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3 368例产后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腹直肌分离、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7%(2 045/3 368);<30岁、≥30岁[56.8%...  相似文献   

2.
谢亮  魏海棠  杨珺  黄莉  杨露 《中国康复》2021,36(2):125-128
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是指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离,在妊娠的后三个月和产后较为常见[1],也可见于男性[2].DRA大多发生在脐部水平,也可出现在脐上或脐下方,不仅影响女性产后腹部美观和整体外形,还可导致腰部和骨盆的稳定性下降,出现腰部和骨盆带疼痛、体力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3.
兰小曼 《全科护理》2020,18(11):1321-1324
介绍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康复疗法,其中康复疗法包括中医康复疗法、腹部肌群自主训练、仿生物电刺激、联合康复疗法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明确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arb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到2021年12月发表的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危险因素相关的研...  相似文献   

5.
李玲  李萍  崔金晖  范建辉 《新医学》2022,53(8):588-59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6~8周腹直肌分离(DRA)的影响。方法 收集1354例单胎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次数和方式对产妇分组随访,初产妇775例[顺产组(A1组)546例,剖宫产组(B1组)229例],第2次分娩产妇579例[第2次顺产组(A2组) 357例,第2次剖宫产组(B2组)222例]。所有产妇在产后6~8周均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测量3个位点(脐上3 cm、脐部及脐下3 cm),计算腹直肌间距,比较2种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DRA的影响。结果 所有产妇在产后6~8周发生的DRA以脐部分离为主,其次为脐上3 cm和脐下3 cm。在初产妇或第2次分娩产妇中,剖宫产组产后DRA的发生率均高于顺产组(B1组92.1%vs. A1组77.6%,B2组95.5%vs. A2组90.8%,P均<0.05),且在3个位点的腹直肌间距比较中B1组均大于A1组、B2组均大于A2组(P均<0.001)。B2组3个位点的腹直肌间距均大于B1组(P均<0.001)。结论 剖宫产增加DRA的发生率;剖宫产增大产后早期腹直肌间距。  相似文献   

6.
腹直肌分离是产后较常出现的并发症,但目前国内产科及康复科从业人员尚未关注到孕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治,对于其发病率、危险因素、诊断评估及治疗等仍缺少相关数据研究。本文围绕腹直肌分离的评估与治疗,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各种评估及治疗方法,旨在为康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解决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问题,减少孕妇产后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声检查特点以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均在产后42?d进行指测与超声检查,统计超声诊断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同时记录产后42?d的腹直肌间隔.结果:采取指测的方式,检出286例产妇中40例(13.99%)为产后腹...  相似文献   

8.
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女性常见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康复治疗是腹直肌分离的主要干预方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运动疗法均能有效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但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明确。后续还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对治疗参数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评估健康未生育女性和产后女性的腹直肌间距,探讨高频超声对于诊断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50名健康无孕产史女性志愿者(未生育组)及167名产后女性(产后组),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分别测量其在平躺状态下脐下3cm、脐部以及脐上3cm处的腹直肌间距。比较3组间3个位置的腹直肌间距。使用未生育组获得腹直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知信行现状及行为的影响因素, 为护理人员制订有效的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抽取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共4所三级医院的522名产妇开展横断面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产妇的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知信行现状, 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Kruskal-WallisH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产妇的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47.0(36.0, 55.0)、26.0(24.0, 31.0)、15.0(10.0, 18.0)分;影响其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行为的因素有知识(χ2 = 87.78, P<0.05)、态度(χ2 = 4.77, P<0.05)、胎次(χ2 = 3.94, P<0.05)和家庭人均月收入(χ2 = 4.88, P<0.05)。结论目前产妇对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的态度积极, 但其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知识掌握不全面、态度消极、多次生产和家庭人均月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结合悬吊训练(SET)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9月至12月,产后腹直肌分离> 2 cm、盆底肌肌力Ⅲ级以上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单纯盆底NMES (A组)、NMES结合SET (B组)和单纯SET (C组)治疗,共4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4周,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结果 治疗后,各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均明显缩小(F > 8.327, P < 0.01);治疗后各时间点,B组腹直肌分离距离最小( F > 8.327, P < 0.01);多重比较,A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论 盆底NMES和SET均可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两种方法结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家庭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4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诊断及管理评估问卷、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儿童喂养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4.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日活动时间>1 h(OR=0.915,P=0.016)、高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评分(OR=0.966,P=0.006)、高环境气氛评分(OR=0.941,P=0.013)是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照护者为(外)祖父母(OR=1.122,P<0.001)、高限制饮食评分(OR=3.787,P=0.046)、高逼迫进食评分(OR=2.615,P=0.029)、高忽视/干预/惩罚评分(OR=12.912,P=0.001),是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平均每日活动时间>1 h、儿童照护者为父母、低限制饮食评分、低逼迫进食评分、低忽视/干预/惩罚评分、高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评分、高环境气氛评分的学龄前儿童更不容易发生饮食行为问题。照护者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培养儿童科学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儿童自身对饱腹感和饥饿感的感知和调控能力,多鼓励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减少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孙伟  房炎 《护理学报》2020,27(4):48-51
目的 调查低年资护士反馈寻求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86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反馈寻求行为量表、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低年资护士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低年资护士反馈寻求行为得分为(61.35±10.46)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入职时间、对护理工作的喜爱程度和转型冲击是低年资护士反馈寻求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低年资护士反馈寻求行为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尤其应关注入职时间短、不喜欢护理工作和转型冲击高的低年资护士。护理管理者可以采取多元化措施完善反馈评价体系,利用激励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对职业的喜爱程度,发挥科室高年资护士“传、帮、带”的作用,降低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干预其反馈寻求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养老护理员培训认同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养老护理员培训认同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7所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共1 546名养老护理员,用自行设计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认同感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养老护理员总体培训认同感得分为(4.35±0.62)分,处于认同(4分)与非常认同之间(5分)之间;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养老护理员是否有职业规划、培训基地认定时间、办学性质、是否开设护理专业、教学方法是养老护理员培训认同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认同感整体较高,其中“培训师资”的认同感最高,“培训设施及日常管理”的认同感最低,应在培训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加强培训基地的考察评价并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教学设施,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质量,增强其培训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控制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老年人健康相关控制感问卷、Herth希望量表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湖南省长沙市4个社区共281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相关控制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控制感、希望水平、家庭关怀度总分分别为(86.79±11.66)分、(33.94±3.50)分、(7.71±2.9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收入满足开支情况、希望水平、家庭关怀度进入回归方程是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控制感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8.7%。结论 本组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控制感处于中等水平,受不同婚姻状况、收入满足开支情况、希望水平、家庭关怀度的影响。建议针对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经济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宣传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倡导积极科学的健康观念;定期上门寻访以动态监测健康,加强对老年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鼓励老年人采取由自己主动控制健康的积极态度,以提高健康相关控制感水平,促进其健康老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经验性回避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病区、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病房诊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验性回避的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验性回避得分为(29.83±7.70)分,自我效能总分(60.84±10.83)分,社会支持总分(35.30±8.1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可解释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验性回避总变异的42.7%。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验性回避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医护人员中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根据患者特点采用个体化干预,重视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对经验性回避的影响,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水平,从而降低患者的经验性回避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安宁疗护护士职业悲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8月在广州、上海及北京设立安宁疗护病房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6所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养老机构选取199名安宁疗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悲伤体验量表、护士安宁疗护知识量表、安宁疗护照护态度量表、心理...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调查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哀伤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鼓楼医院老年科病房诊疗的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照顾者哀伤量表简化版、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哀伤影响因素。结果 164例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哀伤总分为(63.74±10.7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以及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病程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哀伤总变异的62.3%。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哀伤处于较高水平,照顾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以及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病程是照顾者哀伤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减轻其哀伤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育龄期护士职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2019年4—7月选取湖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共791名育龄期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发展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育龄期护士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791名育龄期护士职业发展总分为(115.95±14.32)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月夜班数、亲身经历医患纠纷次数、职务进入回归方程(P<0.01),共解释育龄期护士职业发展总变异的26.3%。结论 本组育龄期护士职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平均每月夜班数、亲身经历医患纠纷次数、职务是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平均每月夜班数多、亲身经历医患纠纷次数多、无职务的育龄期护士,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拓宽职业发展渠道,注重继续教育;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弹性排班;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定期组织职业安全培训,给予亲身经历医患纠纷次数多的育龄期护士充分的关怀与支持,提高其职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