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对卧床患者对卧床认知程度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疾病类型在急性期都要求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心梗一般要求卧床一周[1],夹层动脉瘤患者多要求卧床至手术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2]。但由于医学知识缺乏等原因,患者有可能出现拒绝卧床休息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对医嘱绝对卧床期间患者生理、心理需求趋势进行调查,准确评估患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肺栓塞医嘱绝对卧床患者共60例进行调查。其中30~50岁…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近年来在我国的发请帖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杀手”。二十世纪初,西方人认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后,至少应绝对卧床休息6—8周,限于当时条件这成为那时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一味强调绝对卧床,长期休息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这些有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郑爱莲 《当代护士》2002,(11):36-37
一直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必须度过绝对卧床休息的时间阶段,中华护理学会推荐的护理程序,绝对卧床休息是必需的步骤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绝对卧床休息并不能得到患者的完全认同,而且实际工作中,基层医院难以做到真正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为此,我们对有关绝对卧床休息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卧床休息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护理措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20世纪80年代AMI病人通常需要卧床休息3周~4周,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AMI病人也需绝对卧床1周[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张AMI病人应在第1周早期下床活动,欧洲心脏病学协会在2002年制订的AMI处理指南中,建议无并发症的病人在卧床12 h~24 h后应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情重,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术后进行运动康复护理能使患者尽快恢复机体功能及体力。以往AMI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后需绝对卧床休息1周后再行运动康复护理,本文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48h)运动康复护理,并与常规运动康复护理进行比较,探讨AMI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耀勋  苏正辉 《新医学》2001,32(9):525-526
1引言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临床上均以绝对卧床休息6周至8周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处理原则,其基本理论是坏死心肌需要经6周左右方能形成瘢痕愈合,因此要求在此期间严格限制患者的一切体力活动,以防发生室壁瘤或心脏破裂。但绝对卧床休息本身会带来一系列不利于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AMI的早期康复治疗。到70年代康复治疗程序基本成熟,80年代康复治疗效果确立。2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治疗的特点及意义AMI发生后,临床抢救治疗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康复治疗又是临床治疗的继续与补充。A…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4周,近年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储备,增加运动耐量,增加心肌血液灌注,减少心肌缺血,并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入院天数、平均住院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两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率影响。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分析。单位:北京天坛医院。对象:选择2002-08/2003-10在北京天坛医院循环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年龄≤70岁,病情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35%,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严重的肺部疾病、神经和运动系统疾病。方法:将入选病例按患者意愿分成两组(n=40):①早期康复组:常规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24h;第2天床头抬高30°左右,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第3~5天床上坐起,3次/d;第6~7天床边站立,3次/d;第8~9天床边活动四肢关节,在室内慢走;第10~14天练习步行。在进行康复运动出现心绞痛发作、严重心律失常或呼吸困难登症状时,应暂停运动或将运动强度返回前一阶段水平。②绝对卧床组:绝对卧床,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主要观察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平均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两年内心肌梗死的再发率。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和随访进入结果分析。①早期康复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花费较绝对卧床组少(17.1d比24.5d;9021.23元比12383.45元;P<0.05)。②Barthel指数:治疗前两组无差异,出院前早期康复组显著高于绝对卧床组(81.43±13.57,70.68±11.48,P<0.05)。③早期康复组和绝对卧床组分别有6,7例发生心律失常。④追踪观察两年,早期康复组心肌梗死的再发率(5%,2/40)明显低于绝对卧床组(22%,9/40)。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花费,降低再发率。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包括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的康复运动训练、对患者及家属的医学康复指导和对患者心脏功能及身体状况的定期评定 ,其目的是尽可能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实际上 ,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始于发病当日 ,并且 ,由于冠心病是一个慢性和逐渐发展的过程 ,因此 ,这种康复治疗是终生的 ,大致可分为住院阶段、出院后阶段和维持阶段。1住院阶段以往认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强制卧床休息3— 6周 ,但这样处理常可引起长期卧床的不良后果 ,有时比心肌梗死疾病本身对患者的危害还要大。长期卧床的常见不良后果有 :1卧床 3周体力可下降2 0 %…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均需入住CCU,并且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长时间卧床、少动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患者易出现便秘的症状,当患者用力排便时易诱发心脏不良事件。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达到了更好的辅助效果。1临床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本科住院符合诊断标准[1]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便秘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61例。  相似文献   

10.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晖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99-100
急性心肌梗死的加强护理1一般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即收入CCU,进行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护,观察有无心肌梗死并发症。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处理。对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疼痛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并遵医嘱给予解除疼痛的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严重者可选用吗啡。此外,应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有条件者可留置中心静脉管或Swan-Ganz导管进行监测。2休息与早期活动急性心肌梗死时,强调卧床休息与适当早期活动相结合。一般来说,若无心力衰竭及休克,心肌梗死的面积也不大,应主张早期活动。在绝对…  相似文献   

11.
康复治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传统理论均要求绝对卧床休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治疗逐渐应用于AMI患者;提倡其早期活动,对病情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AMI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治疗与制动对AMI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康复方式:卧床休息、腰背后延伸练习、疼痛允许范围内保持正常活动对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确诊的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绝对卧床休息48 h组67例、后延伸练习组52例、疼痛允许范围内保持正常活动组(对照组)67例.在第3周和第12周时对三种治疗措施在腰痛患者疼痛减轻程度和改善汉化Oswestry功能背残疾指数(Chines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CODI)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3周和12周后的数据统计显示对照组在疼痛时间、强度、腰椎屈曲度、工作能力主观测评、Oswestry功能背残疾指数以及缺勤天数上与绝对卧床组和训练组相比有着显著优势.绝对卧床组的惠者恢复最慢.结论:急性腰痛患者在疼痛允许范围内保持正常活动的康复效果优于卧床休息和腰背后延伸练习,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阻止病情发展: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4周,近年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储备,增加运动耐量,增加心肌血液灌注,减少心肌缺血,并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入院天数、平均住院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两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率影响。 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分析。 单位:北京天坛医院。 对象:选择2002-08/2003-10在北京天坛医院循环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年龄≤70岁,病情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35%,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严重的肺部疾病、神经和运动系统疾病。 方法:将入选病例按患者意愿分成两组(n=40):①早期康复组:常规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24h;第2天床头抬高30&;#176;左右,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第3~5天床上坐起,3次/d;第6~7天床边站立,3次/d;第8~9天床边活动四肢关节,在室内慢走;第10~14天练习步行。在进行康复运动出现心绞痛发作、严重心律失常或呼吸困难登症状时,应暂停运动或将运动强度返回前一阶段水平。②绝对卧床组:绝对卧床,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Ban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平均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两年内心肌梗死的再发率。 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和随访进入结果分析。①早期康复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花费较绝对卧床组少(17.1d比24.5d;9021.23元比12383.45元;P〈0.05)。②Barthel指数:治疗前两组无差异,出院前早期康复组显著高于绝对卧床组(81.43&;#177;13.57,70.68&;#177;11.48,P〈0.05)。③早期康复组和绝对卧床组分别有6,7例发生心律失常。④追踪观察两年,早期康复组心肌梗死的再发率(5%,2/40)明显低于绝对卧床组(22%,9/40)。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花费,降低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入院当天即开始康复锻炼,按研究小组制订的2周康复程序进行;对照组在入院1~5d内绝对卧床休息,按研究小组制订的3周康复程序进行。比较两组康复锻炼后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6min步行试验结果、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MI早期康复干预能促进心脏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997年~2003年,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7例,41~76岁。其中前壁心梗8例,前壁合并下壁心梗7例,下壁后壁心梗3例,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1例。2护理2.1绝对卧床休息AMI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1],一切正常生活有护士协助完成。定期协助翻身,在床上大小便,严格控制活动量。病初1~2d绝对卧床;2~3d半卧位,床头抬高20°~40°;3~4d,床头抬高60°;6~7d床旁小坐片刻;9~10d左右床边、病室内短时间走动。活动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活…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发病后绝对卧床休息10d~0.5月,加上疼痛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腹胀与便秘,对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因此,饮食指导,对预防心梗患者便秘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工作节奏不断加快急性心肌梗死(AMl)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康复疗与防治任务也越来越严峻。据此,我们只有AMI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与康复治疗有机地结起来,才能使AMI的防治更加有效。1 AMI的康复治疗AMI初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但卧床时间过久,身体活动能力会显著降低,机体环血量、肺容量及肺活量均降低,肌肉收缩力也相减低。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一定时间的卧休息之后,必须适时地进行康复活动,以便尽快地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减少和防止梗死猝死和再梗死的危险性。目前多主张在 A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塞露塞肛在AMI患者卧床期间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AMI绝对卧床休息期间床上排尿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排尿前均使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方法,如膀胱区给予热敷、轻轻按摩膀胱区、让患者听流水声、温水冲洗尿道口,试验组患者排尿前加用开塞露塞肛。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床上自行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塞露塞肛可减少AMI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期间尿潴留的发生,从而减少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脏性猝死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沈秀群  刘曙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27-1828
心力衰竭的加强护理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休息的方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而定,心功能Ⅰ级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心功能Ⅱ级者休息应充分,可增加午睡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这有利于下肢水肿的消退;心功能Ⅲ级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允许患者慢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等活动;心功能Ⅳ级者则需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由他人协助。对于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应鼓励其经常变换体位,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和下肢被动性或主动性活动,以避免发生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等。卧床期间应保…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素巧  李静  孙惠萍 《中国康复》2006,21(4):283-28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MI静脉溶栓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A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早期进行被动、主动活动等康复护理;B组常规卧床休息.结果:1周后A组下床活动时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AMI静脉溶栓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