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nders与Katz等首先以人胚腎細胞分离出麻疹病毒,他们最初将分离的5株病毒(包括Ed株)經人胚腎細胞传2~23代时試图适应于鸡胚及鸡胚細胞,但未获成功,以后将Ed株再經人羊膜細胞28代、鸡胚6代始成功地适应于鸡胚细胞,这为麻疹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1958年Smorodintsev等分离的列_4株及1950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分离的沪191株亦大致是遵循上述一系列传代过程并适应于鸡胚細胞而制备活疫苗  相似文献   

2.
自1960年以来,国内外文献相继报导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种于易感儿,可使其血清抗体阳转率与预防效果达95%以上,且其临床反应较自然麻疹者显著减轻,但仍有80%左右的发热反应,其中一部分则为高热。采用減毒活疫苗合并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的联合免疫方法,则可进一步降低疫苗接种的发热反应与发热率,这种联合免疫方法应用于患有脑炎后瘫痪症、营养不良症、先天性心脏病、结核病、支气管哮喘等体弱的麻疹易感儿,亦证明其安全有效。为了开展本地区麻疹疫苗预防注射的工作。我们在1962年12月曾应用我校传染病研究室(原微生物研究所)自制的麻疹減毒活疫苗加用胎盘球蛋白,对杭州市三个幼儿集体单位进行接种,并观察其效果。兹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4):524-530
麻疹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应用减毒活疫苗以来,儿童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在天花灭绝后,WHO已将麻疹列为计划消灭的传染病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各种减毒活疫苗和其他微生物载体的麻疹病毒疫苗也相继问世。同时,几十年来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运用表明了其安全、高效,目前也被广泛用作重组麻疹病毒(rMV)载体平台,并已被应用于预防病毒感染,溶瘤等医学研究领域。现对rMV的功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深入研究重组麻疹病毒的溶瘤机制和进一步完善重组麻疹病毒载体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6例麻疹患儿血液接种原代人胚肾细胞分离出4株病毒(M76-1、M76-5、M76-6、M76-7)。经鉴定其抗原性与沪191株及列4株麻疹病毒一致。采用低温(31±1℃)培养及大剂量病毒(约3×10~(6)TCID_(50))感染法将这4株病毒从原代人胚肾细胞适应于鸡胚细胞获得成功。其中2株制成鸡胚细胞减毒活疫苗接种159名易感儿童,其临床反应轻而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高度减毒721株麻疹活疫苗的临床反应和免疫性研究结果。我们用721株麻疹病毒在鸡胚细胞中连续传递的不同代数所制备的疫苗,先后共接种43名麻疹易感儿。其中721株鸡胚细胞34和59代疫苗、84代疫苗,分别接种8名和26名易感儿。另外,对721株鸡胚细胞84和721株DH_2两批干燥疫苗,在4℃分别保存29个月和30个月之后,接种易感儿仍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用列4株麻疹病毒在初代人羊膜细胞,鸡胚羊膜腔或鸡胚细胞中传不同代数后,制备疫苗接种易威儿,进行临床反应与血清抗体观察的结果。共应用了羊膜系毒种的三个不同代数(HAM45,57,69),绥羊膜45代后适应鸡胚的毒种的四个不同代数(CE12,CE16,CE20及CE24),经羊膜47代后适应于鸡胚细胞的另一系(HAM47CEC8—11)及经鸡胚15代后适应于鸡胚细胞的另一系(CE15CEC7—9)毒种,共计15批疫苗,接种了241名易感儿。根据观察结果,认为已初步获得了两类进一步減毒的毒种:其中一类以HAM47CEC系为代表,其免疫性较强,临床反应似较国外报告过的鸡胚细胞毒种为低,但仍不够稳定。另一类以CE20—24及CE15CEC系为代表,其反应已相当于国內外合用丙种球蛋白的水平,但免疫性较弱。结合以上观察,对影响反应与免疫性的某些因素如疫苗批号,接种剂量,保存时间等,疫苗接种后的隐性感染,合併症与偶合症,不同抗体测定方法以及抗休的持久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对理想的麻疹疫苗株的标准以及为了达到这个标准所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自1965年普遍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目前已成功控制了该病的大流行,太原自2005年开始麻疹发病率较往年明显增高,作者对我院近年麻疹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一个人出了麻疹后,一般不再出第二次。这说明出过麻疹的人,对麻疹产生了稳固的免疫力。为了对付这种病,人们开始改造麻疹病毒,让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在不同的宿主细胞内连续传代,减弱其使人发病的能力,而保持其使人产生免疫力的能力,造出了麻疹减毒活疫苗。目前我国已能大量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麻疹减毒活疫苗。现在广泛使用的有长春_(47)、上海_(191)及北京_(55)麻疹减毒活疫苗。这种活疫苗,实际上是一种经人工方法减弱了毒力的活麻疹病毒,它怕热耐冷,接种一次即可产生免疫力。据初步观察,其免疫效果可持续5年左右。  相似文献   

9.
腮腺炎病毒Enders疫苗株和M_(56-1)强毒株在鸡胚内繁殖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经SDS-PAGE分析,表明两株病毒的SDS-PAGE图谱有差异。两株病毒均有6~8条多肽,分子量范围Enders株为145K~37K(VP_1~VP_8),其中VP_1、VP_2、VP_3是糖蛋白;M_(56-1)株为76K~36K(VP_1~VP_8),PAS糖蛋白染色未显示出糖蛋白。  相似文献   

10.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965年我国普遍施行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下降,但近年所见似有增多,据我院儿科2004年1月~2007年5月统计,共诊治麻疹患儿30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甲肝减毒活疫苗作为发展中国家首选控制甲型肝炎流行的特异性预防手段,已在我国大面积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H_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在我国现场应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为进一步评价H_2株甲肝疫苗(下称甲肝疫苗)的使用效果及经济效益,现将浙江省椒江市连续6年在1~15岁儿童中普及接种甲肝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及成本一效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965年我国普遍施行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下降,但近年所见似有增多,据我院儿科2004年1月~2007年5月统计,共诊治麻疹患儿30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多见于小儿,易并发肺炎。近年来由于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用,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腮腺炎病毒Enders株和M_(56-1)株的结构蛋白经SDS-PAGE后,用~(125)I分别标记VP1-4,酶解并进行肽图分析,结果两组病毒VP1-4肽图差异明显,表明毒株间编码结构蛋白的基因不同。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麻疹病毒表面有二种抗原一血凝素和溶血素。感染野毒株或接种减毒活疫苗后,机体都能产生相对应的特异抗体,即HI(血凝抑制抗体)和HLI(溶血抑制抗体)。已往,评价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调查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以及研究麻  相似文献   

16.
现用的斑疹伤寒鼠肺灭活疫苗,已被证实安全有效;但需经多次接种后始可达到予期的免疫效果。鸡胚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亦较好,但因精制不够彻底,仍含少量鸡蛋白成分,往往造成接种性过敏反应。“E”株活疫苗也因有一定的反应原性,未能推广。此外尚有用“E”株活疫苗加入强毒的 Breinl 株可溶性抗原,称为“E”株联合活疫苗(Yablonskaya,1964)。此种疫苗经一次免疫即可获得显著效果,而且反应轻微,但因疫苗中仍有微量鸡蛋白成分,致敏原性并未消除;加之难于贮存运送,每易造成立克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麻疹野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源  李平  侯铁军  孙亚辉  关蓉晖  姬亦昕  王枫 《医学争鸣》2006,27(21):1953-1955
目的:研究西安市流行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及特征. 方法:采集3 d内出疹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提取病毒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的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的450 bp的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 结果:采集咽拭子标本13份,分离出麻疹病毒8株,分离率62%;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 结论:H1基因型麻疹病毒是西安市麻疹病毒的优势流行株,与全国麻疹病毒流行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麻疹病毒和SSPE病毒均能在人肺二倍体细胞培养上诱生干扰素,麻疹病毒不同毒株的诱生能力不同,以LM株的能力最强,对干扰素也最敏感;人β干扰素对两种病毒的抑制作用均大于人α干扰素;用放射免疫沉淀和SDS-PAGE方法观察表明,α干扰素在Vero细胞培养上对麻疹病毒N-465株的作用,主要是阻断其M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据《The Lancet》1997年350卷第9080期报道 有关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目前尚存争议。有人报道,儿童期感染过麻疹病毒者,其日后患IBD特别是Crohn病的危险性增高。为了了解免疫接种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与患IBD的关系,英国的Feeney等人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Vem,sLAM细胞培养技术,分离鉴定麻疹病毒。方法Veto/SLAM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标本,于5%CO2条件下培养,出现典型融合性细胞病变(CPE)者为阳性,盲传3代后仍无病变者,为病毒分离阴性。应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麻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别检测、研究、分析。结果应用Veto/SLAM细胞,首次分离鉴定出的甘肃省麻疹野病毒流行株,其基因测序属H1a基因型,是本土麻疹野病毒流行株。结论Veto/SLAM细胞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应在麻疹病毒分离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