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的推广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 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8、0.854,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0.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6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实施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为静脉血栓栓塞的护理质量评价提供敏感实用的工具。方法 借鉴 Donabedian 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构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修改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35个三级指标;函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以及意见的协调性均较高,指标可靠性较强。结论 本研究采用质量性相结合的方法所构建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较强,同时也为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指明了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旨在推进和完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 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及优序图法确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020年9月—11月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8和0.262。最终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6项(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响应性、移情性、易用性)、二级指标l8项和三级指标66项。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内容全面,可为我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及服务指南的制订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韩云玲  李兰花 《护理学报》2019,26(13):26-29
目的 建立一套客观、科学、实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质性访谈,在“三维质量结构”的理论基础上,进行问卷指标初步拟定。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初拟指标进行初筛筛选;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本研究最终拟定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专家选择意见逐步趋同。结论 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规范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程序,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旨在为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为框架,检索国内外文献,整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需求,设定指标条目池,结合半结构访谈法确定咨询内容,最终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67%和100%,权威系数为0.897和0.900,判断系数为0.956和0.962,熟悉系数为0.838和0.837,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9和0.226。最终构建的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即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104项三级指标。结论 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全面、实用,可作为客观和量化的质量评价工具,有效指导护士的临床实践,促进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朱红  刘争  王垭  张蒙  宋锦平 《护理学报》2022,29(1):7-12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8%,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21、0.807,协调系数分别为0.278、0.3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构建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31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较强,可为非计划拔管的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在“日升模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并选取来自上海市的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以确立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 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4%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10,协调系数分别为0.573和0.461。经过2轮德尔菲初步构建了一套由7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的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的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可信度高,可用于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的遴选和认证。  相似文献   

8.
石海宁  陈玲  周丽静  王黎 《护理学报》2022,29(15):14-18
目的 构建一套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科学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7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02、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13项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实用,符合乳腺专科特色,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安全、规范其护理质量管理、促进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邵珂  荆进  傅兰 《护理学报》2021,28(22):30-35
目的 构建适用于老年口腔专科门诊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加强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保障老年患者安全提供规范、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指导,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老年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有21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3,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45、0.407、0.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老年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符合口腔专科特色,对老年口腔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适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标准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借鉴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拟定敏感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包含5项结构指标,10项过程指标及5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专科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敏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对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安全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急诊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可测量的质量监测工具。 方法 以文献循证为基础,通过专家访谈和Delphi法对46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确定符合临床实践的指标体系。 结果 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93,判断系数0.96,熟悉程度0.89。2轮专家咨询后抢救室、监护室和观察室敏感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64、0.443和0.5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好。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 结论 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急诊护理质量的考核、岗位设置、流程优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2-4模型基础上结合WRS(物理-事理-人理)管理方法论,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立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6名专家完成专家咨询,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5%和100%,权威系数为0.875,协调系数分别为0.220,最终确定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赋值权重最高的是人理(0.376),最低的为物理(0.290)。结论 构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及民政部门进行安全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提供系统、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模式,在规范和指南指引下,应用文献回顾初步拟订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编制指标条目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的方法对15名临床专家进行2轮咨询,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的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2轮次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3、0.865,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96、0.405,P<0.01。构建了制度建设、急救管理和效果评价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三级指标权重系数,经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各级指标变异系数都<0.10。结论 构建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各级层指标条目客观、权重分配合理、易操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对规范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芳  郭杰敏  杨璐  陈倩  魏秀红 《护理学报》2019,26(23):11-15
目的 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100%和9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0.921,协调系数分别为0.259、0.266(均P<0.01),构建的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13项二级指标和66项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权重层次分明,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为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安全与护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循证理念拟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向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利用优序图法和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9%、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变异系数分别为0~0.225、0~0.244,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9、0.214(P<0.01)。最终形成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62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麻醉复苏室护士的临床护理行为与记录具有较好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玉  魏薇  白冰  李胜云 《护理学报》2023,30(6):7-11
目的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制定评价指标初稿,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4、0.192(均P<0.001)。最终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基本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初步构建并确立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初步构建的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指标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 00%和96.15%,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84.62%和92.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91,两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在0.396~0.424之间。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集中,专家权威性和积极性较高,可为肺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服务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裴坤一  郑欣  徐柳  李霞 《护理学报》2020,27(7):25-29
目的 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急诊科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从Servqual模型5个角度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后最终确定各级指标,并最后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共形成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专家积极性较好,分别为93%和89%;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分别为0.89和0.87;2轮专家协调程度良好(P<0.05),且第2轮W值高于第1轮。结论 本研究基于Servqual模型所构建的急诊科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提升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及改善其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基于人因工程理论的三级医院临床科室分级体系,为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科室分级量化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人因工程理论,通过查阅文献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临床科室分级体系,经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三级医院临床科室分级体系指标和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872,变异系数分别为0~0.379和0.066~0.21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09~0.100和0.147~0.318,最终确定的三级医院临床科室分级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7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三级医院临床科室分级体系科学合理,指标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可以为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绩效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