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作用于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模型,将28只荷瘤小鼠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组及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每组7只。其中,空白对照组:0. 9%Na Cl注射液0. 2 mL/d,灌胃,第1~7天;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200 mg/(kg·d),灌胃,第1~7天;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50 mg/(kg·d),腹腔注射,每周2次;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200 mg/(kg·d),灌胃,第1~7天,吉西他滨50 mg/(kg·d),腹腔注射,每周2次。成瘤后隔天测量肿瘤的最长径及最短径,计算瘤体积。治疗结束次日每组随机选取3只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治疗后第13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所有小鼠,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分别为(5 010±334) mm~3、(3 101±217) mm~3、(3 413±349) mm~3、(2 063±289) mm~3,SUVmax值分别为4. 08±0. 26、3. 53±0. 19、3. 33±0. 22、2. 28±0. 18,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小于空白对照组(P <0. 01)。空白对照组、阿帕替尼组、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VEGF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6)%、(61±8)%、(86±6)%、(29±7)%,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吉西他滨组(P <0. 01),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低于阿帕替尼组(P <0. 01)。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可对Lewis肺癌移植瘤产生协同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对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接受阿帕替尼单药和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卵巢癌患者各20例,参照RECIST 1.1版与NCI-CTC 4.0版标准,结合统计学处理结果对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阿帕替尼组和吉西他滨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2.2%、1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2.2%和47.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较吉西他滨提高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均可耐受;吉西他滨组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对于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尤其是对那些体力评分低,不能耐受联合治疗的患者,阿帕替尼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因此阿帕替尼可作为上述患者的一种挽救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阿帕替尼辅助治疗晚期肺癌相关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肺癌相关M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的32例作为对照组,将接受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化疗的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疾病控制率、总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74-77+81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用于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宁波大学附属鄞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诊断及治疗的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帕替尼组(36例)及吉西他滨组(36例),阿帕替尼组采用口服阿帕替尼方案,0.25 g,bid;吉西他滨组采用静滴吉西他滨方案,每日剂量1000 mg/m~2,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总生存、无进展生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阿帕替尼组ORR显著高于吉西他滨组(47.22%vs 22.22%;χ~2=4.963,P=0.025);阿帕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0(5.0~10.5)个月,吉西他滨组中位PFS为5.0(3.0~8.8)个月,阿帕替尼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HR=0.631,95%CI(0.382,1.043),P=0.046];阿帕替尼组未达到中位生存时间,吉西他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3.8~12.0)个月,阿帕替尼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HR=0.556,95%CI(0.300,1.030),P=0.049];阿帕替尼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30.56%vs 47.22%;χ~2=6.769,P=0.009)。结论阿帕替尼具有较好的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宇 《当代医学》2022,28(10):83-86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1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58).对照组行化疗(顺铂+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用于三线及以上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6例三线及以上治疗使用阿帕替尼或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三线及以上治疗使用阿帕替尼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ERA21-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mPFS长于对照组(94 d比67 d,P=0.020),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68.6%比38.7%,P=0.01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22.9%(8/35),对照组为16.1%(5/3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和CYERA21-1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35),对照组为19.4%(6/3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可控,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YERA21-1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宇 《当代医学》2022,28(8):74-76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阿帕替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点抑制剂]、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采用放疗联合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47),将采用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马冬 《循证医学》2011,(2):81-81
一项由Kindler等领导的在转移性或局部晚期胰腺癌使用吉西他滨/安慰剂或吉西他滨/Axitinib(阿西替尼)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最近公布结果:共632例患者入组,其中研究组(吉西他滨/Axitinib,n=316)的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安慰剂对照组(吉西他滨/安慰剂,n=316)的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吉奥、吉西他滨应用于老年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研究组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利用替吉奥治疗,对照组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治疗。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傅文兰  卢萍  佘莉琼 《医学综述》2014,(7):1329-1330,1333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择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NSCLC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非替尼+吉西他滨+顺铂组和吉西他滨+顺铂组,吉非替尼+吉西他滨+顺铂组给予吉非替尼+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吉西他滨+顺铂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吉非替尼+吉西他滨+顺铂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较吉西他滨+顺铂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吉西他滨+顺铂组患者皮疹、腹泻发生率较吉西他滨+顺铂组显著增高(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