼻根部稍有增宽。鼻腔检查:左鼻通气可,左中鼻甲处稍隆起,余无异常。纤维鼻咽镜检查无异常。鼻窦CT扫描示:左筛窦区肿瘤上侵犯蝶窦,左侵犯左上颌窦,前侵及鼻腔及左眼眶内侧壁,骨质广泛破坏。初步诊断: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31例 ,其中 10例有 1~ 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 (Caldwell -LUC术式 )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 ,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 ,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 2 6例 ;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 5例。 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 ,用柯 -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 1年至 1年 6个月。结果 :31例中 2例复发 ,复发率 6 .4 3% ,复发2例 ,经再次手术 ,随访 1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 ,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 ,应用鼻内窥镜加柯 -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 ,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 ,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解剖标志,减少手术中的风险,更有效地治疗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方法对98例(156侧)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患者行修正性手术,术中寻找较恒定的解剖标志为后鼻孔、上颌窦口、中鼻甲(或残余)、蝶窦前壁及眶纸板,并根据术前CT指引寻找鼻丘气房、上鼻甲及中鼻甲基板(或残余),在相关的解剖标志的指引下行全筛窦切除、蝶窦开放(如必要)、上颌窦及额窦开放,并记录上述解剖标志的出现率。结果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中皆可找到较恒定的解剖标志,鼻丘气房、上鼻甲及中鼻甲出现率较高,治愈75例,好转20例,无效3例。结论运用较恒定的后鼻孔、上颌窦口、中鼻甲(残余)、蝶窦前壁和眶纸板以及鼻丘气房、上鼻甲及中鼻甲基板指引,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修正性鼻内镜手术,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有效治疗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  相似文献   

5.
沈昌德  黄静江  王传喜 《安徽医学》2012,33(12):1632-163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鼻甲后下部切除在开放蝶窦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78例蝶窦病变患者在鼻内镜下开放蝶窦,其中全身麻醉25例,局部麻醉53例。术中均切除上鼻甲后下部显露蝶窦开口,并将其扩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在6个月至1年的随访时间内,78例126侧蝶窦开口通畅,蝶窦黏膜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在鼻内镜下开放蝶窦时,切除上鼻甲后下部能准确定位蝶窦开口,对手术的成功和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蝶窦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真菌球型蝶窦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真菌球型蝶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有头痛及眼眶胀痛、涕血或回吸血涕等症状;行鼻窦CT扫描,经鼻内镜下蝶窦开放病灶清除手术,并经病理确诊,随访6个月以上,全部治愈,未见复发。结论鼻窦CT扫描有一定的特点、具有诊断价值。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及窦腔充分通气引流是原则;内镜下手术优于传统手术:部分切除中鼻甲后端有利于窦口引流及防止窦口缩窄。术后鼻腔冲洗及定期内镜随访对防止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行蝶窦开放手术治疗蝶窦病变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行蝶窦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45例蝶窦病变经此入路均成功行蝶窦开放,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45例均治愈.结论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蝶窦开放术治疗蝶窦病变,疗效确切,手术直接、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钳夹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钳夹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血管钳夹持肥大的下鼻甲,使下鼻甲海绵窦血管闭合,形成一缺血区,沿之切除肥大部分之下鼻甲;结果:2183例患者术后通气均明显改善,无复发或并发萎缩性鼻炎;结论:钳夹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鼻腔填塞时间短、愈合快,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有效、安全、方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中鼻甲通道进路在鼻内窥镜下直达蝶窦前壁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32例,随访6-36月,术后症状消失或改善,无并发症发生,2例复发后再次手术。此手术进路安全,术后易于清理窦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方式。方法  7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 ,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 ,一组保留中鼻甲 (包括 6例部分切除 ) ;另一组切除中鼻甲 ,观察术后治疗效果 ,术腔粘连 ,筛窦闭塞 ,保留的中鼻甲形态变化。结果 切除或保留中鼻甲 ,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筛窦闭塞率分别为 46 .8%、15 %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保留的中鼻甲呈良性转归 ,未出现息肉。结论 应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中鼻甲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鼻内镜检查,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病变患者71例,观察鼻中隔偏曲两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发病率及鼻窦炎发病率。结果同侧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发生率大于对侧(P〈0.05),对侧上颌窦炎和筛窦炎的发生率大于额窦炎和蝶窦炎的发生率(P〈0.05);鼻中隔偏曲角度和对侧中鼻甲宽度,下鼻甲宽度成正相关关系(r=0.426,P〈0.001;r=0.438,P〈0.001)。结论临床处理鼻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对侧中、下鼻甲代偿性改变的代偿失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或内镜辅助下的经鼻-蝶窦入路治疗海绵窦内病变的解剖学基础。方法乳胶灌注汉族成人尸头湿标本10例,2例矢状位沿中线切开,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海绵窦内侧壁。8例在神经内镜下模拟经鼻中隔旁入路、中鼻甲切除入路和经中鼻道入路暴露双侧海绵窦内侧壁。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窦内侧壁只有一层硬膜结构。蝶窦后壁的斜坡凹陷是全鞍型蝶窦常见而且确定的解剖标志,打开海绵窦内侧壁,内镜下可清晰观察海绵窦内结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外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眼神经。结论采用单纯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可清楚地显露海绵窦内侧壁的结构,这一入路对手术器械、设备和手术者的技术均有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摘要患者男,26岁,因车祸左颞部撞伤,左眼视力进行性减退,2天后失明.检查无光感,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底视盘色淡余无殊.伤后5天在全麻下经鼻外筛-蝶窦行左视神经减压术.术中见后筛房部分骨折、蝶窦前壁骨折,窦内有凝血块.去除窦腔粘膜,在蝶窦侧壁中段见较明显的颈内动脉压迹隆起,以此为标志,在其外上方找到半管状隆起之视神经骨管,并见其上有裂缝.沿此逐步凿开视神经骨管全程约半周.检查视神经鞘膜完整,无明显水肿、血肿等.未切开鞘膜及腱环.术时尽量保持术腔勿与鼻腔直接沟通.  相似文献   

14.
黎柱杨  王春 《华夏医学》2009,22(3):476-47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中对反向弯曲中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69例伴有反向弯曲中鼻甲的慢性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但不伴有鼻息肉的患者,行反向弯曲中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尽可能地恢复中鼻甲原解剖结构.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经8周以上的随访,70侧(82.3%)中鼻甲形态满意,外侧壁上皮化完整,粘膜光滑红润,无明显水肿或息肉样变;中鼻甲与鼻中隔或鼻腔外侧壁粘连15侧(17.7%).结沦:反向弯曲中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的优点是:尽可能保留中鼻甲粘膜而明显加快其功能的恢复,并尽可能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对术后减少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5岁,因持续性右鼻塞4个月入院,病史中无流涕、鼻出血、打喷嚏,无鼻腔疼痛、头痛、头晕、畏寒、发热等症状。查体示一般情况良好,右鼻腔黏膜呈暗红色,下鼻甲黏膜肥厚、质硬、表面光滑,未查及明显新生物,麻黄素收缩无效果,左鼻腔未见明显异常;鼻中隔黏膜光滑。鼻窦冠状位CT报告:右侧下鼻甲肥大,下鼻甲骨质部分吸收,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症。按照鼻窦内镜操作规范行手术准备后,镜下行右侧下鼻甲部分剪除+右鼻道窦口复合体术,术中发现右侧下鼻甲质硬,呈纤维样增生,下鼻甲创面出血少,中鼻道黏膜质软。术后病理报告为右侧下鼻甲结核(…  相似文献   

16.
炎35例。随访3~17个月。结果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31例(88.6%),上颌窦、蝶窦窦口开放良好30例(86%),鼻窦炎治愈29例(82.8%)。提示在FESS中保留中鼻甲内侧壁,同时切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灶,既可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又符合人体鼻腔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临床上对脑垂体的手术大都采用经蝶窦的鼻进路法,因此蝶窦口是其重要的解剖标志。材料和方法 从现有成人颅骨中,选择中鼻甲和筛窦有部分破坏,而中鼻甲附着处尚存在,可见蝶窦开口的颅骨58个。用带毫米刻度的钩针和游标卡尺,进行了如下六个方面的观察和测量。  相似文献   

18.
杜奕  何静  陈彤 《宁夏医学杂志》2022,(7):597-599+576
目的 应用鼻窦MSCT观察鼻中隔偏曲(NSD),分析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CRS)及下鼻甲肥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确诊的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有无慢性鼻-鼻窦炎分为CRS组(150例)和非CRS组(50例),结合其鼻窦CT影像学表现,分析鼻中隔偏曲角度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性。测量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内侧黏膜、外侧黏膜及下鼻甲骨厚度,分析鼻中隔偏曲角度与下鼻甲肥大的相关性。结果 CRS组鼻中隔高位偏曲、重度鼻中隔偏曲占比均高于非C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S组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及额窦,窄侧鼻腔与宽侧鼻腔Lund-Mackay CT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S组与非CRS组鼻中隔偏曲角度与下鼻甲内侧黏膜、外侧黏膜及下鼻甲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鼻中隔偏曲角度与CRS组下鼻甲内侧黏膜厚度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中隔高位偏曲和重度偏曲与CRS呈正相关,宽窄侧鼻-鼻窦炎严重程度不同;鼻中隔偏曲角度与宽侧鼻腔下鼻甲内侧黏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2岁,左眼球进行性凸出伴鼻塞4年、左鼻反复出血及左内眦和面颊部肿痛20天,于1991年5月17日入院。左眼球向前外上凸出,内眦部隆起,可触及4cm×3cm肿块,泪道冲洗不通,左眼视力1.0,无复视;左鼻腔外侧壁内移,中、下甲与鼻中隔挤压。右鼻腔及鼻咽部正常,鼻窦华氏位片及CT检查示左上颌窦、筛窦、额窦巨大良性占位性病变向颅内伸展(额部有巨大低密度阴影凸入颅内),考虑纤维骨瘤。筛窦穿刺活检诊断牙源性肿瘤。全麻下行左鼻侧径路筛窦切除、上颌骨次全切除术(保留牙槽及腭突)。术中见上颌骨前外侧表面粗糙膨隆,骨质疏松呈泥砂样增生而易出血,上颌窦呈水平裂隙状位于其后下方;泥砂样骨质充满筛窦,但部分前筛房蓄脓;眶内壁及下壁也隆起粗糙,致眼球凸出于外侧眶缘外。清除所有病变骨质后见牙槽下部及腭突骨质尚坚硬予以保留。蝶窦、额窦粘膜正常,窦腔无积液,但额窦腔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7岁,因"反复鼻塞伴涕中带血2个月"入院。入科查体:鼻中隔居中,双侧鼻腔见淡红色新生物,来源于嗅裂,表面有血迹及伪膜;左侧总鼻道见脓涕。鼻内镜检查示:双侧下鼻甲肿大,左侧鼻腔见淡红色新生物,部分来源于嗅裂,表面有血迹及伪膜;鼻咽部光滑,未见新生物。颅脑螺旋CT检查示(图1、2):鼻腔顶后部、蝶窦及后组筛窦软组织肿块并颅底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