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给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儿不良现象发生率6.66%,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现象发生率50.00%,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在基础护理、操作熟悉度、规范度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用于急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可降低患儿不良现象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孙明芳 《中国妇幼保健》2022,2(18):4222-4224
目的 探究将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需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疼痛感知、应激反应、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能降低患儿的疼痛感,提高患儿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心理护理方法对小儿静脉输液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3月收治的62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输液患儿护理方式的研究;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式完成;观察组:选择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心理护理方式完成;最终就两组静脉输液患儿输液配合度、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FLACC评分以及Wang-Baker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输液配合度比较,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64.52%),观察组(96.77%)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70.97%)对比,观察组(96.77%)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FLACC评分以及Wang-Baker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心理护理方式对静脉输液患儿进行干预,对于其输液配合度的提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升、FLACC评分以及Wang-Baker评分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急诊患者,按照患者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治疗用时、静脉用药、分针用时、接诊用时等明显较短(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用于急诊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具有提高抢救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从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12月年间收治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儿中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研究,患儿比例设为1: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组间患儿的有效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方法,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后再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出生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高热惊厥的复发情况,家属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高热惊厥复发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出院患儿中,可有效降低患儿高热惊厥的复发率,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应用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60例静脉输液患儿,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静脉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实验组的30例患儿接受系统化护理方案,对照组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方案,比较2组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3.33%;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评分[(96.58±3.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评分[(80.27±3.47)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行小儿静脉穿刺操作的成功或失败原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6-03~2017-03期间357例静脉穿刺患儿的静脉穿刺资料,分析静脉穿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制定护理干预对策。结果:357例静脉穿刺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96.92%;穿刺一次失败11例,其中急诊护士原因6例,患儿自身原因3例,患儿家属原因1例,输液室环境原因1例。结论:急诊输液室反映医院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急诊护士实践操作能力、改善输液室环境、争取患儿家属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  相似文献   

9.
贡玉勤 《现代保健》2011,(26):106-107
目的观察“四固定”穿刺法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月在门诊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2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穿刺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四固定”穿刺法。观察两组输液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和固定成功率分别为97.1%和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和82.9%;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结论“四固定”穿刺法操作简单易行,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至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40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00例,对照组我们予以普通的静脉穿刺术护理,而观察组我们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在疼痛评分、穿刺次数、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各观察指标上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穿刺疼痛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病例均来自于2013年4月-2015年9月我院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患儿,患儿例数共为100例,全部患儿均采取头皮静脉输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儿划分成为例数均为5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基础护理合格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同时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预防和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基础护理更为标准和规范,有利于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高,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患儿液体外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共1 021例,按照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10例)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511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外渗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为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患儿护理过程中能有效减少静脉输液外渗情况的发生,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临床路径对小儿惊厥抢救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0例小儿惊厥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传统护理组和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组,观察两组惊厥患儿进入急诊后抽搐持续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传统护理组患儿进入急诊后抽搐持续时间为(6.36±7.47)min,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组患儿从进入急诊后抽搐持续时间为(3.47±3.80)min,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结论将急诊护理临床路径运用于小儿惊厥抢救中,可以缩短抽搐持续时间,亦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影响.方法:在我院进行急诊输液的小儿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2015年2月-2017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40例/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纠纷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率5.00%、护理满意度97.5%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输液小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纠纷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0例输液患儿纳入该次试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8年6-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风险护理管理,就其护理风险事件、护理质量、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4.0%)较之对照组(42.0%)更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家长护理满意度(96.0%)较之对照组(78.0%)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此护理管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应用风险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我院儿科的18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患儿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9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患儿风险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儿输液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套管堵塞、针头脱落、药液外渗、静脉炎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新生儿输液采取留置针护理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戴平 《中国校医》2012,26(1):38+40-38,40
目的总结舒适护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和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0年9月接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两组输液效果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过舒适护理后,穿刺成功率和输液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输液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对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儿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服务及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收治的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7).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的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确保小儿输液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静脉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全程环节质量控制方法;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输液患儿60例,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风险及护理投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输液治疗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病人家属满意度高,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明显减少。环节质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