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轴突再生的来源 ,及供神经外膜开窗与否对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 ,分为A ,B ,C ,D组 ,每组分为 2月、4月、8月 3个时间组 ,动物观察到期后于吻合口远侧供、受神经干分别注入FB ,NY两种荧光素 ,FB注入供神经 ,NY注入受神经。取双侧C2~ 3 背根神经节作冰冻切片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情况。结果  (1)A ,B两组右侧C2~ 3 背根节内分别见FB ,NY单标记细胞和FB/NY双标记细胞 ,标记细胞数量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增多。 (2 )A ,B两组各时间组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数量相无明显差别。结论  (1)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轴突来源于供神经的侧枝发芽。 (2 )神经外膜开窗与否对神经轴突再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离体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机械切断模型,观察机械切断后轴突的再生方式和速度. 方法 离体培养新生小鼠皮质神经块,免疫荧光特异染色标记轴突和树突.机械切断轴突建立模型.通过追踪黏附在轴突残段表面细胞点的移动来观察轴突再生方式,并测量再生轴突的生长速度. 结果 (1)在机械切断小鼠皮质神经块轴突后,可见再生轴突从断端长出,分布在轴突残段上的细胞点随着轴突的再生而越过切痕散布到远端.(2)切断组再生轴突在第24,48小时的生长速度分别为(118±32)μm/d、(72±41 )μm/d,而对照组未切断轴突生长速度分别为(41±17)μm/d、(32±19)μm/d. 结论 切断后轴突再生方式是轴突残段生长延伸,而非轴突残端出芽生长,并且切断后再生轴突生长速度快于未切断轴突.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低热损伤对大鼠坐骨神经血神经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4 只 SPF 级雄性 Wistar 大鼠适应性饲养 1 周后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热损伤后 1 d 组、热损伤后 3 d 组和热损伤后 5 d 组, 每组 8 只。所有大鼠均建立右侧坐骨神经低热 (47 ℃ ) 损伤模型, 而左侧坐骨神经作为正常对照; 模型建立后, 热损伤后 1 d 组、热损伤后 3 d 组、热损伤后 5 d组大鼠分别于室温下饲养 23、71、119 h, 而后经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溶液, 采用比色法对比观察 3 组大鼠两侧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浓度、甲苯胺蓝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伊文思蓝分布情况、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情况? 结果 热损伤后 1 d 组大鼠两侧 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浓度均明显高于热损伤后 3 d 组和热损伤后 5 d 组 (F = 30.880、8.213, P < 0.001、P =0.002), 且热损伤后 1 d 组和热损伤后 3 d 组大鼠热损伤侧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侧 ( t =3.926、3.736, P = 0.001、0.002), 而热损伤后 5 d 组大鼠两侧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浓度无明显差异 ( t = 0.701, P = 0.494)。 3 组大鼠热损伤侧坐骨神经内膜均可见弥漫性红色荧光, 而对照侧伊文思蓝红色荧光仅局限于神经内膜血管腔内, 未渗漏至血管外? 3组大鼠热损伤侧坐骨神经有髓纤维可见雪旺细胞胞浆内空泡形成、髓鞘松散、髓鞘球形成, 轴索空化、内部微丝溶解;神经内膜血管内可见部分紧密连接消失, 红细胞聚集, 内皮细胞出现凋亡; 无髓纤维基本正常? 3 组大鼠对照侧坐骨神经有髓纤维可见少量髓鞘松散,无髓纤维与神经内膜血管基本正常? 结论 47 ℃低热损伤可破坏坐骨神经的血神经屏障功能, 引起神经内膜水肿, 且低热损伤可选择性损伤有髓纤维, 而对无髓纤维损伤极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许旺细胞对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面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促进作用. 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10只),制成而神经缺损12 mm模型,分别以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许旺细胞、去细胞异体神经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术后5个月分别行神经电生理、再生神经形态及数量等检测. 结果 A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恢复率(术侧/健侧)为(35.8±2.5)%,潜伏期恢复率(健侧/术侧)为(65.8±2.9)%;神经移植段再生轴突数为(1 570±188)个,髓鞘厚度为(0.383±0.031)μm.A组的各项指标优于B组(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许旺细胞植入去细胞异体神经可促进面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人工神经制备修复兔长段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静脉(V)、基底膜(BM)、雪旺细胞(SC)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制备人工神经桥接15mm兔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用日本大耳白兔70只,分为7组(A、B、C、D、E、F、H),每组10条坐骨神经。各组均修复坐骨神经15mm缺损,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A)。术后观察3d,2,4,8和12周肢体运动,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记录电生理结果。术后12周取材,肉眼观察标本。比较近侧吻合口段(a),移植体中段(b),远侧吻合口段(c)神经再生情况,随机半数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染色,另半数组织做Cajar吡啶神经银染色,镜下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断端连接情况,并对各组再生神经束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和轴突直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以H组(V+BM+NGF+SC组)修复情况最佳,上述各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BM+NGF+SC组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最好,符合神经组织学结构,能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很有可能成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适用于机械损伤后轴突再生研究的模型.方法 微玻璃管接种神经块法或常规法分别接种神经块至培养皿,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胞体和树突在轴突区域的分布情况.显微镜下机械切断轴突后,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再生轴突的纯度.结果 相对于常规神经块接种法,在使用微玻璃管接种法的神经块外1/2轴突中,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核和树突为阴性.在使用微玻璃管接种法的神经块切断后再生轴突中,免疫荧光和RT-PCR检查结果显示树突和细胞核未混入再生轴突.结论 微玻璃管接种神经块能获得足够纯净的轴突和再生轴突.机械切断模型的建立为创伤后轴突的分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背根节GDNF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条件性损伤对相应背根节及坐骨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DNF对损伤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N=5)正常对照组,B组(N=20)坐骨神经压榨伤组,C组(N=20)坐骨神经切断/结扎组;B、C两组按存活期不同再各分为4个亚组,每组5例。大鼠分别于伤后3天、2周、1个月、2个月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节及损伤坐骨神经的远近节段,免疫组化染色观测GDNF表达。结果 (1)正常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主要分布于小神经元,少数为大神经元。(2)坐骨神经损伤促使同侧背根节神经元GDNF表达显著增强,伤后2周达到高峰;B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在伤后1个月时轻度下调,伤后2个月恢复为对照组水平。C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保持高水平,并至观察后期2个月。(3)坐骨神经损伤同时诱导背根节卫生细胞及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GNDF表达显著增强,其中远端坐骨神经GDNF表达强于近端。B组这些细胞的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2周,C组伤后1个月时其表达仍显著。结论 GDNF是参与损伤初级感觉神经元反应的重要因子,并可能对正常及受损背根节细胞发挥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激光焊接神经的基本机制。方法 SD大白鼠24只,随机分为激光焊接组和传统外膜缝合组,每组12只。游离大鼠坐骨神经,从中段剪断行神经断端对合后,激光组用氩激光(波长514.5nm,石英光纤芯径600μm,功率700mW,光斑直径1mm),照射对合处一圈;缝合组用11-0号尼龙疑合对合处的神经外膜。于术后10天、1个月和3个月对再生神经用光镜、电镜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术后3个月电生理仪进行功能测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术后10天,激光组的神经膜细胞明显多于缝合组;术后1个月再生神经纤维生长,数量比缝合组多;术后3个月,激光组的再生神经纤维密度大,且分布均匀,吻合部位的神经纤维连续性良好且平直,明显好于缝合组,神经电生理测试;术后3个月测定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CV)和复合动作电位峰值(AP),激光组优于缝合组。结论 在激光焊接神经外膜的同时,透过神经外膜进入神经组织内的漫射激光刺激了神经膜细胞,加速其不断分裂增殖,而增殖的神经膜细胞又增强了损伤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营养失神经腓肠肌的动物模型,观察其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 选用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加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对照组:腓肠肌单纯完全失神经支配.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段,分别测定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并观察背根神经节中感觉神经元的变化,判断肌萎缩的程度.结果 术后1~3个月背根神经节中均见到存活的感觉神经元,纤颤电位波幅实验组大于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的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3个月内,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后感觉神经元能有效的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标记神经干细胞的方法,以及标记细胞正常大鼠脑内移植后MR成像的方法学研究。方法:多聚左旋赖氨酸介导的SPIO标记胎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台盼兰染色和普鲁士兰染色分别检测标记细胞的存活率和标记率。选取SD大鼠15只,简单随机法分为3组:第1组于大鼠右侧尾状核移植未标记的NSCs,第2组于大鼠右侧尾状核移植标记的NSCs,第3组右侧尾状核移植游离的SPIO颗粒,移植后第1、4、8周进行MRI。8周后处死大鼠,行组织切片普鲁士兰染色。结果:体外标记的神经干细胞普鲁士兰染色发现铁颗粒聚集于细胞浆内,标记率为100%;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的台盼兰染色结果无显著差异。移植后MRI,第1组注射点未见低信号影;第2组注射点T2WI及GRE序列均可见类圆形低信号影;第3组大鼠注射后1周注射点可见低信号影,4周后低信号影变淡且边缘变模糊,8周后低信号影T2WI已不明显。与T2WI序列比较,GRE序列显示标记细胞更清晰,但显示范围较扩散。脑组织切片的普鲁士兰染色显示,第1组大鼠脑组织切片未见异常蓝染细胞,第2组注射点可见蓝染细胞,第3组注射点可见稍许散在蓝色颗粒状物质。结论:多聚左旋赖氨酸介导下SPIO可用于标记神经干细胞,标记细胞移植后MRI可以无创性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周围神经断裂伤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目前仍以自体神经移植术较为常用。由于来源受限,供区受损,供求神经难以匹配,轴突再生需要跨越两个吻合口,从而影响疗效,因而需要开发其它途径。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尝试,诸多学者推出了许多新的修复方法。本文只选其7种,即受损神经自身延长端端缝合、神经端侧缝合、神经侧侧缝合、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骨骼肌桥架移植、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和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等。笔者针对每种方法的设计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目的是以求提高对各种方法的认识,使其在临床中得到正确选用。只有严格掌握适应证,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银染法观察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法观察再生有髓神经通过PDLLA T3 支架材料的情况及大鼠有髓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方法 SD大鼠 5 4只 ,分成PDLLA T3 、PDLLA组和自体移植组 3组 ,同只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为正常对照。培养新生大鼠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 ,将其种植在PDLLA T3 和PDLLA材料上备用 ,每只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经手术造成 1cm缺损 ,然后分别用以上 3组材料进行移植修复 ,在伤后 2周、1个月、2个月 3个时相点收集标本进行神经银染 ,染色结果通过图象分析仪进行分析 ,统计数据行t检验。结果 伤后 2周时各组均见新生的神经纤维通过神经移植段 ,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直到伤后 1个月 ,2个月后 ,PDLLA T3 组好于PDLLA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自体移植组髓神经增加明显 ,高于其他 2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低于正常值。结论 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法观察大鼠神经再生效果满意 ,新生的神经纤维可以通过PDLLA T3 ,效果好于PDLLA。  相似文献   

13.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情况。方法 切断并原位吻合右侧SD大鼠坐骨神经。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手术后不同时间取跨越吻合口两侧的神经段作纵向冰冻切片,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纤维的变化。同时取左侧一段神经作对照染色。结果 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后。术后第1天至第7天无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且神经纤维排列杂乱;第14天只有小部分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第21天有部分神经纤维通过吻口;第30天有较多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第45天有大量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但排列不整齐;第60天吻合口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而左侧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均匀。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损伤后,神经纤维先发生溃变,1个月后有大量神经能够再生,至2个月,再生神经纤维的排列近似正常。  相似文献   

14.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 34只大鼠分为4组,1 ̄3组各10只,切除两侧坐骨神经各10mm并用硅胶管套接,左侧套管内注入CNTF50μg,右侧注入等渗盐水对照。术后1,3,4个月分别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另4只鼠于术后3个月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检查。结果 CNTF治疗组术后1,3,4个月时的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电镜观察大鼠视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评价视神经切开减压(ONID)治疗不完全视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夹持大鼠左眼视神经30s建立不完全损伤模型,分减压组和非减压组,减压组于伤后6h在夹伤处行ONID,电镜观察两组在损伤后1、2.3、6个月时视神经结构的变化。结果 非减压组1个月时髓鞘和轴突变性非常严重,3个月后视神经完全失去正常结构;减压组1个月时髓鞘和轴突变性明显减少,3个月后变性无增多,视神经结构趋于稳定。结论 ONID降低了神经细胞死亡的速度和变性的进程,对视神经继发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FK506缓释剂对周围神经再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FK506缓释剂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32只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根据梭形管的两支管内加入的药物不同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2只,在两支管内均加入几丁糖凝胶;B组:12只,其中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FK506(B1),另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等渗盐水...  相似文献   

17.
兔膈神经移位术后早期轴浆流转运的核素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体核素显像检测膈神经移位术后早期再生轴浆流转运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131I-酪氨酸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通过计算机图像融合,在兔动物模型中分别对正常坐骨神经及移位后膈神经进行轴浆流核素显像。结果 正常兔坐骨神经内轴浆流转运速率为30mm/d。膈神经移位术后1个月即可在再生良好组中测出^131I-酪氨酸通过吻合口向远端转运,转运速率为40mm/d。在瘢痕组中发现^131-酪氨酸不能向远端转运。^131I-酪氨酸在神经内的转运可用于在体示踪显像,与^99Tc-MDP图像融合可对转运图像进行定位。结论 该方法可在术后早期直观检测轴浆流通过神经吻合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几丁质管防治神经瘤形成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几个质生物材料制成的管道套接兔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两近端防治神经瘤形成。通过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几丁具有显著的抑制神经瘤形成的作用。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用几丁质管套接治疗4例残肢由神经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和1例截肢的同时套接两近端神经防治神经瘤。共14根神经,通过6个月以上随访,4例顽固性疼痛完全消失,1例未发生神经瘤样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和前臂软组织巨大缺损简单而又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21例前臂和手部巨大软组织缺损患者用胸脐皮瓣转移一次修复巨大创面,对其中14例感觉要求较高的部位,用带2-3根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胸脐皮瓣进行修复,根据受区皮神经的分布,将肋间神经直接或捆绑后受区相应的皮神经或混合神经吻合,术后3周断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