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4月和2019年5—8月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交接班制度)和观察组(实施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各130例,在实施干预前后调查2组患者对管床护士的认识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管床护士认识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管床护士认识率从62.3%提高至86.2%,护理服务满意度的7个维度:感知质量、患者预期、医院品牌、疾病压力、患者满意、患者抱怨和患者忠诚分别从(37.15±4.05)、(12.77±1.71)、(4.22±0.83)、(4.18±0.93)、(8.42±1.26)、(4.21±0.88)、(8.67±1.24)分提升至(44.73±0.61)、(14.86±0.41)、(4.96±0.19)、(4.92±0.27)、(9.95±0.21)、(4.95±0.21)、(9.93±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能有效提升住院患者及家属对管床护士的认识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洁莉  王蓓 《护理学报》2018,25(23):47-50
目的 探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备皮最佳方法及运用效果。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及虚拟三维可视化技术,形成了区域备皮图谱,并在临床中应用。共纳入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病人24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18例。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备皮图谱实施编发及备皮,对照组采用全颅备皮。分别比较2组患者皮肤破损率、医生及患者对备皮的满意度及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结局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皮肤破损率为0,较对照组皮肤破损率2.5%下降,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度得分(98.53±5.72)分及患者满意度得分(99.87±3.56)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发生率(19.8%)及抑郁情绪发生率(16.7%)较对照明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 基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备皮图谱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皮肤破损,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向薇  张平 《护理学报》2020,27(20):7-11
目的 了解 “云教学”模式下护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方法 对392名护理专业本、专科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生学习压力、共情能力、替代性创伤、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评分分别为(9.55±2.12)分、(2.28±0.74)分、(1.98±0.82)分、(5.11±0.68)分和(3.27±0.56)分;相关分析显示,共情能力、替代性创伤和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情绪共情、认知共情、情绪反应及学习压力对护生在线学习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学历和自我效能具有反向预测作用,(R2=0.512,P<0.001)。结论 “云教学”模式下,护生长期宅居行为和学习形态改变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长期的新媒体使用表现出一定的替代性创伤和共情式关注,学习压力、共情能力、替代性创伤和心理弹性是影响护生“云教学”模式下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切实减轻护生在线学习负担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是可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AngioJet血栓抽吸术后抗凝治疗的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服药信念问卷和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对1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AngioJet血栓抽吸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6个月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服药信念问卷得分(7.60±2.29)分,其中必要性维度得分(17.30±1.72)分,顾虑维度得分(9.68±1.65)分;服药依从性得分(6.29±1.12)分。患者服药信念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呈密切正相关(r=0.640,P<0.001),必要性信念与服药信念总体及抗凝治疗依从性呈密切正相关(r=0.695,P<0.001;r=0.445,P<0.001),顾虑信念与服药信念总体及抗凝治疗依从性呈密切负相关(r=-0.660,P<0.001;r=-0.422,P<0.001)。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清除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服药信念呈密切相关,增强患者的服药信念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芳  杨艳  贺琳晰 《护理学报》2021,28(1):13-16
目的 探讨OEC管理模式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士为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5月实施常规护理垂直管理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6月实施基于护理垂直管理的OEC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基于护理垂直管理的OEC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工作日天气最高温度下,护士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采集效率,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通过实施基于护理垂直管理的OEC管理模式,护士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采集效率由(27.04±1.49)例/h提升至(33.18±3.45)例/h,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分由(59.62±2.06)分提升至(72.00±4.10)分,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由(256.23±3.83)分提升至(268.38±1.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EC管理模式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提升护士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的工作效率,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鲁玫  杨硕  汪琼  高丽娟 《护理学报》2018,25(19):13-15
目的 探讨将“钉钉”联合“问卷星”平台应用于重症监护护士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全科护士下载“钉钉”APP后建立工作群,作为教学培训、学习交流、培训质控反馈及考核的平台;将录制的视频课件放入“钉钉”APP的“钉盘”内供科室护士下载学习,并运用“问卷星”进行考核,比较应用“钉钉”联合“问卷星”平台进行科室护士的教学培训前后到课率、考核改卷耗时以及护士的使用感受。结果 培训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护士无需往返上课,到课率由83%提高到99%(χ2=385.236,P<0.001),课后考核改卷耗时由(63.26±12.24)min减少到(6.19±2.00)min,t=25.56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问卷对护士进行使用感受调查,主要在学习便利(100%),学习时间自由(96%),课件可反复学习(89%),省时(88%)等方面满意率高。结论 应用“钉钉”联合“问卷星”平台进行重症监护护士培训及考核,培训省时,试卷批改更高效,同质化授课保证了教学效果,联合平台培训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是值得推广的在职护士培训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洁  郑一宁 《护理学报》2020,27(3):58-61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在护士工作场所欺凌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2019 年5—7月选取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7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工作场所欺凌问卷,员工工作满意度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检验中介作用。结果 护士的工作场所欺凌、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总分依次为(25.42±10.11)分、(25.64±6.29)分、(18.71±3.40)分。工作场所欺凌对护士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406、-0.772,均P<0.001);工作场所欺凌对护士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均具有负向预测(β=-0.441、-0.326,均P<0.001);中介检验显示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场所欺凌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本组护士工作场所欺凌、自我效能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满意度得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场所欺凌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管理者应重视工作场所欺凌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来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抽取我校2017级1个班的3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教学前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教学后,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101.28±6.48)分、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291.09±28.43)分均较教学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373、4.112,P<0.001)。结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方案对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态度以及疼痛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设计实施针对护士疼痛管理行为的干预方案,并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病房进行试行。方案实施前(2018年1月上旬)及实施后(2018年4月下旬),采用《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对34名病房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测评对比。此外,选取同期病房出院患者各60例,应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控制或减轻疼痛方法的满意度,同时,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对120例出院患者的护理病历进行疼痛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的评价对比。结果 在应用计划行为理论对护士疼痛管理行为进行干预后,病房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较前显著提高(P<0.01);疼痛护理记录规范率显著提高(P<0.05);病员对“疼痛缓解的满意度”、对“护士疼痛处理的满意度”、“护士反应快慢的满意度”、“疼痛时受到所有照料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护士疼痛管理行为干预方案,可提升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并能促进其疼痛管理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疼痛体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胃肠肿瘤根治术后患者制定规范的患者自控镇痛管理循证实践方案。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术后疼痛患者自控镇痛管理相关循证指南,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形成循证实践方案后,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护士对患者自控镇痛管理知识水平、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除指标4、7在证据执行前后执行率为100%,其他8项指标在循证实践后均显著提升(P<0.05)。护士对患者自控镇痛管理知识水平由(60.02±16.06)分上升至(90.11±6.15)分(P<0.001)。证据应用后患者术后8 h、12 h、24 h及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术后4 h和48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由(57.04±19.78)h缩短至(37.31±13.20)h(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较证据应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肿瘤术后自控镇痛管理循证实践可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护士对患者自控镇痛管理知识水平,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