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目的 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JBI循证保健中心的临床实践应用模式,通过基线审查、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后再审查三个阶段,比较应用证据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证据应用前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冲洗时间由(49.40±12.95)h缩短至(31.30±17.3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导尿管堵管发生率由13%下降至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得到提高。结论 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患者开展基于循证的最佳证据应用,可缩短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冲洗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索、评价和汇总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Cochrane图书馆、Joa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数据库、OVID循证数据库、中国指南网、美国指南网、ClincalKey for Nursing、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护理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关于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预防及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证据汇总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5月。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5篇、系统评价5篇、证据总结4篇、临床决策2篇,最终获取14条最佳证据。结论 临床科室在应用证据时,应结合文化背景、具体的临床环境、患者意愿及偏好等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及时关注相关证据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Cameron适时理论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制订中,以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将2020年4月-9月收治的5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54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出院准备,干预组采用基于适时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比较2组出院准备度评分、出院指导质量评分、尿潴留发生率、首次残余尿量及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结果 干预组出院准备度得分、出院指导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15.696,P<0.001;t=-10.663,P<0.001),术后4周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7,P=0.038),首次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t=7.061,P<0.001),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t=7.501,P<0.001)。结论 基于适时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可提高宫颈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提高护理人员出院准备指导质量,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促进患者加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胃肠肿瘤根治术后患者制定规范的患者自控镇痛管理循证实践方案。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术后疼痛患者自控镇痛管理相关循证指南,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形成循证实践方案后,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护士对患者自控镇痛管理知识水平、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除指标4、7在证据执行前后执行率为100%,其他8项指标在循证实践后均显著提升(P<0.05)。护士对患者自控镇痛管理知识水平由(60.02±16.06)分上升至(90.11±6.15)分(P<0.001)。证据应用后患者术后8 h、12 h、24 h及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术后4 h和48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由(57.04±19.78)h缩短至(37.31±13.20)h(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较证据应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肿瘤术后自控镇痛管理循证实践可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护士对患者自控镇痛管理知识水平,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预防住院患者经鼻管喂养非计划拔管的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模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Library、Cochrane Library、PubMed、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库(National Institute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以及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获取患者经鼻管喂养非计划拔管策略的最佳证据,利用JBI 2014版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并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结果 循证实践后,非计划拔管率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管道固定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非计划拔管培训护士考核成绩由证据应用前(84.23±17.01)提高到证据应用后(95.0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条审查指标,护士的执行率由基线审查时的0~28%提高到证据应用后78.5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的预防经鼻管喂养非计划拔管循证实践可以有效规范胃管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胃管相关知识,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ICU护士对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和管理的能力和依从性,从而降低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和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定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审查指标,指导并规范ICU护士的临床实践;开展多渠道培训结合模式,对ICU护士进行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的培训,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和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及质量审查结果,培训前后ICU护士对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认知水平。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从12%下降至3%;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从4%下降至0%;失禁性皮炎证据的执行率和ICU护士对失禁相关性皮炎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基于循证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可促进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及管理工作,降低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和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家庭参与式交班模式的效果。方法 依据神经外科专科疾病护理特点,设计神经外科家庭交班日志,比较分析实施前后交班护士对“病情十知道”掌握情况、交班缺陷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运用家庭参与式交班模式后,护士病情交班缺陷率由44.2%降低至15.8%(P<0.001),“患者十知道”掌握情况得分由实施前的(84.2±6.7)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0.7±4.7)分,P<0.001,患者/家属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7.4±5.8)分,提升到实施后的(93.2±4.3)分,P<0.001。结论 神经外科家庭参与式交班模式的实践证明家庭参与式交接班能减少护士交班信息遗漏,提高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度,改进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循证制定重症患者动脉测压导管最佳更换策略,以规范护士行为,促进动脉导管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检索的数据库包括EMbase、Up To 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NICE、NGC、医脉通、中文期刊服务平台、Sino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获取有创血压监测中动脉测压导管更换策略的最佳证据。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52例留置动脉测压导管患者及45名护士,对护士的操作、相关护理文书以及测压导管维护表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并进行整改。结果 共形成6条审查标准,证据应用后6条审查标准的执行情况较证据应用前提高(P<0.05);证据应用后动脉测压导管留置时间由证据应用前(5.78±1.16)d延长至证据应用后(8.25±2.01)d,动脉置管次数由证据应用前(1.65±0.59)次减少至证据应用后(1.28±0.58)次,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部位渗血、瘀斑及堵管的发生率与证据应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重症患者动脉测压导管最佳更换策略在ICU重症患者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规范管理动脉测压导管的规范性,并促使动脉测压导管的留置时间适当延长,且不增加动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肿瘤患儿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症状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以规范该症状的管理,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方法 以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为理论框架,将最佳证据制定成临床实践的质量审查指标并应用于肿瘤患儿,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患儿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恶心呕吐程度以及质量审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果 证据应用后,肿瘤患儿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恶心呕吐程度减轻(P<0.05),14项审查指标中13项指标较证据应用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 应用最佳证据规范化管理肿瘤患儿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症状,可降低肿瘤患儿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患儿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定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便秘(chemotherapy-induced constipation, CIC)的最佳预防和管理策略,结合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特点、个体需求及本院当前的医疗资源等,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以改善患者化疗后排便情况。方法 遵循JBI 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应用实践变革及证据应用后效果再审查3 个阶段。将最佳证据转化成8条审查指标,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患者化疗前1周和化疗后1周内排便次数以及排便形态为Bristol I、II型的次数。结果 证据应用后,护士对CIC预防和管理的各项证据的执行率显著升高(P<0.001);患者化疗开始后1周内排便次数、出现Bristol Ⅰ和Ⅱ型粪便形态的次数较化疗前1周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CIC预防和管理策略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后,能够提高护士对各项审查指标依从性,可预防和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排便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纳入重症医学科在岗护士76名。选取2019年3-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feter,CVC)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0年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留置CVC的8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实践的集束化护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ICU护士对CRBSI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及2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的发生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ICU护士对CRBSI预防及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应用前(t=16.367,P<0.001),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88,P=0.043)。 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应用,可提升护理人员对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规范执行率,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应用前期研究制定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证据,以规范术中体温管理操作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采用JBI循证实践证据应用程序,按照基线审查、临床实践变革、证据应用后质量审查3个阶段实施循证实践.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证据制订临床审查指标进行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制订行动策略将证据在临床应用,然后实施证据应用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室护士对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10~100(40.03±13.55)分和65~100(85.12±9.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证据应用前,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7的执行率为98.55%、审查指标16的执行率为76.81%,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在50%以下;最佳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1~9、11~15、18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预防低体温策略在成人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并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索并获取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按照“6S”模型检索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2014版)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 结果 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汇总出22条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喂养不耐受性评估、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营养制剂配方管理、肠内营养喂养策略(喂养的途径、速度、温度)、体位管理、胃残余量监测、药物应用、腹内压监测与管理和中医疗法等9个方面。 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行为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来管理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最佳证据制定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循证实践方案,在临床应用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JBI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应用模式开展证据应用,通过查看护理记录单和现场观察的方式收集资料。在证据应用前后分别对75例患者以及36名护士进行审查,讨论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并采取措施针对性改进。结果 本研究共形成4条质量审查指标。证据应用后,4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均上升至100%,其中3条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较证据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由44.0%下降到25.3%(P<0.05)。结论 基于证据制定的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最佳循证实践方案可规范护士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证据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徐娜  张永爱  张晓娜  李菲 《护理学报》2019,26(16):46-51
目的 调查陕西省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3—7月从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中随机抽取西安市、宝鸡市、延安市3个地级市的8所综合医院1 640名在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满意度量表、职业观量表、职业压力量表、护理业务实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组织承诺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士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平均分为(3.36±0.52)分,职业观总均分为(3.95±0.45)分,职业压力总均分为(2.30±0.54)分,护理业务实施总均分为(4.14±0.5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1.10±5.80)分,组织承诺总均分为(3.42±0.56)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组织承诺、职业观、职业压力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护士职业满意度总变异的56.8%。结论 本组陕西省综合医院护士职业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护士的组织承诺水平、职业观水平、职业压力是其职业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重点关注组织承诺水平低、职业观水平低和职业压力大的护士,帮助其制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对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的认同度;不断加强职业观教育,努力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高其组织承诺水平;降低护士专业负担和业务负担,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团队沟通,以降低护士职业压力;从而提高其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亚健康状况在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与留职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0年1—2月选取青岛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41名新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适应能力量表、亚健康评定量表和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分析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亚健康状况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采用AMOS 22.0分析亚健康状况在职业适应能力与留职意愿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组新护士亚健康状况、职业适应能力及留职意愿总分依次为(72.79±14.07)分、(103.72±13.76)分、(23.89±3.65)分。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亚健康状况与留职意愿均呈正相关(P<0.05)。新护士亚健康状况在职业适应能力与留职意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383,P<0.05)。结论 本组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亚健康状况、留职意愿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可以通过亚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其留职意愿。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改善新护士健康状况,以提升其留职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