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收集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镜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镜组)。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2.6%;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两种方法,对高龄患者丘脑出血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高龄丘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从定向组抽25例和开颅组抽25例.开颅组行开颅丘脑血肿清除手术,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 纳入 2019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40 例,均经 CT证实为幕上血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0 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16 例)和开颅血肿 清除组(24 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 表( 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 症)以及治疗前与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等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 40 例患 者中,基底节区血肿32 例,皮质下血肿4 例,丘脑出血4 例。两组间性别、出血部位、年龄、血肿量、术前 GCS 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 开颅血肿清除组 [2(1,3)h 比3(3,4)h;Z=76.5,P< 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血肿清除组[100.0 (62.5,137.5)ml 比500.0(300.0,600.0)ml;Z=33.0,P< 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血肿 清除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83.84( 75.54, 88.89)%比58.91( 15.27, 84.23)%;Z=21.0, P=0.02]。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入院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35.0( 30.0, 35.0)比25.0(20.0, 30.0);Z=23.0,P=0.03],出院GCS评分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15.0( 7.0, 15.0)比8.5( 5.0, 12.0);Z=42.0,P=0.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颅血肿清除组术后肺炎发生患者明显多于神经内 镜血肿清除组(9/24 比1/16,χ2=5.00,P=0.03)。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 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解放军第251医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出血量10~20m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立体定向组和开颅手术组各23例。立体定向组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清除血肿;开颅手术组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术后给予止血、脱水等治疗。结果立体定向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手术组的住院时间(P=0.01);立体定向组的术后并发症低于开颅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P=0.03);立体定向组的血肿排空时间较开颅手术组的血肿排空时间长(P=0.04);治疗6个月后的ADL分级立体定向组与开颅手术组无差异(P=0.33)。结论应用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可获得与后颅窝开颅术相当的清除效果,且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GCS在6~12分,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分为三组,分别采取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神经内镜组)、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小骨窗开颅组)、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立体定向组)三种手术方式;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2 d内复查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以小骨窗开颅组最长,达(175.7±55.7)min(P<0.05);术中失血量以小骨窗开颅组较其他两组显著增多(P<0.05),达(296.5±158.6)mL;血肿清除率以神经内镜组最高,达84.5%±8.2%(P<0.05);GOS预后比较中神经内镜组的疗效显著高于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既有创伤小,又有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的优点,疗效确切,对不需行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内镜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外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神经内科立体定向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及预后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GCS评分及B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相比于立体定向钻孔血肿抽吸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近远期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18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无术后再出血发生,定位精准度较单纯内镜治疗提高,血肿清除率提高;术后恢复良好率提高。结论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丘脑精准定位问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锁孔入路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在治疗丘脑出血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80例丘脑出血患者,其中40例接受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此为观察组(神经内镜组),另40例接受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归入对照组(微创血肿穿刺组),涉及到的观察指标有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与GOS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少量自发性脑出血伴明显功能障碍的患者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通常有争议性,探讨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清除血肿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近5 a大脑半球出血患者150例(出血量20~30 mL),其中50例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给予血肿清除术,50例采用导航技术给予血肿清除术,分别为手术组1、手术组2,另50例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对比3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mRS评分。结果入组患者单侧肢体肌力<3级,出血量≤30 mL,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或丘脑。通过6个月随访,手术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RS评分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手术组相对保守组有更好的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少量自发性脑出血伴明显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立体定向手术、神经导航技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其中立体定向技术并发症及血肿清除率优于神经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其GOS预后评分的差别,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手术时间上,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6±0.5)h,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6±1.8)h(P0.01);在手术失血量上,神经内镜微创组平均手术失血量33.2±6.2mL,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失血量(406.4±305.6)mL(P0.01);在血肿清除率上,神经内镜组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8.6%±6.2%,开颅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69.4%±27.9%(P0.05);在GOS预后方面,在26例术后随访满3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院内死亡)。开颅组4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状态12例,死亡6例。3例因经济原因在术后放弃治疗脱失。神经内镜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开颅组患者预后(P0.05)。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是一种更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患者58例,10例丘脑小血肿(10~30 m)l且有单侧或双侧脑室铸型者行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纤溶治疗、17例丘脑出血未破入脑室且出血量31~40 ml者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15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且血肿量较大(>40 ml)者行血肿穿刺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及16例血肿量大且基本位于中心部位并破入脑室者经纵裂入路显微镜下丘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存活49例,死亡9例。存活者术后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1级15例,2级19例,3级10例,4级5例。结论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应根据出血量、有无破入脑室及其病情制定手术方案,经纵裂入路显微镜下丘脑血肿清除术对出血位于中线丘脑且出血量较大者有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引流组),3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随访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与开颅组相比,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术后残余血肿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4例(内镜组),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28例(引流组)。结果 与引流组相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二次置管引流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12周脑积水发生率、术后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可迅速有效清除脑室内血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1例)或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41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与小骨窗开颅组相比,神经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72.66±5.21)min对(137.51±6.25)min;t=-51.065,P=0.000]和住院时间[(12.21±1.81)d对(13.12±1.41)d;t=-4.035,P=0.035]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91.88±8.89)ml对(400.24±36.57)ml;t=-52.464,P=0.000],血肿清除率增加[(98.29±1.37)%对(72.83±9.37)%;t=-17.224,P=0.002];术后6个月时预后更佳(Z=-3.303,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5/41)对26.83%(11/41);χ~2=2.795,P=0.095]。结论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血肿清除与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小脑出血的病例资料,根据时间节点将其分为幕下开颅组22例(2014年1月-2016年4月,采用幕下开颅术清除血肿)与ROSA辅助组21例(2016年5月-10月,采用ROSA辅助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时间与术后拔管时间,ROSA辅助组均明显少于幕下开颅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0,P0.001;t=2.390,P0.05)。颅内感染与术后再出血,幕下开颅组均为3例(13.6%),ROSA辅助组无颅内感染与再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χ2=1.336,P0.05)。结论 ROSA辅助血肿清除治疗小脑出血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均优于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60)和显微镜组(n=60),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微镜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肺部感染率低,预后良好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快速清除血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手术26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35例(显微镜组)。结果 与显微镜组相比,内镜组手术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镜下手术较显微镜下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39)和开颅组(n=50)。两组病人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体积,内镜组病人采用3D-Slicer软件规划手术路径,内镜下清除血肿。开颅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与开颅组比较,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术后1周GCS评分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术后6个月GOS评分升高,肺部感染率低(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程度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三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07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分为内镜下血肿清除组(n=29)、立体定向血肿碎吸组(n=33)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n=45)。比较各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2d内复查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准备时间以定向组最长,达(146.1±57.0)min,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以开颅组最长,达(173.7±57.3)min(P<0.01);术中失血量以开颅组较多,达(293.3±166.6)ml(P<0.05);血肿清除率以内镜组最高,达(80.7±7.9)%(P<0.01);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内镜组为10.3%,定向组为18.2%,开颅组为11.1%;病死率分别为0、9.1%、6.7%。GOS预后比较,Ⅱ级以上者在内镜组与定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既有创伤小,又有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的优点,疗效确切,对不需行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病人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1 d复查头部CT示血肿清除彻底。术后肢体肌力明显改善,语言及神志恢复正常。结论 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清除深部脑内血肿,定位精确,创伤小,早期彻底清除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