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窄巷青墙,漆门轩宏。朱灯高挑,楹联四壁。大厅曲柜,回廊通幽。阁楼盘悬,深院缩天。花木错落,轻尘不起。古朴中隐现着几分神秘色彩,优雅里蕴藏有文化的积淀。”这便是国内外颇负声誉的百年国药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 富有特色的民族建筑风格 杭州胡庆余堂由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于清同治13年(1874年)。与普通药铺不同,胡庆余堂的设计古朴雅致,布局别具  相似文献   

2.
提起北京同仁堂与杭州胡庆余堂,这两大家闻名全国大江南北的老字号国药店,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他们生产加工炮炙的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都是精心选用各地出产的道地药材为原料,严格遵照古方和正宗传统工艺,一丝不苟地认真加工炮制而成。因其生产销售的各类药品质量优良,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深得广大病患消费者的信任和欢迎。胡庆余堂国药号的创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富商胡雪岩。  相似文献   

3.
在杭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河坊街大井巷上,座落看一座气宇轩昂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乐府——胡庆余堂。 清末“红项商人”胡雪岩在其鼎盛时期,创办了胡庆余堂国药号,它秉承南宋太平惠民利剂药方,精选道地药材,耕制丸散膏丹。因疗效显著,名震天下,被誉为“江南药  相似文献   

4.
胡雪岩在1874年创办杭州胡庆余堂,不久就独步江南,享有“南有庆余堂”的美誉。这固然与其资金雄厚、经营有方相关,但不可忽视的是,他还善于用人,能妥善处理人际矛盾,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以前,杭州的药号经理,俗称“阿大”...  相似文献   

5.
杭州胡庆余堂与创始人胡雪岩近来,随着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通俗小说《胡雪岩全传》在内地一版再版,引起了人们对胡雪岩的普遍关注。早几年在全国放映的台湾电视连续剧《八月桂花香》也重新成了人们的话题。胡庆余堂及其创始人胡雪岩还频频出现在电视《杨乃武和小白菜》、...  相似文献   

6.
今年六月,承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之邀,专程前往观访。胡庆余堂国药号为清同治末年富商胡雪岩创办,地处吴山脚下,高墙深院,回廊飞阁,在全国药业古建筑中属硕果仅存者。现于经营药业之外,专设中药博物馆,展示传统中医药文化史实,桂馥兰香,独具特色。近年通过小说和电视剧《胡雪岩》的传播,影响甚广,已成为当前杭州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参观后,填了"瑞鹤仙"一词。所以选这一词牌,是因其建筑布局模仿白鹤图形,使名称与主题有些联系。但起句之后,填写很不顺手。自周邦彦、辛弃疾作此词牌以来,词调句逗出入较大,似未有定…  相似文献   

7.
杭州“胡庆余堂”,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所创办的中药房。  相似文献   

8.
在杭城屋史文化街区的河坊街大井巷上,座落着一座气宇轩昂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药府——胡庆余堂。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其鼎盛时期,创办了胡庆余堂国药号,它秉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剂药方,精选道地药材,耕制丸散膏丹。因疗效显著,名震天下,被誉为“江南药王”。  相似文献   

9.
金铲银锅     
一个多世纪前,创业不久即因药品所用药材道地、质量上乘而在杭城内外声誉鹊起的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在按古方试制用于镇惊通窍的名贵急救药“局方紫雪丹”时,与其他老药号所出售的紫雪丹一样,颜色不够紫,药效不理想。药号创始人胡雪岩召集诸多名医、药师共同探讨改进方法,众名医也面面相觑,无一良策。一位已做了60余年药的叶姓老药工说,他曾听祖父说过一个绝秘的法子:紫雪丹中有几味药药性太活,遇到铜和铁就会变质变色,要想制出真正紫色的紫雪丹,非用金铲银锅不可!金铲银锅?那得花多少钱啊!众人的目光都盯住了老板胡雪岩。胡雪岩毅然拍板:“为了药效,不惜工本,立即打制。制成的紫雪丹仍按原价卖!”金铲银锅打造好了,紫雪丹的功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杭州胡庆余堂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所创办的中药房。胡庆余堂创业时禀承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精选道地药材,精制丸散膏丹,因药效显著,名震天下,曾被誉为江南药王,与北京同仁堂齐名。如今的胡庆余堂仍盛誉不衰,是中国著名的制药企业之一,也是个占地七亩多的古建筑群,座落于杭州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河坊街大井巷。  相似文献   

11.
<正>胡雪岩是清代的首富,在其鼎盛时期,他拥有一万亩土地,三千万两白银。富甲天下的胡雪岩出身于安徽绩溪乡村中一个相对贫困的家庭,但是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一副侠义心肠,乐于助人。为了实现自己"富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同治末年,他决定在杭州开办一座药店。关于店名,他早就与母亲商量好了,取名庆余堂,全称"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地址就在杭州城医药荟  相似文献   

12.
唐青华 《中成药》2000,22(9):664-665
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是 1870年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的国药老字号 ,其深厚的药业功底尤其是“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顾客乃养命之源”等经营之道深深地根植于民众之中 ;百余年来为民众的疾病治疗、保健、康复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伴随着改革开放 ,百年老号胡庆余堂也焕发了青春 ,尤其近年来 ,在企业管理、企业营销、生产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进入国家国企中药五十强 ,通过了国家GMP认证 ,被列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销售、利润从 1997年来 ,分别以 2 2 % ,92 %速度递增 ,为中药界人士所瞩目。1 企业合并 ,开启变革…  相似文献   

13.
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创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_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吴山北麓,为国内最著名的传统国药号和重点中药厂之一。现有职工970人,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1938年工业总产值和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分别达4200万元和646万元。胡庆余堂制药厂是以生产传统中成药为主的中型企业。常年生产的产品有11个剂型250多个品种。其中胡氏辟瘟丹、古医牌安宫牛黄丸、人参再造丸、  相似文献   

14.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座落在杭州吴山脚下,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一九九一年五月十日试行对外开放,为闻名遐迩的西湖人间天堂增添又一重要的人文景观和学术研究机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系国家“七五”期间重点旅游建设项目,是由国家旅游局、浙江省和杭州市共同投资创建的文化设施。它总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设在杭州著名的百年老药号“胡庆余堂”的晚清工商建筑内。该建筑外观古朴,内涵丰富,三雕艺术精美别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富有江南庭园特色,于美观中更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江南一带,名医众多,药铺云集。本文依据《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古本,仅从胡雪岩与胡庆余堂、胡庆余堂丸散膏丹与清代中药制剂等方面做一粗略探析,藉以说明清代中药制剂和剂型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杭州有家名牌药店胡庆余堂,它的一块匾,写的是两个字:"戒欺"。招牌、匾额,是给顾客看的,一般都是朝外挂的,就象是"顾客至上"、"消费者是上帝"一类标语一样,起招徕顾客作用。而胡庆余堂这块"戒欺"匾,却是向着坐堂经理高悬的,告诫的对象是本企业的领导和职工。据报载,1874年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既不写倒过来的"福"字,也不写横过来的"财"字,以讨个好"口彩"。却亲笔题了"戒欺"二字,作为代代相传的店训。腰缠3000万两白银的胡雪岩百余年来给后人留下的不是金钱,而是"戒欺"这闪闪发光的店规,它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和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1984年11月4日《健康报》第1版刊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庆祝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110周年之际,为中医中药工作的题词,指出“中医中药是门科学,门门科学都无止境。”为这家制药厂题词的,还有姚依林、张劲夫、张爱萍、胡厥文、周谷城、胡子昂、康克清、蔡啸、崔月犁、钱信忠等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胡庆余堂制药厂创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素有与北京同仁堂之并称,曰“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的美誉。党中央领导同志,在日理万机之时为这家药厂提词,这不仅是对胡庆余堂制药厂的关心,更是对全国广大中医中药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遵照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四化建设中,为开创中医  相似文献   

18.
创始于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的童涵春堂国药号,是上海市著名四大国药号中开设最早的一家,距今已有二百十一年的历史。其余三家是雷允上开设于1861年,蔡同德是1882年,胡庆余是1916年,人们习惯上称它  相似文献   

19.
<正>明崇祯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白成率农民军攻入京城,崇祯帝吊死景山,而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继而席卷大明天下,历史进入满清时代。清顺治6年(公元1649年),杭州城中的清河坊新开张了一所"方回春堂"药号。  相似文献   

20.
驴皮胶上海胡庆余堂发迹于浙江杭州。杭州胡庆余堂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年),故很早即在新凉亭设厂熬制驴皮胶。其胶养血止血,滋阴填精,久负盛名,深受病家、医家欢迎。胡庆余堂驴皮胶其质量之优异,与其选料之讲究、制作之精良,相得而益彰。驴皮,乃店家凭本号特殊声望优先从行家成批驴皮中筛选:择青春强壮(皮厚毛浓无脱斑)者,取其精强气旺之义:拣毛色纯黑者,揆“黑”与“肾”在五运同属,取其肾主藏精之意;去其头脚尾,取其品正而质纯也。加工时且将腐肉、附毛及毛根皆双面铲净。故其成胶既优于老赢病退者,又异于单面铲者。若将胡庆余堂双面铲之成品,与单面铲或虽双面铲但留头唧尾者锱铢相较,则泾渭自明:就成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