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为骨髓异常浆细胞增生的恶性疾病,50%患者早期有蛋白尿、镜下血尿、管型尿[1],约20%患者确诊时有肾功能不全[2]。我院自1999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初诊尿检查异常或伴肾损害的MM患者16例,现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MM肾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极其罕见的肿瘤,分为原发性颅内MM和转移性颅内MM[1].其恶性程度高,病程短,进展快,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早期明确诊断和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现回顾分析1990年7月至2010年7月本院收治的14例病理确诊的颅内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及诊治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曾瑜 《广西医学》2007,29(11):1756-1758,F000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异常浆细胞增生疾病,是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内外统计,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发生率为60%~90%,肾衰竭为MM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MM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杰  罗波 《重庆医学》2015,(20):2878-2879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来源于鳞状上皮基底层处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侵袭性高,预后较差[1].其发病率仅占皮肤恶性肿瘤的5%左右,但却占死亡构成比例的75%[1];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升高的趋势[2].由于肿瘤早期体积小,病变部位隐匿,常因远处转移病灶而被发现.MM皮损及瘤细胞形态多样,其确诊及鉴别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和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的1例转移性MM,探讨FNAC涂片中细胞形态与人黑色素瘤抗体-45(HMB-45)和黑色素-A(Melan-A)标志物在诊断转移性MM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蒙志斌  黄卓正 《微创医学》2001,20(5):705-706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enoma,MM)为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2%[1].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早期广泛手术切除,一旦发生转移,则治疗比较困难.免疫综合治疗是近二十年来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热门课题之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进展期恶性黑色素瘤行免疫综合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2],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郎中亮  王明刚 《安徽医学》2018,39(1):120-122
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 ,MM)是来源于皮肤和其他组织黑色素细胞高度恶化、发病隐匿的肿瘤. 近年来,MM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MM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浅色皮肤人群中更为高发[1]. 据美国统计数据[2-3]显示,在MM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如病理、原发部位及疾病预后等)上,种族人群间存在较大差异. 本综述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预后几个方面阐述我国MM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多发性骨髓瘤(MM)主要由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殖、分子细胞遗传异常、病毒感染、接触某些化学物品等因素引发,通常会导致终末器官损害,包括贫血、肾损害、溶解性骨病和高钙血症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该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但早期诊断、消除影响MM预后的相关因素对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有研究发现,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参与MM的发生和发展进程[2-3]。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M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国内外统计,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发生率为60%~90%.蛋白尿是MM肾病早期的表现,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蛋白尿,数年后才出现骨髓瘤的其他症状或肾功能不全,故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或隐匿性肾炎.本研究回顾了我科自1996年至今以蛋白尿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肾内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生成[1]。MM患者常合并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由于此患者产生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使红细胞表面的电荷发生变化,产生缗钱状凝集[2],因此容易影响血型定型。笔者在进行输血前血型鉴定时,发现1例MM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恶性肿瘤的1%,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5%左右[1].典型的MM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MM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尤其是以某一症状为突出表现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0年来我中心收治16例MM以ARF为始发临床表现的诊治过程及转归,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RF可作为MM在临床中的始发表现,尿本-周氏蛋白、蛋白电泳、骨X线测定等在起病初期阳性率并不高,骨髓病理检查才是最直接的早期诊断MM的确诊方法.结论:在临床中,病因不明的ARF应首先考虑MM为原发病的可能,应尽早行骨髓病理检查以确诊,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机,以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1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6月—2007年6月178例M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60岁者患病率最高(56.2%),40岁以下发病率高于国外,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骨痛是MM的常见首发症状,以腰骶痛为主。骨髓瘤细胞中位数值为0.22。骨组织活检有助于MM诊断。47.8%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呼吸道感染为主,高龄患者感染率高。感染是MM的主要死因(50.0%),60岁以上患者早期死亡率相对较高。双磷酸盐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使75.0%的复发、难治患者得到缓解。结论MM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多种指标异常。高龄患者早期死亡率相对较高,双磷酸盐及沙利度胺治疗MM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误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率的措施.方法:笔者将本科室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 MM 误诊为 OVCF 患者进行系统地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患者,均无椎体外骨质破坏,表现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增高,行骨刺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局灶性的骨质疏松及破坏可以是 MM 早期的唯一表现,注意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是在 MM 早期诊断中的一个“有效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健  黄伟炜  张一方 《循证医学》2015,15(3):138-140
1文献来源Francis PA,Regan MM,Fleming GF,et al.Adjuvant ovarian suppression in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15,372(5):436-446.2证据水平1b。3背景在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抑制其卵巢功能可显著降低复发率。然而其与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联用的效果尚不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和尿液轻链1c、λ含量和κ/λ比值对多发性骨髓瘤(MM)伴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72例原发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肾功能不全组,以同期单纯MM患者作为MM组,MM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MM伴肾功能不全组;单纯MM患者和MM伴肾功能不全患者再根据轻链κ、λ含量区分为κ型组和λ型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和尿液轻链κ、λ含量,并计算κ/λ比值.结果:与肾功能不全组比较,κ型MM组、κ型MM合并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清和尿液κ含量、κ/λ值明显升高,血清λ含量明显升高、尿液λ含量明显降低(P<0.05);λ型MM组、λ型MM合并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清和尿液λ含量明显升高,1κ含量、κ/λ值明显降低(P<0.05).并且,1κ型MM合并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尿液κ含量明显高于κ型MM组,λ型MM合并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尿液λ含量明显高于λ型MM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和尿液κ、λ含量和κ/λ比值可初步鉴别MM与肾功能不全,再联合尿液κ、λ含量可进一步区分MM与MM合并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的浆细胞恶性肿瘤[1],发病年龄多为50~60岁[2],症状复杂多样,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钙血症、贫血和骨损害等靶器官损害,几乎所有的MM患者在诊断时会出现骨质疏松等骨损害病症[3].  相似文献   

17.
陈雪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70-1771
<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质损害是MM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约75%的MM患者在诊断时即有骨骼浸润[1],如骨痛、溶骨病变、弥漫性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几乎所有的患者在临床病程中都会出现骨损害的表现,严重影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由于骨髓瘤细胞增殖程度和浸润部位不同及其分泌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多少不一,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患者常被以不同疾病名称收治或病死于各科.据不同医院的统计资料分析,误诊率可达54%~69.1%[1],个别医院甚至高达100%[2].误诊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余.现将我院1995~1999年收治的不典型MM 19例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APE1基因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1)基因表达,探讨其与MM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标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分析MM细胞系KM3、32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自愿者骨髓标本中检测APE1蛋白表达及定位.结果 MM患者骨髓标本有APE1和CD38蛋白共表达;在作为阳性对照的MM细胞系KM3中胞核、胞核/胞浆、胞浆均有APE1表达,其中尤以胞核明显;APE1胞浆阳性分度在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复发或难治组间依次增高(P<0.01或0.05).结论 APE1蛋白表达强度与MM疗效有关,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程差异较大,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以与14q32相关的易位和13q缺失最常见[1].由于MM细胞比例低、体外有丝分裂指数低及中期分裂相少等因素,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低[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不需要中期分裂相,利用位点特异性探针可检测到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不能发现的间期细胞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