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感热病辨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君玉 《中医杂志》1995,36(1):12-14
  相似文献   

2.
外感热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由于老年人与青壮年体质特点的不同,对外感病邪的反应亦不同,故在外感热病的发生、传变等病理过程及其在治疗上都具有其特殊性。笔者长期从事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在老年外感热病的防治方面积  相似文献   

3.
巫君玉 《中医杂志》1995,36(2):85-86
4 几个鉴别重点4.1 卫分与气分:卫分证相当于太阳麻黄汤证,以恶风寒、无汗发热为主症,可兼见身楚肢厥,头昏痛胀等症状,其划界症状为有汗与否,无汗纯属卫分,一见有汗便是向气分转化,迨至但发热不恶风寒时,则已全入气分境界。其间肢厥冷,可提示其后之发热轻重,厥冷之时间越久,则后之发热越高,恶寒亦然;麻疹之起,形同外感,但发热后尚往往有四肢尖、耳尖、鼻尖触  相似文献   

4.
安徽中医学院王乐匋教授,对于外感热病,既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又有丰富的临症经验。他认为伤寒和温病是不同时代对外感热病的命名,两者根叶相连。如判定阳厥常可与闭证伴随而至,而阴厥往往可以成为脱证先兆;主张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顾阳气;创制一些邪正合治与寒温并用之方等。今择其在外感热病治疗中运用附子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感热病统一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热病的辨证有六经,八纲,三焦,卫气管血,脏腑辨证之不同,但在分析其病因病机,归纳证型,确立治则,阐明疾病的传变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有着内在联系,各种辨证各具特色又彼此互补,旨在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渐而甚,病证由实而虚的发展规律。提出以脏腑为基,气血为例,八纲为用,形成任何证型都可以概括的辨证统一体,尝试把热性病分为表证,表里证和里证3期,以指导各种热性病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王瑞春 《中医杂志》1995,36(11):651-652
先师王正公禀承家学,临床50余载,擅治外感热病。兹将其治疗风温、湿温症之经验介绍如下:1 辛透疏凤、清轻泄热治风温风温虽系感受春令之邪而发,但四季皆有,唯以春冬两季为多。风温之治,辛凉解表乃众所周知,但运用得恰到好处,并非所易。风温之邪  相似文献   

7.
8.
外感热病初起辨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感热病是感受外邪而致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其初起是指首发病证的病性、病位尚未出现明显变化 (即未传变 )的阶段。由于外感病是许多疾病的诱因或开端 ,如约 70 %的哮喘急性发作由外感引起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哮喘、肺结核等也常是外感误治、病邪深入、病情恶化的结果 ,有些严重的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心脏病、肾脏病、免疫病、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或血液病等的发生也与外感病治疗不当有关。同时 ,一些难治病在合并外感时可能会有转机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外感高热时易于治愈 ,哮喘在外感诱发急性发作时才易于根治 …  相似文献   

9.
自拟“外感方”治疗外感热病广州市出租汽车公司诊所(510000)李民健【关键词】热病,外感,中医药治疗,外感方外感热病是门诊及急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占笔者门诊量的50%以上,而其证治在临床上遇到与方书同出一辙者甚少。经过多年的实践,勤求古训,依据中...  相似文献   

10.
总结王霞芳教授辨治小儿外感热病临床经验。王师将小儿外感热病分为外感风邪、邪结少阳、阳明实热、湿温热病、暑温热病等证辨证论治,并举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杨以阶老中医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久多 《新中医》1997,29(7):7-8
杨以阶老中医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用药特色程久多主题词发热/中医药疗法外感病儿童@杨以阶杨以阶名老中医,业医50载,尤精于儿科,现就其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用药特色作一简介。1轻重相宜《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谓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故小儿虽易患外感热...  相似文献   

12.
13.
治疗慢性病重症合并外感高热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仝小林  李爱国 《中医杂志》1994,35(11):655-656
1 病例介绍例1:晚期尿毒症合并高热及全身性药疹张×,男,44岁。病案号 466586。入院诊断: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晚期)、尿毒症性心包积液、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给予血液透析及中药治疗,病情改善,准备接受肾移植。1991年4月28日因发热、寒战、体温38℃,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尿中白细胞满视野,  相似文献   

14.
张奎辉用柴葛解肌汤治外感热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克凤 《新中医》1997,29(6):8-9
张奎辉老中医运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热病昏迷、湿温下血,疟疾,感冒等外感热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唐承孝 《河南中医》1993,13(2):75-77
  相似文献   

17.
夏季外感发热多挟暑湿,治疗多以清暑利湿为主。但亦有病属太阳、少阳者,若用常法则疗效不佳。近几年来,笔者按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夏季外感发热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 一、外感暑热:熊某,男,78岁。1986年7月22日初诊。发热(39.2℃),微恶寒三天,午后加重,头痛无汗,周身关节疼痛,口渴思饮、咳嗽少痰,饮食不进,小便短赤,火便硬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洪。证属外感暑热,肺气不利。法官清热解暑,宣肺止咳,润肠通  相似文献   

18.
19.
丁甘仁辨治外感病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甘仁在深研《素问》,《伤寒论》等典籍及《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方书的基础上,择善继承,认真临证,灵活运用前人经验,其从伤寒与温病的发病属性均为外感病出发,主张统一辨证,分析,即早期重在解表,而用散透法,不过,在“寒温统一”中,对“六经”辨治规律及运用,较为强调,因此尽量选用经方,成为继曹元甫之后的又一位有影响的经方家,丁氏的辨治外感病的特点,不仅对“寒温统一”外感病学体系的建立,而且对《伤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