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减少输液反应,确保输液安全.方法对输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结论减少输液过程微粒污染的环节,建立输液全程监护是保证安全输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与医院感染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静脉输液所致医院感染的环节进行分析。结果主要感染环节是液体污染或变质;配制和输注液体的环境细菌数超标;违反静脉输液操作规程;操作方法不当。结论把好静脉输液的液体关;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减少细菌污染机会;改进输液操作环节,注意静脉输液全程无菌操作,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等,能有效地减少输液反应,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输液反应是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 ,也可称为输液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和空气栓塞。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和寒战。轻者体温在38℃左右 ,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 ;严重者出现寒战 ,高热可达41℃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脉数等症状。1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或输液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1 2…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医院感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过程发生感染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发生的37例输液反应和9例输液静脉炎,从环境、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主要感染环节是病房、治疗室空气污染,治疗室物体表面不洁、无菌操作不规范、配液过程污染、消毒灭菌制度执行不严格,2006年共采集标本数4091例,合格3619例,合格率88.46%。结论加强空气消毒,严格操作规程,做好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制度,定期监测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接华 《工企医刊》2005,18(5):37-38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疚病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是医源性不良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又使其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为能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院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情况,对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输液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与致热原、药物、环境、温度等外在因素有关,又与机体本身的体质、机能状态、免疫功能等内在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加之影响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输液过程具有多个环节的特点,所以,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如液体及药物制备不纯,包括贮运不当,输液器清洗不净,灭菌不完全,操作无菌观念不强,输入液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等等,均有可能使患者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反应。轻者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而严重的输液反应则会加剧病情恶化,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输液反应,是临床上十分重要的课题,结合目前对输液反应有关因素的了解,重在预防可从以  相似文献   

7.
汤颖 《工企医刊》2012,25(4):76-77
门诊对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门诊的患者总数高出住院患者近百倍,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手段直接,且见效比较快而成为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操作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以免发生工作不良输液反应,引起护患纠纷. 1 护理方法制定出静脉输液服务质量标准 1.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用后作到处理毁形.  相似文献   

8.
输液反应是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是医源性不良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又使其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为了能多环节控制和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院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情况,对输液反应的诱发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建伟 《工企医刊》1996,9(2):61-61
发热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输液反应,常致患者高热甚至超高热,病情发展快,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患者机体的严重损害。近年来因输液发热反应处理不当而造成患者死亡病例报告亦日渐增多。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输液发热反应是每个临床医务人员所具备的基本技能。笔者通过6年来临床工作中对所遇到的18例严重输液发热反应的处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9岁。均于输液过程中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以降低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以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流程为基点,对布局、环境消毒、培训监督、优化工作流程、正确处置医疗废物、保洁员的消毒隔离环节实行干预措施,对各环节进行管理.结果 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大大提高,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实行环节管理,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58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58例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近两年发生的58例输液反应从致热原、细菌、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季节、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对输液反应的药液进行热原检测,共有5例阳性;血培养7例阳性;药液细菌培养2例阳性,同一批号未开封药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输液器及头皮针细菌培养和热原检测全部阴性;引起输液反应的药物以中药制剂、大分子物质、血液制品及含K 的药物为主;秋季为高发季节;发生率高的为中老年人。结论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复杂,严格质量控制和无菌操作,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荆武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446-1447
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是门诊护士最常见的护理操作,而输液反应也时有发生,威胁病儿的生命安全,其发生率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减少输液反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试论输液反应的临床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论输液反应的临床因素张志萍输液反应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主要包括2个环节,即输液剂的生产和输液剂的临床使用,前者是主要方面。由于输液反应的首要因素是输液剂的质量,因此卫生部门采取了种种措施,制定了各种法规和条例,以保证输液剂的质量。我院实施G...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而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并不少见。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输液过多或过快反应、空气栓塞、静脉输液药物反应、静脉炎等。其中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输液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危险程度,而且易引起医疗纠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防治工作。本文收集了我科发生的24例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门诊输液相对来说对病情较轻的患者,由于见效快、手续简便、手段直接,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也是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但由于门诊输液室病员比较集中、人员嘈杂,输液安全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输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以免发生各种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16.
段士兰 《药物与人》2014,(5):267-267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输液注射量大、给药时间长、配伍复杂及客观或主观上在输液过程中的失误,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输液不良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损失。方法研究我院2004~2006年3年输液反应病例103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输液反应在三季度发生率高、配伍不当以及输注血液制品时发生率高。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输注速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掌握相关的药理知识,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小儿静脉输液能使药物达到快速、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是小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但输液反应时有发生,轻微的输液反应一般对病人不产生影响,严重的输液反应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而且可能造成急性肺水肿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或终生残疾。静脉输液反应是儿科临床抢救的重要急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解海荣  王翠英  陈丽 《工企医刊》2003,16(1):102-102
输液是一种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医护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环环抓紧,防止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1 输液反应这是临床上最常见、最主要、反应最快的不良反应之一,由热原引起(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及代谢产物,是药理活性极强的一种物质)。热质进入机体后,通过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发冷,发热、寒战、高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同时给予镇静及抗过敏药物和对症处理。查明输液反应的各种原因,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建立热原追踪报告制度,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输液反应的95例患者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主要原因有热原超标;用药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空气污染;无菌观念差、违反无菌操作规程;输液时间过长或速度过快等.结论:输液反应预防应从各环节抓起.包括液体的生产、运输、存贮;应用前认真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配伍禁忌;提倡单剂输液,液体现配现用;输液后严密观察,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杜绝和减少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