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10例骨肉瘤的电镜观察,阐述了骨母细胞样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软骨母细胞样细胞、原始未分化间叶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分析与比较了几种细胞器在各类细胞中的分布特点,同时,就电镜下骨肉瘤细胞种类,超微结构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核内包涵物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经电镜和免疫组化证实的13例横纹肌肉瘤。在电镜下可见4种肿瘤细胞:原始间叶细胞、低分化肌母细胞、中分化肌母细胞和高分化肌母细胞,另外,观察了28例梭形细胞肉瘤的超微结构,提出了横纹肌肉瘤的超微结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横纹肌肉瘤和梭形细胞肉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经电镜和免疫化证实的13例横纹肌肉瘤。在电镜焉可见4种肿细胞,原始间叶细胞,低分化肌母细胞,中分化肌母细胞和高分化肌母细胞,另外,观察了28例梭形细胞肉瘤的超微结构,提出了横纹肉瘤的超微结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6例原发肠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其中发生在小肠3例,回盲部、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各1例。镜下肿瘤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在二者之间有胖梭形过渡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可演变为泡沫细胞和多核、单核的瘤巨细胞,另见少量未分化间叶细胞。对其中2例进行了电镜超微结构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17例骨母细胞性肿瘤,包括6例良性骨母细胞瘤,3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和8例骨母细胞型骨肉瘤。3种肿瘤显著的超微结构改变是肿瘤性骨母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数量、形态及细胞外骨样基质的变化,粗面内质网及骨样基质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良性骨母细胞瘤粗面内质网丰富,扩张明显,骨样基质较多,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6.
对19例少见类型的恶性间皮瘤进行了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恶性间皮瘤新近的几种亚型有印戒样细胞型、小细胞型、粘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血管母细胞型和未分化型。并对其诊断要点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包括股骨2例和胫骨2例。主要症状是包块区域疼痛。原发性骨MFHx线片表现溶骨性破坏和囊性病变。组织学改变类似软组织的MFH。电镜观察六型细胞即: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黄色瘤细胞、中间型细胞、未分化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对各型细胞的超微结构作了详细描述,并对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组织发生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3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电镜及其中28例α_1-AT免疫组化研究。电镜见MFH 由以纤维母细胞样细胞为主的多种瘤细胞组成,并得到免疫组化的证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均可有明显的多形性,光镜下易被误认为组织细胞。多核瘤巨细胞和黄色瘤细胞可来自多种瘤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MFH可能源于原始间叶细胞。作者还对MFH 在超微结构水平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植入小鼠肌袋后可诱导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软骨和骨组织.但bBMP诱导异位成骨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bBMP植入区间充质细胞向生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牛骨中提取的bBMP5mg植入小鼠股部肌间隙内,术后5,9,14和21d取材,制备光镜及电镜标本,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BMP植入后5d,植入区内发现大量肥大的间充质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聚集;术后9d,成熟的软骨细胞出现并可见丰富的细胞外软骨基质;术后14d,软骨细胞变性,基质钙化明显,骨母细胞功能活跃;术后21d,骨母细胞深陷于钙化基质中形成骨细胞,骨髓腔出现,原始骨髓形成.结论:bBMP能诱导具有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进行分化,产生一个完整的骨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通过对20例食管肉瘤样癌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呈息肉样生长,部分发生于溃疡型肿块旁,肿瘤可位于整段食管,但以中段食管最为常见?镜下,肿瘤以肉瘤样成分为主,并可见分化不等的鳞状细胞癌,且两者之间有移行过渡,部分病例仅见肉瘤样成分?肉瘤样成分Vimentin弥漫表达,CK(p)?CK5/6部分表达,α-SMA部分表达,偶尔表达S-100?电镜下,发现有些肉瘤样细胞保留了上皮的标志,可以观察到桥粒连接和张力原纤维,其他多数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或其他间叶细胞的表现,如胶原纤维?中间连接,胞质中可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4%,预后较好?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及显微分光光度计DNA含量测定研究了51例肾母细胞瘤,以便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瘤在光镜及电镜下呈癌肉瘤结构,由上皮性瘤细胞、肉瘤细胞和未分化的瘤细胞组成,其超微结构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基本相似。当癌细胞成分以肉瘤细胞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肌母细胞MSTN基因沉默后的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探讨沉默MSTN基因治疗肌肉萎缩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可沉默MSTN基因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通过转染导入肌母细胞并进行培养,计数培养肌母细胞.并观察肌母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 肌母细胞MSTN基因沉默后细胞数增加,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MSTN基因沉默后肌母细胞表面出现大量微绒毛.结论 MSTN基因沉默后肌母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形态正常,因此沉默MSTN基因可能成为治疗肌肉萎缩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50例骨的软骨粘液纤维瘤,超微结构特点见两种肿瘤细胞类型:一种是软骨样细胞、一种纤维样细胞。免疫组化标记S-100蛋白示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和梭形细胞(+),小叶边缘部的纤维细胞(-)。它的组织发生仍有争议,本组结果倾向于形成软骨的结缔组织所发生的一个良性肿瘤,恶性变极其罕见。治疗以手术为主,放射治疗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4.
骨母细胞性肿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17例骨母细胞性肿瘤、包括6例良性骨母细胞瘤。3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和8例骨母细胞型骨肉瘤。3种肿瘤显著的超 结构改变是肿瘤性骨母细胞2内粗顼内质网数量,形态及细胞外骨样基质的变化,粗顼内质网及骨样基质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良性骨母细胞瘤粗面内质网丰富,扩张明显,骨样基质较多,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15.
用形态学、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和基因重组分析研究44例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基因型特征。病例分为两大组,即低度恶性组小淋巴性淋巴瘤(3例),蕈样霉菌病(1例)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Lennert淋巴瘤(5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1例),多形细胞性,小细胞型(8例)。高度恶性组多形细胞性,中细胞型(8例),大细胞型(1例),透明细胞性(1例),淋巴母细胞性(8例)和大细胞性淋巴瘤(7例),其中包括免疫母细胞性(1例),大无裂样T细胞性淋巴瘤(1例),大细胞多叶核性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组织细胞样T细胞淋巴瘤(各2例)。10例基因重组分析证明为T细胞。对于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各型特征和分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Ms)定向诱导分化,进行超微结构观察,为hMSCs体外向CMs诱导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h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选用生长良好,纯度高的P5代hMSCs,用5-氮杂胞苷(5-Aza,10 μmol•L-1)体外定向向CMs诱导分化,对其进行Desmin检测,在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细胞不表达CD34,高表达CD44,表明扩增细胞为hMSCs。hMSCs经5-Aza诱导分化后其形态发生改变,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及星形,并表达Desmin。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大小不一致,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器丰富,胞质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部分细胞内可见大量糖原颗粒沉积,小部分细胞内可见髓样小体;胞浆内可见肌丝样结构,细胞间存在细胞连接。结论: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hMSCs经5-Aza诱导,可分化成具有CMs超微结构特性的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透视电镜对60例颅内肿瘤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其中神经上皮组织肿瘤25例,脑膜瘤18例,垂体腺瘤9例,听神经瘤5例,颅咽管瘤1例,转移瘤2例。观察结果显示,神经系统不同类型的肿瘤其超微结构特点不同。而且进一步发现脑膜瘤不仅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间皮细胞,而且可同时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结缔组织细胞;小脑髓母细胞中具有分化现象的细胞不存在互相转化现象。电镜观察对于颅内肿瘤的临床诊断、估计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又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被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有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间叶性肿瘤",包括浆细胞肉芽肿、组织细胞瘤、纤维黄色瘤、炎性肌纤维组织细胞增生、黏液样错构瘤、假性淋巴瘤、炎性纤维肉瘤和炎性假瘤等类型,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的类肿瘤性病变。组织病理学上主要由梭状肌纤维母细胞、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光镜下可确诊或尚需进一步与脑膜瘤及血管外皮瘤鉴别诊断的18例(包括复发例共27例次)CNS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研究。18例光镜上均有典型或不典型轮辐状结构,可见组织细胞样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未分化细胞、黄色瘤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电镜证实上述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20.
低分化滑膜肉瘤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例低分化滑膜肉瘤的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作了系统描述。提出该肿瘤细胞虽在其排列上有相似上皮的表现,但并非真正上皮。其细胞形态与滑膜被复细胞相似且兼有A、B型细胞的特点,并有类分泌现象。故推测滑膜肉瘤可能为一由特化的间叶细胞产生的恶性肿瘤,它以有上皮样排列和类分泌现象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