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者男性,62岁。因心悸1w就诊。查24h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偶联间期和房室传导时间均固定,其下传QRS波群形态分别呈右束支阻滞和正常形态交替。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2.
1病例简介 患者,女,68岁,冠心病史5年。因心慌、胸闷加重来诊。行24h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附图)示:窦性心律,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均与前一心动的T波融会,P′-R〉0.12s,为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联律间期相等。P′-R呈长短交替,较短的P′-R后继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较长的P′-R后继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由于P′-R长短交替使得其后的代偿间歇亦短长交替。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伴左右束支阻滞型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1岁,高血压、冠心病。因心慌、胸闷1周来我院就诊,体检:心率85次/min,BP 180/105mmHg。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R-R间期720ms,P-R 间期160ms,QRS 时间120ms,V1QRS波群呈宽大的R型,R波伴切迹,Ⅰ、Ⅱ、aVL、V2~V6 S波宽钝,顺传的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箭头处可见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埋藏于前次心动周期的T波中,QRS波群未顺传心室,其后的第1个QRS形态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未顺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揭示三相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8岁。临床诊断:①糖尿病;②高血压。心电图(图1)示: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呈二联律(V1导联P′波清晰)。偶联间期及P′-R间期均相等,下传的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和正常图形交替出现。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性传导。图1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性传导讨论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传导又称为交替性右束支蝉联现象,多发生在左右束支主干之间。通常情况下右束支较左束支不应期略长,当过早的房性激动下传时右束支尚处于不应期,激动只能通过左束支下传,QRS波群则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激动在通过左束支下传的同时,又通过室间隔逆传,缓慢隐匿性激动右束支,致右束支晚于左束支激动,除极结束也晚于左束支,右束支与下一个窦性激动心室之间的距离则短于左束支。根据前周期长,其后不应期长,前周期短,其后不应期短的原理,当下一次房性早搏激动下传时,左右束支的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已趋于一致,故此次早搏下传的QRS波群形态及时间正常。当再一次提早的房性搏动下传时,由于右束支不应期较长,又出现右束支阻滞。如此反复,便形成了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传导[1、2]。房性早...  相似文献   

5.
例1 患者男,28岁,心悸半月。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图1)为MV_5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激动与期前收缩交替出现形成二联律。推测窦性基本周期为0.74—0.78s。提早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略有不同,偶联间期0.44—0.48s。P'_(1、2、7、11)的P'-R间期0.12s,下传的QRS波群形态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0s),为房性期前收缩,提早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呈R型,偶联间期0.42—  相似文献   

6.
邓万俊 《心电学杂志》1999,18(4):225-226
患者女性,92岁.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右位心.心电图(图1)示:V_1导联P波按规律出现,P-P间期0.84s,正常窦性激动的P-R间期固定为0.20s.第3、5个QRS波群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偶联间期分别为0.68及0.60s,第6个QRS波群之后出现一个隐匿性间位性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该期前收缩顺向及逆向传导均受阻,因此在心电图上无从表现,但由于其在房室交接区逆行隐匿性传导,产生一次新的不应期,致使下一个窦性心搏的P-R间期自0.20s意外地延长至0.32s.第10、12个QRS波群亦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分别为0.82及0.80s.V_3导联窦性P波亦按规律出现,可见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呈间歇性二联律,偶联间期逐渐缩短,从0.84→0.80→0.72→  相似文献   

7.
本例窦性P-P间期基本规则约0.94s,P-R间期0.16s,QRS波群呈室上性型,Ⅰ导联ST段水平压低0.1mV,T波倒置,可见频发提早出现P'-QRS-T波群,从EB导联中可见房性期前收缩下传时P'-R间期和QRS形态不一,上行第1个房性期前收缩P'-R间期和QRS形态正常,而第2个房性期前收缩下传时P'-R间期0.28s,R-R间期0.56s,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可能系激动在房室交接区传导延缓,当激动到达左束支时,左束支仍处于相对不应期,而右束支已恢复传导,传导时间互差≥0.04s,属右束支裂隙现象,或房室交接区存在马海姆纤维型预激,下行中两…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1岁.因近半月来咳喘而就诊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血压120/80 mmHg,心率68次/min,律齐无杂音,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遂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每个期前收缩后第1个QRS波群形态时间均正常,从第2个波群开始又恢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偶发室性期前收缩;③偶发房性期前收缩;④不完全性隐匿性右束支阻滞呈文氏现象(图2).  相似文献   

9.
陈瑶  何方田 《心电学杂志》1998,17(4):235-236
例1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V_1导联(图1)最后两次连续出现窦性P波,P-P间期1.14s,频率53次/min;P_(3、5、7)系提前发生,为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其中P_(3、7)为同一源;P_4延迟出现,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一致,可能是房性期前收缩后窦房结起搏点位置改变或心房内差异性传导所致。R_2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值得注意的是QRS波群形态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与正常型两种,前者与心率增快、减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28岁。因心悸、胸闷5天来院就诊。发病前半月曾有“感冒”史。体检:T36.5℃,BP120/70mmHg,心率64次/min,心律齐,心音正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A)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P间期规则,为0.94s,QRS时间0.10s,Ⅱ导联可见第4、8个激动提前出现,P'波及P-R间期与窦性激动相同,但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型,为发生于舒张晚期的房性期前收缩,有完全代偿间期,考虑为右束支3相传导阻滞。注射阿托品1mg后(图1B)可见P-P间期规则,为0.80s,QRS波群全部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治疗后再次复查心电图(图1C)示心率60…  相似文献   

11.
表现为逸搏的室性并行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史10年。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心率72次/min。QRS波群形态有4种:(1)基本QRS波群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2)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为室性期前收缩,(3)期前收缩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颇似室性逸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但“逸搏”无固定偶联间期,Ⅱa的R_9-R_(10)、Ⅱc的R_7-R_8和V_1导联的R_3-R_4是短的异位周期,间期为1.10s,其余的长异位周期是短周期的倍数,(4)窦性与“逸搏”冲动形成的室性融合波(F)。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逸搏形式表现的室性并行收缩(可能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关)。 讨论 通常所见逸搏的心电图表现为:逸  相似文献   

12.
例1 患者男性,8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100次/min时P—R间期0.20s,QRS时间0.16s,MV,导联R波切迹。MV5导联S波增宽,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而民与R7QRS波群呈rSr’型,时间0.10s,房性期前收缩代偿后的P7波下传的QRS波群恢复正常,揭示3相右束支传导阻滞。然而出现房性期前收缩P6波时,  相似文献   

13.
《心电学杂志》2009,28(3):194-194
上、下两行MV1系相隔近2min记录。上行显示窦性基本P—P间期0.92s,长P—P间期1.82s为基本P—P间期的2倍,存在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R′型,时间0.12s,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2′、P5′),其偶联间期相等,下传QRS形态与窦性QRS形态略异,为折返型房性期前收缩伴轻度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可见提前或延迟出现与窦性QRS形态一致或略异的QRS—T波群,如R3、R4、R7、R9,这些搏动的形成有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82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心电图(图1)示:图为V1导联连续记录。P1-P2、P2-P3、P5-P6、P6-P7、P7-P8、P8-P9、P9-P10,其P-P间期固定为840ms,P-R间期固定为200ms,为窦性节律;P4提前出现,且P波形态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4-R4间期为120ms,为房性期前收缩,与其前窦性P波的偶联间期为680ms,与其后窦性P波的代偿间期为1000ms,为完全性代偿间歇。QRS波呈现出窄QRS波(100ms)和宽QRS波(120ms)1:1交替,窄QRS波为正常形态,宽QRS波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电图诊断:淤窦性心律;于房性期前收缩;盂交替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 ,46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一、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 ,心率 88bpm,P- R间期固定 ,时间为 0 .19秒 ,第 3、4个 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第 5个 QRS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为舒张晚期出现的源于右心室的图 1 说明见文内室性早搏 ,代偿间歇完全 ,第 6个心动周期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诊断 :间歇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室性早搏。二、分析在 P- R间期不变的情况下 ,第 3个 QRS波出现右束支传导延迟 ,说明右束支的不应期延长。而在第 5个 QRS波(源于右心室的室性早搏 )后 ,右束支的激动传导得到改善 ,恢复了正常传导。其发…  相似文献   

16.
宽QRS波群可见于室性、房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差异性传导(尤其是心房颤动伴差异性传导),心室内传导阻滞。由于室性及室上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原则不同,故鉴别是室性期前收缩还是室上性期前收缩伴差异性传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通过分析宽QRS波群在aVR导联的形态,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性,8岁。因“心悸3d”来我院门诊。患儿无发热,体检无殊。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总心搏数126029次,平均心室率92次/min,正常顺传的QRS时间约0.06s,可见形态略不同于正常形态的QRS波群(图1A),约0.07s,窦性P波在其之中或之后,在V1近似QS型,但振幅明显小于正常QRS波群(如R8、R13),部分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如R2、R6),偶见室性融合波群(如R15),且两异位搏动的间距存在一最大公约数。异位搏动共计约11502次,占总心搏数的9.1%,提示为频发高位并行性室性期前收缩(部分呈差异性传导及室性融合波群)。偶见突然出现的窦性P波后QRS波群脱落引起的长RR间期(图1B R7’-R8’),经测量,该处窦性P波前后的异位搏动(R4’、R11’)与短异位搏动(R2’、R4’)存有倍数关系,提示此处亦是异位搏动(并行性高位室性期前收缩)的激动发生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高位室性并行心律(可见室内差异性传导及室性融合波群),高位室性期前收缩隐匿性逆传致生理性二度莫氏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图1)示:图为V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72~0.84 s,为轻度窦性心律不齐。P-R间期0.13 s,下传的QRS波群绝大多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上行R4及下行R2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一致(仅S波略深),其前无窦性P波(R4)或无相关窦性P波(R2),为舒张晚期交接性早搏伴轻度室内差异传导。早搏长间歇后第1个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呈正常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R间距1.08 s时,下传的QRS波群正常,R′-R间距0.94 s时,QRS波群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R≤0.84 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不齐;②交接性早搏揭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交接性早搏揭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讨论3相束支阻滞是一种随心率增快而出现的束支阻滞,当心率减慢时束支阻滞消失。发生此现象转变的最低心动周期称为临界周期,即>此临界周期时,束支阻滞消失,≤此临界周期时出现束支阻滞图形。临界周期在不同病例及同一病例不同时期不同,可有一定重叠。本例当临界周期≤0.94 s时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0.84 s时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9.
在基本心搏呈持续性束支传导阻滞或显性预激时,期前收缩。出现间歇性QRS波群变窄的矛盾正常化现象。该现象可由窦性或室上性伴束支传导阻滞,也可预激并发期前收缩QRS波群正常化。其心电图特点及形成机制有多种,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与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20岁,临床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近期突感心前区心悸不适就诊。心电图(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期650~720 ms,提前出现的P′波(Ⅱa条P3、Ⅱb条P1,5,9)为房性期前收缩。在Ⅱa条第1,2、4,5、6,7、9,10、11,12个QRS波,Ⅱb条第4,5、6,7、8,9个QRS波呈二联律型(R1R2),R1形态一致,呈R型,PR1间期160 ms,R2形态多变,酷似室上性或室性期前收缩,但PR2间期固定,时间550 ms,系激动同步循快、慢径路1∶2下传引起的双重性心室反应,R2因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形态多变;QRS波群在Ⅱa条R3,8、Ⅱb条R10呈qR型,前有相关P波,P-R间期固定,时间240 ms,系窦性激动循快径路文氏下传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在Ⅱb条R2,11呈R型,酷似交界性逸搏,但前有相关P′波,且P′R间期固定,时间长达640 ms,是房性期前收缩循最慢径路缓慢下传。此时房性期前收缩致PP间期恰好与快、慢径路的不应期相等或相近,使最慢径路显露出来[1]。QRS波在Ⅱb条R3呈rS型,前有相关P波,PR间期340 ms,可考虑是慢径路前传的反文氏现象或快径路前传的文氏现象,但笔者倾向于前者。最大的可能是由于慢径路不应期短,前1次房性激动(Ⅱb条P1)仍可沿慢径路下行或逆行隐匿性传导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房室结多径路1∶2同步传导致双重性心室反应,快、慢径路传导的文氏现象,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伴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