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铮  何纯  黄东  张绍宇 《医学综述》2015,(6):1129-1130,1133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入路的个体化选择。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绵阳江油九〇三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4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左胸入路组(183例)、上腹右胸入路组(192例)及颈胸腹入路(5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2年生存率。结果左胸入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上腹右胸入路和颈胸腹入路,且上腹右胸入路也显著少于颈胸腹入路(P<0.05);左胸入路组患者的体力、角色及情感得分均显著高于上腹右胸和颈胸腹入路(P<0.05);但左胸入路组患者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上腹右胸入路组和颈胸腹入路组,而上腹右胸入路组与颈胸腹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较大、病变位置偏低、分期较早的患者建议采用左胸入路手术;病变位置较高、一般情况较好或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可选用上腹右胸入路;颈胸腹入路仅针对胸内无法完成吻合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标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方法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269例贲门癌对所采用的切口、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左胸入路110例,经腹入路113例,胸腹联合切口46例,切除率为88.5%(238/269),联合脏器切除共30例。经左胸切口、经腹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8%(90/110)、84.1%(95/113)和91.3%(42/46),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最高。经腹切口上切缘癌残留率为3.5%(4/113),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5年生存率:经胸切口为30.9%,经腹切口为31.8%,胸腹联合切口为34.8%,胸腹联合切口组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贲门癌的根治,肿瘤浸润食管是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胃底贲门癌的手术径路并观察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收治65例贲门、胃底贲门及胃底癌腺癌经上腹正中切口加左侧小剖胸切除。同期经其他三种手术入路:即单纯经腹、经左胸标准后外侧切口及经胸腹联合切口共54例,其中单纯经腹27例、经胸16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1例。比较改进后手术入路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改进的手术入路治疗胃底贲门癌较经腹及其他三种手术入路有根治率高、术后胸腔并发症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等优势。结论本术式掌握简单,配合术中手术台调节,术野暴露充分,有利淋巴清扫而又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下段贲门癌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组分别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入路和经胸切口入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相当,分别为5.9%、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联合入路组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且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经胸入路组,P〈0.05。结论:胸腹联合切口入路更适用于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可有效清扫淋巴结,降低复发率,且术后并发症较经胸切口入路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方法 2000年2月~ 2004年2月,对269例贲门癌对所采用的切口、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左胸入路110例,经腹入路113例,胸腹联合切口46例,切除率为88.5%(238/269),联合脏器切除共30例.经左胸切口、经腹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8%(90/110)、84.1%(95/113)和91.3%(42/46),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最高.经腹切口上切缘癌残留率为3.5%(4/113),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5年生存率:经胸切口为30.9%,经腹切口为31.8%,胸腹联合切口为34.8%,胸腹联合切口组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贲门癌的根治,肿瘤浸润食管是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食管、贲门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残端癌发生率、手术死亡率等。方法:1990年3月~2008年3月对66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152例,左胸后外侧+左颈部切口150例,左胸腹联合切口76例,右胸后外侧+右颈+上腹切口52例,右胸后外侧+左颈+上腹切1738例,右胸后外侧+颈U形+上腹切口12例,右胸后外侧+上腹切口36例,右胸前外侧+上腹切口137例,右胸腹联合切口8例,右胸腹联合+右颈切口2例,上腹正中切口4例。结果:食管切端癌发生率1.2%(8/667)吻合口瘘5.25%(35/667),术后心、肺、脑、肾并发症11.39%(76/667),手术病死率2.25%(15/667),手术切除667例中姑息性切除489例73.31%(489/667)。结论:右胸、颈、腹三切口可彻底清扫颈、胸、腹各组区域淋巴结,能有效减少切端癌的发生,其三野淋巴结清扫是外科治疗的方向。术中摇床的右胸前外侧切口及右胸腹联合切口,减少了切口,且避免了术中变换体位对病人的打击小,提倡同道试用。贲门癌上腹正中切口因术后切端癌、吻合口痿发生率高应废弃,选左胸腹联合切口为佳。另外,食管CT增强扫描是选择手术入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对270例分为经胸、经腹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手术切除率、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吻合口漏、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为减少切缘阳性率,有6例改为胸腹联合切口.结论 贲门癌手术应选择以经胸微创手术切除为主的手术入路,针对个别情况可选择经腹入路.  相似文献   

8.
孔杰  甘从存  邬显琨  程岭 《河北医学》2008,14(8):917-919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贲门癌经腹切口,经左胸切口,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阳性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结论:贲门癌术前需认真分析病情,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病情允许者经腹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可行性、手术的优点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行三切口根治术、左胸一切口根治术、胸腹联合根治术3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食管癌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3种手术入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P=0.403);3组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2,P=0.253);三切口根治术组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明显多于左胸一切口根治术和胸腹联合根治术组(F=6.931,P=0.017)。结论:三切口手术治疗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具有淋巴结清除彻底性好、不延长住院时间、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优点,对70岁以上心、肺功能无禁忌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可选择三切口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150例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3组:三切口根治术组55例、左胸一切口根治术组50例、胸腹联合根治术组45例,观察3种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转移度、平均住院天数.三切口根治术组、一切口根治术组、左胸腹联合根治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6%(13/55)、24.0%(12/50)、20.0%(9/4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P>0.05);3组转移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切口根治术组、一切口根治术组、左胸腹联合根治术组住院天数分别为(27.56±10.11)d、(26.33±11.54)d、(25.75±9.89)d,3组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856,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三种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活血通腑方防治术后腹腔粘连(PPA)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19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活血通腑方治疗,干预4周,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术后腹痛VAS评分;术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纤连蛋白(FN)水平;术后B超粘连评价;术后1年随访观察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及复发手术率。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治疗组能减少术后第1次排气及第1次排便时间(P<0.01),降低术后7 d及14 d 的VAS疼痛评分(P<0.01),减少术后腹腔粘连形成(P<0.05),减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复发及复发手术率(P<0.05)。组内比较VAS 疼痛评分,对照组术后7、14 d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术后7、14 d与术后3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术后血清TGF-β、FN含量3 d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14 d无显著差异(P>0.05),2组比较,术后7、14 d,治疗组明显修复(P<0.01)。结论 活血通腑方对术后腹腔粘连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DHA)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染毒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34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24)、PQ染毒组(n=55,实际存活24只)和DHA治疗组(n=55,实际存活35只)。PQ组与DHA组:以100mg/kg PQ一次性灌胃;2h后DHA组以20mg/kg DHA灌胃治疗,PQ组与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观察给药后第3,7,14,21天小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计算肺系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TGF-β1的表达;HE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PQ组21d生存率与对照组和D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肺组织中TGF-β1在第3,7,14,21天分别为(467.77±46.52)ng/L、(434.89±48.94)ng/L、(1 410.70±94.07)ng/L、(2 306.89±33.06)ng/L;DHA组一般情况较PQ组好,TGF-β1表达在第3,7,14,21天时分别为(441.54±23.58)ng/L、(443.22±46.83)ng/L、(750.49±29.96)ng/L、(1 554.95±92.30)ng/L,较PQ组差异显著(P<0.01)。随时间推移,PQ组肺泡炎加重,14d始伴随着TGF-β1的升高,肺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以第21天时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DHA组炎性细胞浸润较PQ组少,充血水肿轻,肺纤维化程度较PQ组减轻(P<0.05)。结论:DHA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发挥对PQ中毒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下自体血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瘘口注射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2月宁波市第七医院诊治的90例难治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内科胸腔镜下自体血经PICC瘘口注射封堵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3、5天的疼痛程度评分(VAS)、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每分钟通气量、残气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89,P>0.05)。 结论 内科胸腔镜下自体血PICC瘘口注射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效果肯定,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14.
张小敏  陈娟  常芸  程咏  王秋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700-1704, 1709
目的研究早期下床活动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为术后12~24 h下床活动,对照组为术后24~48 h下床活动。根据早期活动纳入标准对病人进行评估,按首次下床活动规范流程分别对2组病人指导进行下床活动,同时2组均按照下床活动计划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2组术后1~7 d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术后1~7 d的深吸气量,术后第2、4、7天的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术后第1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7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深吸气量术后第1~7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1);氧分压术后第2、4、7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1);二氧化碳分压术后第4天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第2、7天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并且下床活动时间越早,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越低,越能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肝囊性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分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Xu M  Kuerban H  Kong C  Ge X  Zhang L  Wang L  Dong Z  Y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176-179
目的:探讨肝囊性包虫病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和影像学诊断分型。方法:收集1984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039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术前B超,CT(909例)和磁共振成像(MR1,24例)检查资料,对照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检查不仅可检测出包虫寄生部位,类型,大小及性状,并能显示出各种并发症病理形态改变的典型图像,影像学诊断可划分为7型,即单发型(1625例,79.70%),多发型(414例,20.30%),子囊型(1114例,54.63%),钙化型(186例,9.12%),实变型(28例,1.37%),感染型(391例,19.18%)和破裂型(298例,14.62%),结论:首次提出与临床相结合的肝囊性包虫病影像学诊断的分型名称,分型的确定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黄芪丹参甘草等中药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黄芪、丹参、甘草等中药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阻抑作用。方法 将72只SD大鼠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 复制肺纤维化模型,次日随机分为3 组,分别为模型组(n=24) 、泼尼松组(n= 24) 和中药组(n= 24) ,另24 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测定分析各组给药后第7 、14、28d肺组织内羟脯氨酸、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比较各组第28d 肺系数。结果 中药组及泼尼松组各期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及羟脯氨酸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05 或P< 0.01),肺系数明显减少( P<0 .01),肺组织病理学显示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其中中药组优于泼尼松组。结论 黄芪、丹参、甘草等中药联合应用对肺间质纤维化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Infection of the spleen with echinococcus is a rare clinical entity. Because the diagnosis of a splenic infestation with echinococcus is sometimes delayed, large hydatid cysts or pseudotumors may develop, demanding a differential surgical approach to cure the disease.

Methods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10 patients out of 250 with abdominal echinococcosis (4%) were identified to have splenic infestation, either limited to the spleen (n = 4) or with synchronous involvement of the liver (n = 4), major omentum (n = 1), or the liver and lung (n = 1). Only one patient ha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whereas the others showed hydatid cysts of the spleen. Surgical therapy included splenectomy in 7 patients or partial cyst excision combined with omentoplasty in 3 patients. In case of liver involvement, pericystectomy was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Results

There was no mortalit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4 patients. Hospital stay and morbidity were not influenced when splenic procedures were combined with pericystectomies of the liver. Mean follow- up was 8.8 years and all of the patients are free of recurrence at this time.

Conclusions

Splenectomy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of hydatid cysts but partial cystectomy is suitable when the cysts are located at the margins of the spleen. Due to low morbidity rates,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splenic and liver hydatid cysts is recom mend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和分期手术治疗对肝囊型包虫病合并肺囊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一期手术组,21例)和B组(分期手术组,20例),并对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全治愈。A组复发4例,B组复发3例。结论:在肺包虫囊肿合并肝包虫囊肿的处理当中,充分认识术前病情,严格掌握两种手术路径的适应证,严格操作,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入院后立即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溶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14 d;对照组32例,每日10%低分子右旋糖酐液500 ml+尼莫地平4 mg静脉滴注,疗程14 d。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的血清hsCRP水平,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d 7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d14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 7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d 7d、14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两种中段食管癌切除术式对病人肺功能和胃排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比较胃食管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吻合术式与传统的经胸腔主动脉弓前至弓上吻合术式对中段食管癌病人肺功能和胃排空的影响。②方法将40例中段食管癌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和经食管床弓后吻合法治疗。检测病人术前、术后14d的肺功能,并应用放射性核素测定术后病人的胃半排时间。③结果肺活量、最大通气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中期流速以及胃半排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23~9.47,P〈0.05)。④结论弓后法可缩短病人胃排空时间,对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