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增生是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在病理学形态上包括慢性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两类,因此也称"乳房囊性增生病"或"慢性乳囊性乳房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glands,HMG)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是一种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病变,是正常乳腺小叶结构在数目、形态上的异常,属中医"乳癖"、"乳疠"、"乳核"范畴.虽然当前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的某些证型间有着一定的演变关系,但尚缺乏更为深入的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从而影响了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病势及系统治疗的把握.因此深入开展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探讨其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本病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和疗效评价提供研究思路,为乳腺增生病科研开展及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千金花  王寅 《中国针灸》2013,33(6):539-540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中的"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其主要症状为乳房的疼痛和乳房内肿块.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1].  相似文献   

4.
浅述乳腺增生病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与子宫肌瘤分属中医"乳癖"和"癥瘕"范畴,两者常并发.据笔者观察35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发子宫肌瘤者54例,占15.3%,尤其是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并发子宫肌瘤者高达33.5%.笔者试就以下几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门诊中,有些女性一听说自己有乳腺增生,就担心会转变成乳腺癌,思想很紧张.其实,乳腺增生主要是乳腺正常结构发生紊乱所致,而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 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乳腺增生与癌症并无直接关系,只有一种"非典型增生"才有转变成癌症的可能,且还需要经切片活检来证实.  相似文献   

6.
自制乳癖贴治疗乳腺增生2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增生是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多发于20~50岁之间,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其中青年期妇女,以乳腺小叶增生多见;哺乳后期妇女,以乳腺导管增生多见;更年期妇女则以乳房囊性增生多见.有些患者经多方治疗,但效果不佳,常使本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甚则引发癌变.我们经多年实践和临床观察,运用"乳癖贴"对215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临床多以治肝为本.笔者近十年来,采用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是因乳腺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形成的结构紊乱,和祖国医学"乳癖"相对应.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属"络病"范畴,因二者解剖结构一致;生理功能相同;病理机制相通;病程相符;且从现代研究规律及临床疗效看,也证实了乳腺增生病属络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李碧瑶 《北京中医药》2007,26(9):598-599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不同程度的疼痛并出现肿块,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相关性.笔者近年来采用传统中医按摩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乳腺增生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大多数在30岁以后发病.乳腺增生可分为单纯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两种.乳腺增生的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腺小叶发育不规则和腺上皮轻度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伴有腺上皮明显增生甚至瘤样增生,增生上皮处的乳管扩张或形成囊肿.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多发于有月经周期的女性,发病率约在40%~50%之间.其基本病理变化为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由于一小部分乳腺增生病重的患者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有人认为乳腺增生病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是妇女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已有明显增高趋势.乳腺增生是一种即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病变,该病最终发生癌变的也不少,故极大危害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本人自1999~2002年采用了自制"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锋 《养生月刊》2008,(1):36-40
乳腺增生是20多岁到50岁左右育龄期中青年女性最常见和高发的疾病,西方发达国家有1/3以上的妇女患过乳腺增生症.国内报道乳腺增生症发病率在10%左右,囊性改变较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得了乳腺增生后,常有随着月经生理周期周而复始地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状,成为困扰女性的难言之痛.  相似文献   

14.
从肾阳虚论治乳腺增生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是指乳房的慢性肿块,以青壮年女性最为常见,也可见于部分男性或儿童.中医无此病名,一般辨证为"乳癖"、"乳疬"等.纵观诸多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则总不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饮食不节、劳倦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瘀血、痰浊有形之邪互结,积聚乳络,日久而成包块.对此观点,笔者不能也不敢否认,然据此立法遣方,临床疗效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故又不得不多加思考;其次,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临床上同样因为郁怒伤肝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则有的人发为乳腺增生,而何以另有人又不发为乳腺增生呢?当然,也有少部分医家在分析乳腺增生病因病机中对肾虚有所涉及,但要么稍稍提及,要么忽视其在乳腺增生整个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而仅仅将其作为乳腺增生证型之一加以论述,笔者认为其显然有"只见树木"之嫌.  相似文献   

15.
三甲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之首位.乳腺增生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常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且其疼痛多于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由于乳腺增生病中的较重的一部分患者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因此乳腺增生病也被认为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中医认为其发生与忧思、劳倦有关.2006年10月~2008年11月,笔者采用自拟三甲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之为乳癖,近年此病患者不断增多,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自拟"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60例,临床疗效非常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康平对"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连续、不定时的强迫游泳方法复制"肝郁型"乳腺增生模型,以逍遥丸作为对照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乳康平进行研究。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第2、3对乳头直径,采用化学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生殖激素6项水平,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变化情况。结果:乳康平可以改善"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一般状况,缩小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乳头直径,调节生殖激素的平衡,减轻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乳康平中剂量组治疗"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的效果优于其他治疗组。结论:乳康平对"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病又名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囊性乳腺病、乳腺囊性慢性纤维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乳腺疾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多因郁怒伤肝,肝气不舒;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互结,气血瘀滞而成.或因冲任失调,阴虚痰浊凝结所致.临床从郁入手,每每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30%~50%,占乳腺疾病的3/4,且呈上升趋势[1].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西医主要以三苯氧胺(TAM)治疗,但中医药与TAM的疗效各家报道并不一致,故我们对中医药与TAM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对中医药与TAM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作出客观、可信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Ⅰ号对实验性兔乳腺增生病的乳腺组织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雌二醇、黄体酮建立兔乳腺增生病模型后使用乳腺增生Ⅰ号进行干预.同时将乳腺增生Ⅰ号运用于临床治疗16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以乳康片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动物实验显示乳腺增生Ⅰ号能使兔乳腺小叶腺泡数、细胞增生层数减少,使乳腺导管扩张程度减轻;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增生Ⅰ号具有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