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韩景献教授应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帕金森病取得较好的疗效,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整体三焦气化失司密切相关,治疗应疏调三焦,补益气血,化痰除浊,兼滋补肝肾,濡养筋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医案分析,见病知源,体现经方通过肾主水、脾胃运化水谷、三焦为水道等脏腑功能,和利水、祛风、理血、调气等多法治水:越婢汤疏通外三焦治水,兼祛风清热;五苓散疏利内外三焦水道,兼调气布津;真武汤扶肾阳治水,兼散寒湿;牡蛎泽泻散去菀陈莝,消积聚之痰湿而利水;当归芍药散理瘀血而消肿;栝蒌瞿麦丸运转中焦脾胃制水,兼凉上温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本虚标实,证候复杂,但总体不离虚、瘀、风、火、痰、郁,且临床症见多端,具有阶梯样变化的特征。其发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该病应从调理三焦入手,重视调理三焦之气,以调为主,兼以补益。  相似文献   

4.
肾病的中医病机复杂,过程多变,兼变证颇多,病变又常涉及多个脏腑,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三焦气机逆乱,正气虚衰而浊毒肆虐。和解法切中肾病寒热虚实错杂、气机逆乱的基本病机,疏解少阳三焦之枢机,恢复脏腑正常的升降出入,助正达邪,在中医治疗肾病中应用颇广。临床应用以和解少阳、通利三焦为正治,或兼用"分消上下",或兼用"通下"法,或兼用"凉血化瘀",治疗多种肾病常获显著疗效。从少阳三焦病机与肾病病机的关系、和解法治疗肾病的历史沿革、和解法治疗肾病的临床应用要点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介绍曹式丽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曹师认为本病发生多以湿热为病机关键,清利湿热为治疗本病主线。临床需从整体出发,重层次,明机理,适时机,辨虚实,求重点,畅三焦,兼化瘀通络,以提高整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晓梅  姜良铎  肖培新 《中医杂志》2018,(24):2151-2154
三焦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津液的通道,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即存在有形无形之争论。随着现代医学对肠系膜、胸腹膜及淋巴系统间质组织等认识的加深,认为三焦系统贯穿上下,调节营卫之气和水液的升降出入,是上下兼表里的枢纽,也是脏腑病变通过三焦传变转移、多脏同病脏腑同病的枢纽。提出可通过疏利三焦治疗多脏同病、脏腑同病,如多脏器衰竭、免疫疾病等。  相似文献   

7.
胃痞病是指心下、胸膈堵塞满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的一种疾病。田元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胃痞病的病因为外邪入里、饮食劳倦、情志不节,病机为三焦气机不畅,病性属虚实夹杂,日久可痰瘀并见。田师认为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根据三焦之特性,治疗上主张降上、平中、和下,以理气为主,兼化痰瘀,顺势消痞。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武权生教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以调经为本,辨证从三焦、脏腑入手,强调标本同治,以调理肝、脾、肾为主,疏肝、健脾、温肾为治疗大法,兼以疏散肺热,解表透疹,通过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武权生教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以调经为本,辨证从三焦、脏腑入手,强调标本同治,以调理肝、脾、肾为主,疏肝、健脾、温肾为治疗大法,兼以疏散肺热,解表透疹,通过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选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桂苓甘露饮加减,将清解暑热易为解表化湿兼以清热之方,三焦分消,淡渗利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彭建中教授运用疏调三焦法治疗慢性肾病的经验。方法以三焦辨证法为指导,分析郁热或湿热通过三焦导致机体病变的过程,制定以疏调三焦法治疗慢性肾病。结果正确的阐述了慢性肾病从三焦辨证的全过程,确立了疏调三焦法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性。结论疏调三焦法开郁闭以散邪热,消阻滞以除湿热,可有效治疗慢性肾病过程中三焦不通所造成一系列问题,在慢性肾病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军教授根据其临床经验将汗证分为气虚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湿热内蕴4型。本病患者常因不重视,以致虚实兼见或者相互转化。谢军教授在坐诊中多遇湿热内蕴型为主的汗证患者,其通过灵活运用三仁汤治疗湿热内蕴型汗证,根据患者三焦湿邪的偏盛情况对此方进行加减,以达到通畅三焦气机,清利三焦而止汗的目的。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鸣鹤教授认为白塞病病机为湿、热、毒、瘀、虚,热毒是其病机关键。湿热可分为上中下三焦,中焦湿热是疾病的起源,祛除中焦湿热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治疗上主张辨证论治,清热解毒贯彻始终,活血化瘀、滋阴清热、收肌敛疮治疗兼症,同时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本草类文献整理归纳分析,探讨调理三焦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属性特点,为临床治疗三焦疾病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焦”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本草类中关于三焦的中药,筛选明确记载具有调节三焦功效的中药,采用Excel表格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统计各味中药出现的频数,并对其调节三焦功能、记载年代、功效、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初步归纳出具有调节三焦功能中药的特点。结果:共筛选出91味中药。其中,通行三焦之气的中药材共31味;通调三焦水道功能的中药共10味;清三焦之火的中药有28味;具有补三焦功效的中药共19味,包括补气药、补阴药、补阳药、安神药、固精缩尿药以及清热药;治疗三焦血病的中药3味,为硇砂、凌霄花、忍冬藤。记载调理三焦中药的文献以明清时期居多。从四气来看,治疗三焦病的中药药性以温性、寒性药为主。从五味来看,药味频次较高的分别是甘、苦、辛。从归经角度看,治疗三焦中药以肺、脾、肾、胃、肝、心经居多。调节三焦功能主要包括畅达三焦之气、清三焦火(热)、补三焦、通利三焦水道、治疗三焦血病。结论:以三焦为依据治疗疾病的文献以明清为主,调理三焦的中药在四气、五味、归...  相似文献   

15.
CRF尿毒症期病机为脾肾衰败,浊郁壅塞三焦,脾肾衰败为本,浊邪雍壅塞三焦为标。指出证型虚实兼杂占多数,单纯正虚少见,邪实以水湿为多,正虚以脾肾气虚阳虚为主。研究表明,中医药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降低体内多种毒素的水平。从病因病机及证型方面来看,历代医家大多认为,CRF尿毒症期病机为脾肾衰败,浊邪壅塞三焦,脾肾衰败为表,浊邪壅塞三焦为标。认为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努力深入、系统地探讨中医药治疗的机理。应重点开发用药方面,药效学稳定、药理毒理明确的中药剂型。这些都是今后中医药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腔、缝隙腠理等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剖析三焦的形态结构。在功能方面,从《黄帝内经》的“决渎之官”“中渎之腑”“传化之府”到《难经》的“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历代医家大多立足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探讨营卫、少阳、五脏、命门相火、温病等与三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仲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少阳病兼水饮内停的病证,病机特点为少阳枢机不利致三焦决渎失职,进而导致水饮内停。笔者在原方中加入半夏、杏仁、五味子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病证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方中以黄连泻心火为君药,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泻肺火为臣药;黄柏泻肾火为佐药;栀子泻三焦火为使药;全方泻火解毒、清化湿热,主要用于治疗三焦热盛证,症见壮热烦狂、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笔者常用本方治疗火毒之证明显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每获良效。现将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明确诊断病理类型对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中心病位总在肾,但与肺、脾、三焦等多脏有关,常表现为本虚标实。本病在治疗方面以健脾补肾、行气利水为主,或兼以宣肺调肝,也常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疏利三焦等治法。临床中应重视风邪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同时强调标本同治、分期论治。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对本病治疗有效,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毒增效,有利于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著脏腑分论篇中,将霍乱归属于膀胱腑,与后世脏腑辨证理论不同,十分耐人寻味。故从霍乱的病因病机与主症兼症方面论述霍乱与三焦的关系,并从霍乱与三焦、三焦与膀胱腑的相关性角度探讨孙思邈将霍乱归属于膀胱腑,列于三焦病症之后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