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是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的肿瘤,其85%位于肾上腺,位于肾上腺外的约为15%。现将我们诊断为腹腔间质瘤的1例嗜铬细胞瘤成功手术切除的经验总结,给术前未考虑到嗜铬细胞瘤而术中偶然发现的嗜铬细胞瘤的手术处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嗜铬细胞瘤是具有交感神经机能性的肿瘤,是引起高血压的病因之一。90%的嗜铬细胞瘤为良性,可经手术切除而得以治愈,10%为恶性肿瘤,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也可延缓病人的生命。所以,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嗜铬细胞瘤大部份位于肾上腺髓质内,但有10%左右肿瘤位于肾上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福州市第二医院黄水英陈钦云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细胞性组织形成的内分泌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偶有发生在膀胱壁、脾脏、卵巢和睾丸者。由于肿瘤组织可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物质,刺激机体引起血压升高和血容量降低。因...  相似文献   

4.
6.15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嗜铬细胞瘤占高血压病因的0.5%~1%。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大多为一侧性。多为良性,恶性者约占10%。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我院于2009—05-10切除1例嗜铬细胞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占60%、持续性高血压占34、3%、血压正常占5.71%;临床上有三联症状(头痛、心悸、多汗)之一的占94.3%;尿VMA检查35例.阳性率85.7%,B超检查29例,阳性率89.7%,CT检查18例,阳性率100%,MRI检查19例,阳性率100%.131^I-MIBG检查25例,阳性率100%;3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肿瘤位于肾上腺的占85.7%.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占14.3%.其中复发性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结论尿VMA检查是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依据,B超、CT、MRI、131^I-MIBG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冯凭  王家驰 《天津医药》1994,22(11):665-667
报告、分析了24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异位嗜细胞瘤,其中2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比较,异位嗜铬细胞中恶性肿瘤者较多,除膀胱嗜铬细胞瘤外,病人的临床表现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者相似。异位嗜铬细胞瘤的生化诊断无特殊,但定位因素,CT扫描联合超声波检查是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最佳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9.
14例异位嗜铬细胞瘤CT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位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瘤,是指位于。肾上腺(髓质)外的嗜铬细胞瘤。现就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4例患的CT和临床分析与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由于嗜铬细胞瘤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如何尽快保持平稳状态,平安渡过手术,对嗜铬细胞瘤病人进行相应的术前治疗及护理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关键。近来随着外科技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手术死亡率降至1%-5%,但未做术前准备者手术死亡率仍高达50%。可见术前准备是极其重要的。从1992年至2007年,我们对1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功能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稍多[1],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嗜络细胞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作用于机体,使之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高血压和代谢增强,病情凶险。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病人14例,我们针对病人血压波动的特点,在围手术期严密观察病人血压的变化,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精心护理,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在21~65岁,肿瘤位于肾上腺13例、位于腹…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可为良性或恶性癌。近年来,文献中还不断有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报告。肿瘤或增生均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临床表现相类似。对小腺瘤和增生,术前不易鉴别。嗜铬细胞瘤大多位于腹腔,尤以肾上腺部位多见,但少数可存在于肝脏、纵膈、颅内等处。位于腹腔者,大多可经适当内科治疗,术前准备后手术切除,而在某些部位的肿瘤,手术困难,只能进行内科治疗。现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嗜铬细胞瘤104例,其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8例,占17.3%,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是泌尿科常见疾病.典型的嗜铬细胞瘤诊断和处理上目前没有困难.但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嗜铬细胞瘤症状不典型[1],表现复杂,容易延误诊治,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多发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仅占嗜铬细胞瘤10%左右,表现为血压极度升高,难以控制可诱发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2],其中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一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无症状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结合其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肾上腺无症状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其他无功能肿瘤的鉴别诊断问题。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无症状嗜铬细胞瘤14例(病理证实),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5例(手术标本12例,腹腔镜标本3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28例,转移瘤10例,其中4例为双侧病灶,共67例,71个病灶,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8~82岁,中位年龄44岁。结果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与其他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平扫密度高于节细胞神经瘤和无功能腺瘤,而在增强扫描3期均高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无功能嗜铬细胞瘤的T-D曲线类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无特异性儿茶酚胺增高的临床表现。其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前及术中准备提供必要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时间45—20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0~400ml,平均125ml,无需要输血者。术后住院3—10d,平均5d。切除肿瘤平均直径35(20~60)min。引流管术后1—2d拔除,术后并发血肿2例。随访3个月~2年,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而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肾上腺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总结分析自2002年4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35例双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和手术方式。结果无功能性双侧肾上腺肿瘤16例术后病理有5例为双侧嗜铬细胞瘤,2例单侧为嗜铬细胞瘤,其余为皮质腺瘤。随访1个月~7年无异常。双侧肾上腺醛固酮瘤7例和双侧肾上腺皮质醇瘤8例术后病理均为皮质腺瘤,随访6个月一6年,血压血钾均正常,无肾上腺低功表现,无复发。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术后病理为嗜铬细胞瘤,随访2~7个月,血压正常,无肾上腺低功表现,无复发。结论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评价。对于双侧肾上腺有功能肿瘤应行双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而双侧肾上腺无功能肿瘤可根据影像学检查决定行双侧肿瘤切除术或行一侧肿瘤切除,对侧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司华  赵红云 《医药世界》2010,(11):1526-1526
嗜铬细胞瘤90%发生在肾上腺髓质,10%发生在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细胞,由于肿瘤能自主分泌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致,15,血管系统病变和代谢紊乱,临床主要表现:高血压和代谢紊乱。我院1999—08—2003—10共收住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通过充分术前准备、手术治疗、精心护理,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是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细胞发生的肿瘤,它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能合成与释放儿茶酚胺(CA),引起高血压和多种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因其体内CA水平高,手术操作和麻醉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加剧血压的剧烈波动,随时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心搏骤停。手术风险大,对麻醉有特殊要求,80年代以来,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有了较大改进,死亡率为0—6%。我院自1990年——2003年对1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了肿瘤切除术,现将麻醉处理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导致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其他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1].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急剧的循环功能紊乱是麻醉与手术危险的根本原因.本院2000年以来实施嗜铬细胞瘤手术15例,现将其麻醉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