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程设施防止涵闸扩散钉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防止沿江河涵闸引水灌溉扩散钉螺,在不同流速条件下钉螺沉降运动规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沉螺池加拦网”防螺工程设施的设计,于1992年在应城市王台闸增设了这一防螺扩散设施。通过3年来的实际运行结果及验证性试验初步证实,该设施具有防止钉螺扩散作用。这种设施将为类似涵闸改造提供新的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量化指标价防螺扩散设施的费用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止涵闸引洪灌溉扩散钉螺,在嘉鱼县双益闸外增设了中层取水防螺安全工程设施。我们首次采用卫生经济学中的费用—效益分析法对该设施实际运行结果进行评价。1 基本情况双益闸位于嘉鱼县合镇乡长江南岸江堤上,1962年建成,为单孔圆管式涵闸。每年汛期直接从长江引洪灌溉合镇乡5万多亩农田,灌区人口5万。该闸是我省1987年首次通过拦捞钉螺调查,证实为引长江水灌溉造成钉螺扩散的涵闸之一。为了杜绝钉螺向垸内渠道扩散,我们经过实验室(场)试验,在取得钉螺运动的若干基础理论公式和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根据双益闸外的地理…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已建涵闸防螺工程运转状况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估洞庭湖区不同涵闸防螺工程的运转状况及防螺效果.方法 2000~2001年对洞庭湖区全封堵法、栏网法、沉螺池法和接长降低进水管法4种类型85座改建的涵闸防螺工程进行现场勘察,询问当地血防站近年来对被改建涵闸相关的垸内沟渠查螺情况.并对2种类型14座涵闸进行实地通水试验检测,每闸在通水运行中投放一定数量的染色钉螺,在工程后用40孔/25.4 mm的锥形套网回收.结果现场勘察全封堵法除1处外均已达到封严、封实,垸内排涝、抗旱水利设施调剂到位、垸内灭螺措施已到位的要求.栏网法均因网具保管维护难度大,后期管理不到位而失败.改建的85座涵闸防螺工程,通过4~10年的运行,到2003年被判断为有效的67处,占改建工程的78.8%.通水试验的接长降低进水管法的8座试验涵闸中,每闸运行22~28 h,每闸投放染色螺2 000只,工程后套网回收螺数为0.沉螺池法的6座试验涵闸中每闸运行24~28 h,每闸投放染色螺2 000只,工程后套网回收螺数为0.结论洞庭湖区涵闸防螺改造工程中所采用的全封堵法、接长降低进水管法、沉螺池法均可达到防止钉螺扩散的效果.而栏网法因后期管理、维护难度大而不宜应用.  相似文献   

4.
防止涵闸引水扩散钉螺两种工程模式简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随涵闸引水由外滩向堤内扩散,国内已有不少调查报告;涵闸引水防止钉螺扩散工程的建造,国内也有报道.但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应的防止钉螺扩散工程模式方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将“沉螺池十两层半幅拦网”及“中层取水”防螺两种工程模式简介如下.1“沉螺池十两层半幅拦网”防螺工程1.1设计原理 根据钉螺、螺卵在水  相似文献   

5.
大型灌渠增设阻螺设施防止钉螺扩散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垸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在大型灌渠上增设阻螺设施防止钉螺扩散的综合效益。方法 选择湖北省天门市石龙干渠上游兴建沉螺阻螺设施,并运用卫生经济学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螺情、病情等方面变化的综合效益分析。结果 兴建阻螺设施后,在灌区范围内,钉螺面积和居民感染率大幅度下降;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和新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病人;综合费用效益比为1:9.84,净效益比8.84:1。结论 兴建防螺扩散设施,阻断钉螺扩散途径,形成单元性强的灭螺小区进行治理是垸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控制钉螺减少发病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渠道分支口防钉螺扩散装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有螺干渠分支口防止钉螺扩散的装置,巩固下游灌区的灭螺效果。方法 采用深层过水和设置防旋挡板的原理设计本装置,采用渣屑(钉螺扩散的载体)模拟漂浮试验,观察防螺效果。结果 在干渠放水时,入水支渠口处无旋涡形成,经20次渣屑模拟漂浮试验,均未见渣屑随水漂流进入支渠。结论 本装置可以起到防止渠道钉螺扩散的作用,且构造简单,造价低廉。  相似文献   

7.
汛期江河涵闸引洪灌溉,钉螺可以随水输入垸内渠道,这是近年我省垸内螺情呈回升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调查,我省在14条主要江河水系干堤上,有50座涵闸由于引洪灌溉已造成钉螺扩散。在防止钉螺扩散方面,有的地方在垸内沟渠的小型涵洞过水,采用双层拦网防止钉螺扩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江河涵闸引洪灌溉防止钉螺扩散的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9年7~8月对洪湖市老湾闸进行了拦网防止钉螺扩散试验。  相似文献   

8.
应城市王台闸增设沉螺地加拦网设施防止钉螺扩散取得了明显效益,我们运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基本情况王台闸建于1971年,位于汉北河北岸,为一孔自流排灌涵闸,灌溉面积14674ha,涉及6个行政村。建成后,汉北河外滩钉螺逐年向境内扩散,致使疫区范围不断扩大。为此,1992年由国家水利部投资、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处设计、应城市组织施工,在原闸内增设了沉螺地和两道拦网。分析方法1费用指标1.1设施工程费(含材料、人工费)。1·2设施运行时的管理修缮费。2效益指标指在防止钉螺扩散2年内灌区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层取水式拦螺网防螺效果。方法根据"中层取水"原理,改进拦螺网,在拦网中层设取水口,防止堵塞阻水,并选择有螺河道电灌站进水口及其灌渠进行现场试验。在电灌站进水口不同位置投放染色钉螺,观察钉螺被水泵抽吸情况,评价拦螺网防螺效果,统计拦螺网直接费用。结果中层取水式拦螺网现场拦螺效果达100%,直接费用为11030元。结论中层取水式拦螺网防螺效果好、制作和安装简便,适用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应急防螺和有螺地区电灌站防止钉螺扩散。  相似文献   

10.
为了巩固垸内灭螺成果,为农业引用外河水灌溉开辟一条安全的途径,对三角堤电力排灌站采用改造涵闸工程,防止垸外钉螺随水扩散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防螺效果,随水流入的385只钉螺均被阻拦在过滤沉集池A格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云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阳性螺点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性的规律,对13个阳性螺点7-11年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情况进行了观察。通过环境抽样设框进行螺情调查,并将所捕钉螺全部解剖,检测钉螺自然感染率,每次查出感染性钉螺后均对螺点进行药物喷洒灭螺。结果13个螺点中有12个螺点内发现了感染性钉螺的再现,再现时间距首次灭螺后最短为1年,最长11年,平均5年。再现次数最多的4次。结果显示阳性螺点的疫源性可保持相对稳定。在治疗传染源的同时,应主要消灭阳性螺点,灭螺范围以螺点内定点灭螺效果为佳,且对阳性螺点应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江苏省实有钉螺面积4754.8138万m2,较1995年上升1.41%,其中江湖滩为4503.9839m2,内陆219.7310万m2;山区31.0989万m2。查出阳性钉螺面积519.9299万m2,覆盖7个县(区)14个乡(镇),钉螺自然感染率为0.35%。纵观1981-1996年全省钉螺面积消长曲线,近5年正处于下降段,因此实现“九五”规划仍有可能。但今年出现的全省钉螺面积徘徊,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全省重点仍在江湖滩地区和通江河道,特别要注意江滩地区灭螺的覆盖率和灭螺的质量。提出,每年应灭净上年度钉螺面积的35%以上,才有可能达标。同时提出江苏省的内陆和山区钉螺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今后4年中年平均钉螺面积下降速度应分别在85%和76%以上。尤其是阳性钉螺面积的压缩,直接关系到整个血防成效的考核,应引起重视。除了对江滩散养的耕牛进行反复查治外,应注重阳性钉螺分布调查的工作。提出江滩地区钉螺解剖数量应根据江滩有螺面积、钉螺密度、查螺方法及滩地钉螺的自然死亡率而进行定量确定。  相似文献   

13.
湖区草滩钉螺的分布及统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湖滩钉螺分布的正态性进行讨论,提出适当的统计学方法供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参考。方法1997年3月10日和4月16日连续两次调查钉螺,计算框内活螺数,对其分布特性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每框活螺数不符合正态分布,对其观察值进行对数转换后,其标准差小于均数,偏峰值减小,几何均值与中位数接近,经Shapiro-wilk检验,对数转换后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结论在计算活螺密度时,应将观察值进行对数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1981年以来逐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简称“达标”)的29个县(市、区)钉螺消长情况的纵向监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残存钉螺的分布及消长特点,同时对钉螺监测方法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5.17%的县(市、区)在“达标”后出现钉螺,并且残存钉螺大多(77.37%)出现在“达标”后5年内,最长间隔达12年仍可出现钉螺;“达标”后钉螺消长符合残存螺点螺口消长规律;在历史有螺环境“复现”的螺点多呈低密度小面积,一般与灭螺质量有关,而“新发现”螺点相对面积较大,密度较高,甚至还可出现感染性钉螺,常与钉螺扩散、查漏或漏查有关;螺情监测表明查灭螺质量是出现残存钉螺的主要因素,邻近扩散和外来输入也不容忽视;钉螺监测方法研究显示:“定点查”检出率明显高于“普查”和“轮查”。建议采用不同方法组合进行监测查螺,特别在“达标”后近5年要加强历史有螺环境的监测,远期监测则侧重外来输入。  相似文献   

15.
1个感染性螺点灭螺后11年的螺情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云南大山区阳性螺点灭螺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螺情的监测及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山区1个阳性螺点1次定点灭螺后的螺情进行了11年的考核观察。每次均通过环境抽查设框调查螺情并解剖钉螺以求出钉螺感染血吸虫的自然感染率。结果 11年内共考核10次,结果显示灭螺后3年内查不到活螺,但第4年开始又在原螺点内找到钉螺,至第5年钉螺密度恢复到灭螺前水平,并有感染螺出现,且在未进行第2次灭螺的情况下,其疫源性保持5年未变。结论 阳性螺点的长期监测及消灭对于阻断云南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阳性螺点的监测可每2-3年进行1次。  相似文献   

16.
钉螺水体沉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玻璃筒和玻璃水槽中模拟不同流速水体,对各期钉螺作水体沉降试验,钉螺在静水中呈水面漂浮和水中沉降两种状态;在动水中呈水表漂流、水中沉降悬移、水底推移滚动和扬起悬移等4种运动状态.钉螺在水中沉速与钉螺大小、水温高低呈正相关;钉螺沉降轨迹角度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与钉螺大小呈负相关.钉螺沉降水平悬移平均速度接近平均水流速度.用所测各期钉螺的平均沉速推算不同深度和不同流速水体的钉螺沉降悬移距离,与实测平均悬移距离无明显差异.最小钉螺的最低起动流速在8—16cm/s之间,最低扬动流速在24—32cm/s之间.  相似文献   

17.
枝江县沮漳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湖沼型洲垸亚型流行区的沮漳河西岸枝江段面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分布状况,结果河滩有螺面积214万m~2,共调查9247框,活螺框出现率14.40%,活螺密度0.68只/0.11m~2,感染螺框出现率2.54%,感染螺密度0.042只/0.11m~2,钉螺感染率6.13%。不同环境、不同段面螺情各异。96.89%的钉螺和96.13%的感染性钉螺集中分布在距河堤150m以内的洲滩。从而明确了区域性灭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江滩地区钉螺干预措施的效果,作者通过雷池江滩连续8年观察发现:由于畜粪污染,堤脚柳林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高,人畜接触水套疫水感染血吸虫病;芦苇滩螺口数高,是全滩钉螺扩散的根源;经过8年综合防制,螺情上升势头有增无减。作者建议,从改变不健康行为入手,将每年易感地带灭螺投资用于扶持“以机代牛”,制定江滩地区禁养禁放耕牛的条例或乡规民约,以解决滩地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场调查并分析了钉螺阳性率及阳性螺密度两个指标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意义。认为钉螺阳性率与滩地污染程度呈正相关;钉螺阳性率与阳性螺密度间无相关性。说明钉螺阳性率是反映滩地污染程度的指标,而阳性螺密度则反映滩地的易感性,两者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20.
亚洲和美洲的并殖吸虫的螺类宿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评述涉及全球(非洲除外)的并殖吸虫螺类宿主。58种螺的名录中有67%螺报道于中国。多属圆口螺科(pomatiopsidae)的圆口螺亚科(Pomatiopsinae)的洱海螺族(Erhaiini)或拟钉螺亚科(Triculinae)。文中对一些名称和概念上的问题作了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