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78例ACI患者(ACI组)和34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NC组)进行血清YKL-40水平检测;并对ACI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01) 共有74例(94.9%) ACI患者存在颈动脉IMT异常.其中,管腔狭窄组(颈动脉IMT> 1.4 mm)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斑块形成组(IMT 1.2 ~1.4 mm)及内膜增厚组(IMT 1.0~1.1 mm)(均P<0.05);而斑块形成组与内膜增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64例患者(82.1%)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40例,稳定斑块24例),12例患者(15.4%)表现为颈动脉内膜粗糙.其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内膜粗糙组(均P<0.01);而稳定斑块组与内膜粗糙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I患者血清YKL-40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Z(Protein Z,PZ)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同期84例体检健康者。AIS患者均为急性期(发病后1~3d)取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中血浆中PZ的含量。根据头部核磁共振(MRI)表现将A工S患者分为两组:皮质动脉卒中组和穿通动脉卒中组。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PZ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穿通动脉卒中组血浆PZ水平明显低于皮质动脉卒中组(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PZ水平明显增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提示血浆PZ水平增高可能在皮质动脉卒中发病中起到独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组血清CRP的含量,观察组按CRP结果<5 mg/L、5~12 mg/L、>12 mg/L分为3组.对每位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HS)评分,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评分,并进行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0例,依照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在治疗第15、30 d及3个月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在治疗第1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及第3个月高血糖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是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调控好血糖对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对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6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30)、残疾组(n=74)、无残疾组(n=581),其中死亡组与残疾组均归为短期预后不良。对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入院时体温等)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3组患者年龄、高血糖、高血脂、纤维蛋白原、入院时体温及白细胞计数组间比较,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将年龄等影响因素经校正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短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趋势性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越高,短期预后越差,临床应引起重视并尽早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stroke)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占脑卒中总的发病率80%左右[1],可造成患者出现偏瘫、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所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一直是当今医学界的热点之一。A IS可造成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 )破坏、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造成脑组织的二次损伤。研究表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与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s)有密切关系[2]。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AIS静脉溶栓患者121例,根据发病后14 d或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mRS≤2分),短期预后不良组(mRS≥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资料.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的变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30d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别收集其年龄、白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IN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尿素氮等12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比2组间各项危险因素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急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年龄、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INR、血糖、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独立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与短期预后有关,是预测短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发病在72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4d,观察血浆纤维蛋白的原变化,并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应用巴曲酶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研究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对 72 例老年 AIS患者和 56 例健康查体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以多项临床及生化指标为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 AIS组的hsCRP水平(4.68±3.1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5±1.89) mg/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是AIS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 hsCRP(≥1.5 mg/L)发生 AIS的OR值为6.9。且随hsCRP水平的增高,AIS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年龄、BMI、总胆固醇、HDL-C以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显著相关,但校正年龄和BMI后,只有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仍保持显著相关。结论 老年AIS患者的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是升高的,hsCRP是老年 AIS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CRP的浓度。结果急胜缺血性脑卒中组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治疗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病6h内)完成急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总结,探讨早期MRA检查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1991-200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6)等.搜集CRP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非随机对照研究,逐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4.2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外文4篇,中文3篇),涉及841例患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个月以上随访截尾时间的死亡率和再发血管事件与CRP水平相关,CRP增高组发生率比CRP正常组分别高2.71和1.81倍[OR合并分别为3.71和2.81,95%CI分别为(2.40,5.73)和(1.42,5.5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测量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死亡亦相关,在复发患者中,CRP测量值平均高于未复发者为3.52 mg/L[WMD=3.52,95%CI(-0.01,7.05)],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死亡患者中,CRP测量值平均高于生存者为8.02 mg/L[WMD=8.02,95%CI(5.68,10.3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时CRP的水平可以初步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尿酸水平与病情及短期预后的关系,以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方法以236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入院时尿酸水平、不同时间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以NIHS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尿酸水平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较低尿酸水平的患者病情较严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随尿酸水平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25)。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证实入院时尿酸水平(P=0.008,OR=3.21)、高甘油三酯(P=0.02,OR=0.47)和住院10d时NIHSS评分(P=0.01,OR=2.62)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10d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相关。结论血尿酸对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颓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抽取血清测定CRP水平,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FDS)进行评分,所有患者行CT或MRI检查,在出院时对预后进行评定。结果 CRP异常组脑梗死28例,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13例;CRP异常组患者CNFDS评分较高,中位数为17(5-34),且预后不良。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3例AIS患者为病例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缺损组(NIHSS<4分,n=42)、中度缺损组(NIHSS 4~15分,n=45)、重度缺损组(N...  相似文献   

17.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表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IS)的发生、发展,其含量增高是发生AIS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且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对72例老年AIS患者和56例健康查体者,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多项临床及生化指标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1资料与方法患者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60~85岁,平均66±5.2岁;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60~72岁,平均64.8±4.7岁。所有患者均发病24h内入院,并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近期内有急慢性感染、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11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英国牛津郡社区卒中分型(OCSP)患者血清IMA、NSE及PRDX1水平差异,探讨血清IMA、NSE及PRDX1对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患者血清IMA、NSE、PRDX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患者(P0.05)。AIS患者血清IMA、NSE、PRDX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预后良好患者血清IMA、NSE及PRDX1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IMA、NSE、PRDX1评估AI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861、0.869。结论血清IMA、NSE、PRDX1表达与AIS分型及神经缺损程度有关,检测血清IMA、NSE、PRDX1水平有助于评估AIS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及46例正常人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患者血清S100B蛋白增高;治疗后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各TOAST亚型的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NIHSS)对所有患者入院当天、3 d、7 d、14 d、出院当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期间筛查并记录各亚型患者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各亚型患者治疗期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TOAST亚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TOAST分型情况:心源性脑栓塞(CE)4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47例;小动脉卒中(SAA)143例;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5例;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65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血脂(P<0.05);与小动脉卒中(SAA)相关的危险因素仅为高血压(P<0.05)。心源性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恢复较慢,预后最差;小动脉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轻,恢复最快,预后最好;其他类型卒中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TOAST作为一种病因分型方法可以有效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估计及危险因素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