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1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采用糖尿病治疗仪穴位照射每天1次,同时每日肌注甲钴铵针0.5mg,连续4周;对照组56例,单用甲钴铵针每日肌注0.5mg,连续4周;观察DPN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肌电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为67.86%(P〈0.05)。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脑糖尿病治疗仪和甲钴胺联合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组和单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500μg,每日1次肌注,共4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葛根素30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4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5%和92.5%,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62.5%。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MCV和SCV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较单用甲钴胺治疗,其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α-硫辛酸、甲钴胺及前列地尔,对照组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NCV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临床使用旷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组(A组)和单纯甲钴胺治疗组(B组),两组患者均静脉推注甲钴胺1mg,1次/d;A组在此基础上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患处:50~60Hz,150VA,20min,1次/d。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A组改善较B组明显(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将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于甲钻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a-硫辛酸,疗程为3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DPN症状和体征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可明显改善糖尿周围病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6.
对126例T2DM患者测定血清Hey、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或感觉传导速度,据此分为无周围神经病变组(A组)58例和有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68例,50例正常对照组。B组给予甲钴胺进行干预治疗。结果A、B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更明显(P〈0.05)。甲钴胺干预4周后,血清Hey水平明显下降(P〈0.05)。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Hey血症是T2DM的重要危险因素,甲钴胺可显著降低DPN患者血清高Hcy水平,提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 方法 选取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Treatment)组和对照(Con)组,每组各30例.Con组口服甲钴胺;Treatment组口服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Treatrent、Con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5.60±2.81)vs(2.39±1.90)分,(5.59±2.17)vs(4.08±2.12)分,P均<0.01].两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8±2.12)vs(2.39±1.90)分,P<0.01)].结论 与甲钴胺单药治疗相比,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可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前列腺素E110pg静脉输注,甲钴胺1mg静脉输注,每日1次;硫辛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8-羟基脱氧鸟苷(8-0HdG)的变化情况。结果硫辛酸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均显著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且硫辛酸组TSS评分下降及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0HdG变化无明显差异,但硫辛酸组8-0Hd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和前列腺素E1、甲钴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9.
11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采用糖尿病治疗仪穴位照射每天1次,同时每日肌注甲钴铵针0.5mg,连续4周;对照组56例,单用甲钴铵针每日肌注0.5mg,连续4周;观察DPN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肌电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为67.86%(P<0.05),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脑糖尿病治疗仪和甲钴胺联合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钴胺加维生素B1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8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为单用甲钴胺加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组为甲钴胺加维生素B1联合中药熏药,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甲钴胺加维生素B1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iodex平衡训练系统辅助特定性平板步行训练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40例,按病例号奇偶数分为平衡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每组20例。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传统的平衡训练,平衡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dex平衡训练系统辅助特定任务性平板步行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下肢稳定性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起立-行走"计时(TUGT)、最大步速和步长、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评分(F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分(FAC),综合评定患者的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衡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比较,稳定性指数(分别为6.5±1.3、8.5±2.1)、BBS评分[分别为(49±4)、(34±3)分]、TUGT[分别为(13.5±3.2)、(22.3±2.8)s]、最大步速[分别为(60±23)、(50±21)m/min]、最大步长[分别为(54±12)、(42±11)m]、FMA评分[分别为(31±4)、(24±5)分]、MBI评分[分别为(81±14)、(70±11)分]及FAC分级评分[分别为(4.31±0.39)、(3.21±0.19)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Biodex平衡训练系统辅助特定任务性平板步行训练对卒中后患者的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3例,按接诊时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强化训练组(22例)和常规训练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共治疗4周;强化训练组每天增加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1次,20 min/次。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2、4周的Fugl-Meyer量表(FMA)中下肢部分(FMA-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的差异。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FMA-L、BBS评分均呈逐渐提高趋势,而TUGT测评时间呈加快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前及训练后2周,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4周后,强化训练组FMA-L、BBS量表评分,TUGT测评时间分别为(21.2±4.6)分、(19.4±2.6)分、(44.8±10.1)s;常规训练组分别为(18.7±3.3)分、(17.4±2.8)分、(57.6±7.7)s,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明显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随着强化训练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宋效成  凌桂梅  谢秋平 《内科》2011,6(5):413-41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12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2例。A组给予单用甲钴胺治疗,B组给予单用α硫辛酸治疗,C组给予α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175,P=0.02)。B组和C组疗效优于A组(P〈0.05);三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C组有效率最高,但C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α硫辛酸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电子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电子温针治疗组,B组为单纯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B组5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电子温针治疗DPN变疗效确切,是治疗DPN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T2DM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24ml静滴,对照组给予葛根素0.4g静滴,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氧化剂α-硫辛酸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身体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方法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DPN组),健康对照组28例(NC组),对两组患者单足站立时间、双手握力、坐位体前屈、立位体侧屈、仰卧起坐、20秒两脚开合次数和3分钟10米往返走等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PN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NC组。结论DPN患者平衡功能和身体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这些功能的下降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合维生素B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及cAMP、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95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选取正常对照30只,其余65只以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32只和复合维生素B治疗组33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复合维生素B(20mg/kg)灌胃,连续8周,观察药物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及cAMP、eGMP含量的影响。结果复合维生素B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坐骨神经内cAMP、eGMP含量明显增加。结论复合维生素B对DPN大鼠周围神经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方法,选择脑损伤后18d至1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6例)和传统康复训练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Bobath、Brunnstrom等神经发育促进技术,2次/d,30~40min/次)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辅助训练组患者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30min/次,2次/d。训练时间均为5周。认知功能判断采用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检查量表(NCSE)和画钟试验,并结合临床判定;抑郁状态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分为抑郁)。结果训练前,辅助训练组与传统康复训练组NCSE量表的定向能力、专注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结构组织能力评分,画钟试验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训练后,两组NCSE量表各项评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或P〈0.01);与传统康复训练组比较,辅助训练组除结构组织能力外,NCSE其他各项评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训练后,辅助训练组HAMD评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传统康复训练组无明显改变;辅助训练组HAMD评分较传统康复训练组下降(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能够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并使抑郁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