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具有完整记录和随访结果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Chlid-Pugh、MELD及MELD-Na分值,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生存3个月的准确性。结果 96例患者3个月内有25例患者死亡。死亡组的Child-Pugh、MELD及MELD-N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1);MELD-Na和MELD评分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AUC均大于Child-Pugh(P0.001,P0.01),MELD-Na和MELD评分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是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一个较好指标,其准确性优于Child-Pugh分级,但与MELD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计分及MELD-Na模型评分(MELD-Na^+)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计算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Child-Pugh及MELD-Na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3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Na评分(24.1±2.5)与生存组(15.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0.825)〉MELD评分(0.779)〉Child-Pugh分级(0.626,P〈0.05)。结论 Child-Pugh计分、MELD计分和MELD-Na计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模型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韩雪晶  肖烨  孙旻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187-1189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Na模型评分、MESO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MELD-Na、MESO指数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115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34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MESO指数均高于生存组(P〈0.05),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SO指数〉MELD-Na〉MELD(P〈0.05)。结论MELD、MELD-Na、MESO指数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SO指数对短期预后评估效率优于MELD-Na.能更准确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65例具有完整住院资料和随访结果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者人院后首次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的能力。结果 3个月内有58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CTP及CrCTP分值(分别为22.15±5.67、31.45±8.50、11.60±2.70、12.72±2.54)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2.35±3.56、17.24±4.75、8.73±2.35、9.05±2.50)(P〈0.01),两组在MELD分值和CTP分级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868、0.758、0.794,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评分(P〈0.05),MELD与MELD-Na、CrCT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MELD-Na、CTP及CrCTP模型均可有效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即CrCTP评分可以提高对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Logistic模型及3个传统肝硬化预后模型(MELD模型、MELD-Na模型及CTP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及1年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住院且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完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1086例,记录1086例患者入院第1天的MELD-Na、MELD、CTP积分,随访患者在3个月及12个月内生存情况。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内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并建立Logistic模型;应用ROC及其AUC比较Logistic模型、MELD-Na、MELD、CTP评分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4种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及1年内预后预测均有较好价值。Logistic模型在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预后方面优于MELD模型及CTP(P<0.05),与MELD-Na模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UC大于MELD-Na模型;Logistic模型在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预后方面优于CTP(P<0.05),与MELD-Na及MELD模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AUC大于MELD-Na及MELD模型。结论4种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3个月及1年预后情况,Logistic模型、MELD-Na模型优于CTP,其中Logistic模型预测该类患者预后的AUC最大。  相似文献   

6.
郑盛  杨晋辉  唐映梅  刘海  尤丽英 《肝脏》2012,17(6):385-388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MESO指数评分系统以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30例,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四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68例,生存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2.34±4.36、24.26±5.45、1.62±0.23和37.59±6.97,死亡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7.76±5.28、30.11±6.19、2.05±0.1 8和46.65±7.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5,0.000,0.003)。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在判断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56、0.857和0.84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9~0.897、0.754~0.893、0.760~0.898、0.781~0.906,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准确的预后判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7.
23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柳  范竹萍 《肝脏》2009,14(1):11-13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应用CTP、CrCTP、MELD和MELD—Na模型进行评分,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并运用Z检验比较各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30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死亡组患者的CTP、CrCTP、MELD和MELD—Na分值(分别为11.47±2.46、12,47±2.05、19.70±6.71、27.97±10.79)与生存组(分别为8.73±2.03、8.95±2.13、10.92±4.74、14.48±6.5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P、CrCTP、MELD和MELD-Na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822、0.873、0.870。结论CTP、CrCTP、MELD和MELD-Na模型均可有效预测我国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MELD评分在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方面优于CTP;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即CrCTP评分可以提高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准确性;MELD-Na模型未显示比MELD更佳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MELDNa、MESO模型对评估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对2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在3、6、12个月的预后,分别应用MELD及MELD-Na、MELDNa、MESO模型进行评分,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生存不同时间的准确性.依据ROC曲线的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采用正态性Z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比较用Log rank检验.结果 212例肝硬化患者3、6、12个月内分别死亡46.56、87例.随访3、12个月中,死亡组患者的MELD、MELD-Na、MELDNa及MESO评分均高于生存组患者(P<0.01).判断患者3、6个月预后,四种模型的AUC均在0.8以上,其中MELDNa(0.846,0.869)及MESO(0.831,0.850)与MELD(0.812,0.8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患者12个月预后,MELD、MELD-Na、MELDNa、MESO的AUC值分别为0.774.0.775、0.786、0.777,各模型之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四种评分系统均可有效预测12个月内可能生存或死亡的患者(P<0.01). 结论 MELD及其联合血清钠模型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MELDNa和MESO对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优于MELD.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Na评分(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钠比值(MESO指数)、Child-Pugh(CTP)分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指数及CTP分值,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MELD—Na评分、MESO指数和CTP分值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并获取最佳临界值。结果在随访的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MELD、MELD—Na、MESO及CTP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在判断患者3、6及12个月生存率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与MESO指数、MELD评分及CTP分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O.05)。而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Na评分、MESO、MELD及CTP均能较好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其中MELD—Na仍是以上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中最具优势的评分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个月及1年内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病历资料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65例并随访1年.将患者分为低钠血症组与血钠正常组,记录每例患者入院第1天的MELD-Na、MELD、Child-Pugh评分,随访患者在3及12个月内的再出血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Na、MELD、Child-Pugh评分三者预测再出血风险的准确率,并应用正态Z检验对三者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MELD-Na和MELD预测患者3个月内再出血风险的AUC分别为0.825和0.779,预测1年内再出血风险的AUC则分别为0.842和0.802,均高于Child-Pugh评分(0.678和0.634,P值均<0.05),但MELD-Na和MEL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及MELD均能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且均优于Child-Pugh评分.MELD-Na弥补了MELD的部分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