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本华  张秀华 《工企医刊》2013,26(2):128-12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69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知识指导,同时给予术前、术后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69例下肢骨折患者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肺栓塞早期症状,其余患者病情转归良好。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可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对5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并与50例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刘小梅 《工企医刊》2010,23(4):59-6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cous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被各国学者所公认的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国内研究已证实: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手术创伤、全身麻醉、脑血管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卧床、制动、妊娠、严重外伤史、口服避孕药患者,  相似文献   

4.
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婉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99-319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静脉血流淤滞、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DVT的3大要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其中左下肢43例,右下肢34例,双下肢21例.男55例,女33例,平均年龄40.5岁.98例患者术后均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护理并用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结果 75例患者治疗4~7 d,23例患者治疗8~15 d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栓消失,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护理、可以进一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静脉为多,多见于骨科手术后。病情严重时可诱发肺血栓栓塞,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髋部骨折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16-817
目的探讨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脊柱骨折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和抑郁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残疾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交流、操作执行能力、健康宣教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在一般护理措施上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204~,J44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对照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孕妇,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外科大手术后未采取预防措施者,DVT的发生率为25%.急性期内可能并发肺栓塞(PE),重者因而致命。大多数DVT病人虽经治疗,仍将遗留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因此,必须重视DVT的预防与护理。本文就我们收治的有关病例谈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0.
陈红女 《健康研究》2015,(2):240-241
文章回顾分析385例剖宫产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资料,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术前准确评估危险因素,术中积极输血、补液,术后行间歇性气囊加压、使用压力抗栓带,进行系统运动指导,可有效预防DVT。  相似文献   

11.
文佐娟 《现代保健》2010,(22):105-106
目的 探讨良好的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6例下肢骨折患者在救治的同时采用相应的预防及良好的护理措施(作为护理组),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并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37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对照(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状况.结果 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61%,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方法在82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的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方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进行正确决策,预防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通过查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英文资料数据库、Elsevier英文数据库,寻找证据支持,应用科学评价方法,对证据的可靠性、临床可行性及真实性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遴选出最佳证据。根据证据寻找出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4 d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值得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为下肢骨折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远低于常规组患者,并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7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调查护理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实施护理干预,各39例,对比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较之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也提示观察组有显著提高及缩短(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总结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中护理、输液护理、保持正常体温、术后早期活动、腹腔引流管护理等。术后住院5-7d、平均6d,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内不正常地凝集,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常并发于股骨粗隆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这部分患者若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则使其发病率随之增加,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则更增加了特殊型,由于手术创伤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细胞减少,造成高凝状态,长时间的卧床可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液滞留在血管内,大量的白细胞聚集,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造成内膜损坏,激活凝血过程,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容易形成血栓,这种病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相关并发症,一般发生部位于下肢,60%以上的患者出现在左侧,若治疗处理不当极易发生严重的伴随综合征,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如果引起了肺部血管栓塞,病死率相当高,一般在70%以上,这成为术后危重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外科手术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巨大的创伤面,导致患者大量出血,这会引发全身性的凝血功能进行运作,使体内血小板等成分升高,造成血液凝固性强,此时极易引发栓塞,加之后续的卧床调养、下身的肌肉松弛、血液流速慢就很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这一病症的术后护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患者进行认真的评估,对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积极的恢复手段,患肢抬高位、药物治疗特别是食疗等,都可以降低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尽早采取有效的溶栓、抗凝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积极的护理配合能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5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术后卧床休息20d后才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则于术后第2天即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并由责任护士制定锻炼计划、全程指导、协助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鼹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在体位护理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仅12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3%。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