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调查南昌市职业学校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表对南昌市两所职业学校的438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3.2%的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低、父母为就业决策者是护生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阻碍因素;认为社区护理工作风险小、自主性强,正在接受社区护理学习,认可自己的护理实践技能能胜任社区护理工作是促进因素。[结论]建议有针对性地提高群众对社区护理的社会认同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以及促进社区完善实习和见习就业平台,提高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当前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以期对护生就业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南京市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南京市3所医学院校的335名护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并对部分护生进行访谈。[结果]11.9%的护生表示非常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72.5%的护生表示可以考虑社区护理工作,不同学历护生之间社区就业意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就业意向护生对社区护理现状满意度、对社区发展前景的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个人发展空间已成为护生社区就业关注的第一要素,其次是工资待遇。[结论]对社区护理了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护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对社区就业信息的了解,教师应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高校应建设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社区应提供护生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3.
谈学灵 《护理研究》2011,25(31):2857-2859
[目的]了解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社区护理教学改革及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高校护理毕业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表对281名本科、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66.9%的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本科、专科护生的就业意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0.24);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主要原因是其发展前景好,而不愿意从事的主要原因则是对社区护理不感兴趣;护生对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态度、对社区护士地位的认识以及自评的从事社区护理的能力会影响就业意向。[结论]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相对较高,传统的就业观念正逐渐发生改变;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谈学灵 《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857-2859
[目的]了解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社区护理教学改革及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高校护理毕业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表对281名本科、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66.9%的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本科、专科护生的就业意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8,P=0.24);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主要原因是其发展前景好,而不愿意从事的主要原因则是对社区护理不感兴趣;护生对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态度、对社区护士地位的认识以及自评的从事社区护理的能力会影响就业意向。[结论]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相对较高,传统的就业观念正逐渐发生改变;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迪  吉文晶  丁亚媛 《护理研究》2008,22(31):2848-2849
[目的]了解当前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以期对护生就业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南京市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对南京市3所医学院校的335名护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并对部分护生进行访谈. [结果] 11.9%的护生表示非常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72.5%的护生表示可以考虑社区护理工作,不同学历护生之间社区就业意向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1).不同就业意向护生对社区护理现状满意度、对社区发展前景的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个人发展空间已成为护生社区就业关注的第一要素,其次是工资待遇.[结论]对社区护理了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护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对社区就业信息的了解,教师应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高校应建设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社区应提供护生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西安市中专、大专、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西安市2015年7月毕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应届护理专业学生1 062人,应用《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中专、大专和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结果]中专、大专、本科护生中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人数分别为358人(78.5%)、312人(58.8%)、45人(60.0%)。不同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6,P0.001)。[结论]中专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向最高,其次是本科、大专护生,应针对不同层次护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不同,优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区护理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向中存在的问题,为社区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了解某医学高等学校17名即将毕业的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应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了解到护生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真实心理并归纳出影响护生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相关因素。[结论]护生从事社区护理意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自尊及受人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吸引护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应在完善社区护理体制的基础上,加强社区护理教育,引导学生对自我及社区护理的全面认识,提高护生的社区护理意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简称高职护生)的社区护理认知状况、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状况及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自我评估状况。[方法]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不同教育层次424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口护理层次护生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得分最高;对口护理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率最高;普通专科护理层次护生在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及总得分的分数最高,对口护理层次护生在人际沟通能力得分最高。[结论]护理教育者应做好社区护理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完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促使护生拥有多元化的择业机会;加强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岗位培训,培养高质量社区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实践-研究-服务相结合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5级护理3班55人为试验组,2015级护理4班52人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实践-研究-服务相结合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试卷考核的方式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评价两组护生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结果]两组护生笔试成绩和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老师均认为试验组综合表现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生对学习兴趣、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自主学习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实践服务能力方面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践-研究-服务相结合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上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利于社区护理教育改革,利于培养综合型、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张淑艳  张德甫 《全科护理》2010,8(31):2904-2905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行性,建立卫生学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赢的模式。[方法]对548名护理在校生进行社区实践的安排,并分阶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对社区实践满意度较高,并对社区就业的态度,有所改变;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居民对护生的社区实践满意。[结论]护生进行社区实践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对其就业选择有一定影响;护生在社区实践有效缓解了社区护士不足的压力,并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其所需的健康知识;护生的社区实践可以达到双赢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及就业意向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护理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不同年级、不同教育层次的护生1 22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不同教育层次和不同生源地的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与就业意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职护理院校要加强社区护理实践教育和社区就业指导,提高护生社区护理认知程度和社区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设问卷对吉林省255名护理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并对部分护生进行访谈。结果:对社区护理的认知不同的护生,其社区就业意向有统计学差异(P0.01);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的护生,在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和理想就业意向两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农村生源地的护生更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结论 :多数护生对社区护理不太了解,就业意愿不高,理想就业意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郭晓娟 《全科护理》2013,11(3):272-273
[目的]探讨护理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法,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护生的就业需求。[方法]以《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教学作为研究课程,将2008级统招护理本科生54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将2009级统招护理本科生52人作为实验组,采用适应就业需求的考核方式,对两种不同考核方式下的护生综合能力进行比较。[结果]综合评价中实验组护生的软技能、临床实践技能、总评价及各项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实习2个月后,实验组护生的病人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适应就业需求的护理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护生就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护生专业认可度、择业观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端正就业心态,进一步提高其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择在陕西省内实习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护生533人。运用自编"高职护生专业认可度调查问卷"、"高职护生择业观调查问卷"对护生专业认可度、择业观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结果]58%护生自己挑选就读护理专业;80.5%护生喜欢护理专业。求职过程中,10.1%的护生认为学习成绩是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51.6%护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一般;有57.4%护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个人发展前途;护生还期望得到就业体验、素质拓展等方面的指导。[结论]高职护生护理专业认可度较高,期望通过学习真正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术。在择业观方面,能认识到目前高职护生的就业压力,在择业时以个人发展前途为优先考虑因素。但还存在获取求职信息的途径比较局限、就业选择范围比较狭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浙江省高校本专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护理教育及护生的社区就业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浙江省4所高校本专科护生665名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90.1%的本专科护生首选综合性大医院就业;18.2%的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不同类别的护生在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生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亟待加强相关教育;护生就业观念局限;专业发展空间、经济利益、就业压力等均影响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教育层次护士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及就业意愿,为促进高校社区护理教育改革,发展社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821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观认识及社区护理的就业意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影响护生选择社区护理作为就业意向的因素有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已学习《社区护理学》课程的护生较未学习的护生对社区护理知识的认知得分高。结论在校护生对社区护理知识整体认知不足,就业于社区的意愿不高。学校应加强指导,改善社区护理实践环境,并适当开展职业指导以培养护生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高校不同民族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识和就业意向,为目前的新疆地区护理专业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新疆高校不同民族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所高校536名护理本科、专科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并对部分护生进行访谈。[结果]不同民族护理毕业生的专业认可度都不高,汉族本科生和少数民族本科生以及汉族专科生和少数民族专科生专业认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最愿意去省、市级医院,汉族本科生和少数民族本科生就业意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专科生和少数民族专科生就业意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汉族本科生和少数民族本科生,汉族专科生和少数民族专科生之间都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教育应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以期为社区护理教学及护生的社区就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33名护理本、专科应届毕业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5.11%的护生表示毕业后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本、专科护生之间社区护理就业意向(x2=5.129,P〈0.05)、理想就业意向(x2=13.4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生源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接受度高于城市护生(x2=19.580,P〈0.01),不同社区护理就业意向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373,20.486;P〈0.01);个人发展空间和机会为护生就业关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经济收入与福利以及工作的聘用制度;护生就业决策自主性不高。结论地方院校护生社区就业积极性较高,但就业期望值较高。护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学校应加强护生尤其是专科生的社区就业指导,并进行社区课程体系改革,社区应提供护生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情境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三峡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护理本科1班学生为观察组,引入以情境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模式;以2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了解观察组护生对情境为导向的护理数学模式的评价。[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以情境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模式能促进教学改革和考试方式改进,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创新能力及风险意识等。[结论]以情境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教学切实可行,能较好地帮助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社区见习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校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抽取2个班共计112名护生为观察组,2个班共计116名护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学习之后,两组护生全部安排到不同社区进行社区见习,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护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P0.05)。观察大多数护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自学能力(82.14%),增强学习兴趣(83.04%),并能增加对社区护理的成就感(75.89%),希望以后能继续开展此类教学改革(77.68%)。社区见习后回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在沟通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和保健指导能力4个方面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翻转课堂结合社区见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和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同感,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并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