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南海狮山片区乳腺增生患者中医体质的调查,了解乳腺增生患者的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趋向性。方法:选取我科诊疗的乳腺增生患者440例,采用王琦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表,对其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了解该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趋向性,为探讨体质偏颇与乳腺增生易感的相关性提供依据。结果:在所有被调查的患者中有单一体质及多种体质相兼两大类,单一体质占56.4%,多种体质相兼占43.6%;平和质占11.1%,偏颇体质占88.9%。其中阳虚质占22.9%,气郁质占14.6%,气虚质占13.8%,血瘀质占11.7%,阴虚质占9.5%,痰湿质占8.2%,湿热质占4.9%,特禀质占3.3%,并且按问卷的实际得分相等或不等分成三类,分别为两种体质合并(得分相等)、两种体质相兼(得分不等)、三种体质相兼。结论:乳腺增生患者中偏颇体质比例明显大于平和质,而且存在多种体质相兼,也提示体质偏颇与乳腺增生易感有一定的关系,阳虚质易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751名女大学生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了解女大学生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女大学生的不同体质调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51名女大学生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51名女大学生确定的体质类型中,平和质275人(36.61%),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分别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倾向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结论:女大学生平和质所占比例较低,以偏颇体质居多,确定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居多,有倾向的偏颇体质中以阴虚质、血瘀质和阳虚质居多。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丰纪明  彭明德 《河南中医》2016,(6):1081-1083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4月,选取绵阳市中医医院体检中心的女性志愿者9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绵阳市中医医院乳腺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乳腺增生病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对观察组的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增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多为气郁质、气虚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平和质和偏颇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痰瘀互结型呈正相关(P0.05);气虚质与冲任失调型呈正相关(P0.05)。结论:运用中医体质学说防治乳腺增生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医学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以及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使用SDS量表对703名在校大学生展开筛查,针对其中SDS≥50分者,借助HAMD表、依照ICD-10和CCMD-3中抑郁症发作的诊断标准进行抑郁症临床诊断。对确诊患者,遵照中华中医药协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施行体质辨识。结果:703名被调查者中,抑郁症患者56名,占人群的8.0%;按体质分型气郁质者15名,占26.8%。结论:该医学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8.0%;体质与抑郁症患病密切相关,气郁质是该人群的易感体质。  相似文献   

5.
早期妊娠妇女及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类型与早期先兆流产发病的关系,为调治孕妇体质防治流产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分别对正常早期妊娠妇女、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健康育龄非孕妇女进行调查,按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分析其体质类型特点。结果: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体质类型以阴虚质所占比例最多;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气郁质所占比例最多;健康育龄非孕妇女以平和质最为常见。3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妇女体质有一定的偏颇,早期先兆流产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调整妇女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评表,辨识女大学生乳腺增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观察在何种体质背景下温和灸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更佳。方法对118例患者实行温和灸,以肩井穴为主,针对9种中医体质(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特禀质),配以调整体质的穴位,遵循前后对照原则,观察易感体质,比较治疗前后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伴随症状情况。结果 9种体质乳房肿块前后变化不大(P0.05);乳房疼痛评价和伴随症状中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阳虚质有较好疗效(P0.05),其他体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部分体质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但器质性病变短期内单纯艾灸手段难以逆转并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彩超对乳腺增生的诊断分类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调查345名初步诊断疑似乳腺增生的患者,并进行彩超检查,结合彩超声像表现分类,将诊断为乳腺增生的249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其余96例彩超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归为对照组;而病例组又根据具体的彩超声像异常表现进行分类,就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结果与彩超对乳腺增生的诊断结果和分类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的中医体质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多见平和质(占53.1%),病例组多见偏颇体质(占93.6%)。气郁质和气虚质是乳腺增生的危险信号,血瘀质和痰湿质相比其他体质更易患囊性增生或腺瘤样增生。结论:中医体质类型与乳腺增生的彩超诊断分类相关,可为乳腺增生患者实施个体化中医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了解其构成比,探讨该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146名学生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调查人群中,平和质占19.18%,偏颇体质占80.82%;居于偏颇体质前四位的是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男女生体质分类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生以阴虚质为主,女生以阳虚质为主。结论: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偏颇体质占有较大构成比,阴虚质、阳虚质居于先后,同时为男女生的主要体质类型,其原因可能与地理因素、自身作息情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晓辰  周仕萍 《中医杂志》2011,52(12):1029-103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985例受试者进行体质调查,其中病例组(乳腺增生病患者)623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62例,比较9种体质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分布;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痰瘀凝结证和冲任失调证,观察9种体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体质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5种体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中肝郁气滞证335例、痰瘀凝结证128例、冲任失调证140例,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肝郁气滞证和痰瘀凝结证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以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甘肃省兰州市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并调查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探求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形成与后天生活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3所高校419名大学生,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辨识学生中医体质。结果:平和体质占13.6%,偏颇体质占86.4%;偏颇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是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结论:高校大学生以偏颇体质居多,阴虚质、气虚质是其常见偏颇体质。在校大学生偏颇体质中阴虚质与睡眠时间、饮酒、便秘、失眠4大因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精神压力、失眠2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胃脘痛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为胃脘痛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对306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306例胃脘痛患者中,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45例,占14.71%,偏颇体质261例,占85.29%。偏颇体质中,单纯偏颇体质99例,占32.35%,兼夹偏颇体质162例,占52.94%。偏颇体质类型分布特征为:气虚质68例(22.22%),阳虚质161例(52.61%),湿热质90例(29.41%),气郁质93例(30.39%),瘀血质48例(15.69%),特禀质21例(6.86%),阴虚质55例(17.97%),痰湿质68例(22.22%)。结论:胃脘痛患者的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郁质和湿热质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患者体质类型与异位妊娠发病的关系,为调理体质防治异位妊娠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分别对异位妊娠患者、健康育龄非孕妇女进行调查,按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分析其体质类型特点。结果异位妊娠患者阳虚质居多,其次为气郁质、瘀血质及湿热质;健康育龄非孕妇女阳虚质居多,其次为气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结论异位妊娠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调整妇女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永嘉县居民中患病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方法:根据中医药行业标准,对就医的1 015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永嘉县1 015例患者中,平和质占17.73%,气虚质占27.78%,阳虚质占20.59%,阴虚质占16.35%,痰湿质占13.89%,湿热质占17.83%,血瘀质占10.34%,气郁质占26.11%,特禀质占2.76%;男性患者偏颇体质排前三的依次为气虚质(22.49%)、湿热质(21.62%)、气郁质(20.74%),女性患者偏颇体质前三的依次为气郁质(30.52%)、气虚质(29.08%)、阳虚质(21.90%);气郁质、湿热质男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质男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嘉县患病居民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229名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慢病合并情况及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结果:229名患者中平和质22人(9.61%),偏颇体质207人(90.39%)。肌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排序为气郁质(占22.71%),阳虚质(22.27%),气虚质(13.97%),血瘀质(13.97%),平和质(9.61%),湿热质(9.17%),特禀质(4.80%),阴虚质(3.49%)。老年患者是否合并慢病与体质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高血压中医体质类型以气郁质(32.84%)、阳虚质(20.90%)、气虚质(17.91%)为主;甲减以湿热质(25.00%)、血瘀质(22.73%)、气郁质(22.73%)为主;胃下垂以阳虚质(29.52%)、气郁质(27.62%)、气虚质(21.90%)为主;冠心病和心梗以血瘀质(30.61%)、气虚质(22.45%)为主;脑卒中以血瘀质(26.92%)、阳虚质(21.15%)、气虚质(19.23%)为主。偏颇体质的老年患者与平和质老年患者在摄食量、运动习惯、睡眠习惯方面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有关,慢性病防治要兼顾其体质特征进行调养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体质调查,分析其易感体质,为PCO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选取PCOS患者(PCOS组)和健康女性(对照组)各100例,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量表》,统计并分析PCOS的偏颇体质。结果:PCOS组中以湿热型体质最多(25%),其次为痰湿质(22%)、血瘀质(18%)和气郁质(15%),平和质仅占5%;而对照组则以平和质为主(53%)。 结论: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及气郁质是PCOS的明显偏颇体质,肥胖是PCOS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PCOS易感体质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并改善体质对预防PCOS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SAPHO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SAPHO综合征患者137例,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定,采用RxC卡方检验探讨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在患者性别、病程、疾病活动度、骨关节受累部位上的分布规律。结果 137例SAPHO患者中,135例是偏颇体质,2例是平和体质,其中偏颇体质占98.5%。在偏颇体质中阳虚质占27.4%、湿盛质占28.14%、血瘀质占14.07%、气郁质占16.29%,气阴两虚质占14.07%;χ~2检验显示SAPHO综合征患者体质在性别、病程、疾病活动度上的分布存在差别(P0.05),其在骨关节受累部位上显示出一定的分布规律。结论 SAPHO综合征患者存在偏颇体质,且其易感体质为阳虚质,在性别、病程、疾病活动度、骨关节受累部位上具有不同的体质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药膳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学生参与到广州天河区药膳科普行活动中,天河区科普行活动对450名学生进行了体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偏颇体质人数比例约为40.6%,男生偏颇体质人数比例约为25.3%,女生偏颇体质人数比例约为45.6%。大学生中男生以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最为多见,女生以气虚质、阳虚质最为常见。将广州天河区药膳科普行活动与药膳教学相结合,可使学生辨识自身体质,对于好发的疾病可以早做预防,延缓或彻底消除疾病的发生,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80例2008年11月-2009年11月间在江西省中医院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随机选取8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胃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从整体来看,平和体质的较少,仅占2.5%,多数为偏颇体质,占97.5%。在8种偏颇体质中,胃癌患者的中医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为多见,阳虚体质的有23例(占28.75%),气虚体质的有21例(占26.25%)。其次则为气郁质,有12例(占15%)。结论:胃癌患者中以阳虚质、气虚质较为多见,其次为气郁质。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夹杂湿热质、痰湿质等其它证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多地区人群调查获得我国雄激素性脱发的体质分布及社会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通过全国多地区人群问卷调查发放,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采用判别法评测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分析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共调查2 084人,收回有效问卷2 014人,合格率为96.8%,其中男性1 261例,女性753例;平和质1142例,占56.70%;8种偏颇体质占43.30%,居于前4位的偏颇体质类型是阳虚质(12.51%)、湿热质(9.14%)、气郁质(6.11%)、阴虚质(5.56%),单纯体质893例,占44.34%,复合体质1 121例,占55.66%,男性(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平和质明显高于女性,男性AGA患者以湿热质居多,阳虚质次之,女性AGA患者以阳虚质居多,气郁质次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脱发类型的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7个不同区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平和质东北比例最低。偏颇体质中,气虚质华南华西较高,东北,华南阳虚比例较高,华南阴虚体质较高,华北痰湿比例较高,东北,华中华东地区湿热比例偏高,东北,西南气郁比例偏高。结论:AGA患者中偏颇体质占43.30%,主要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较多见,不同区域,性别的AGA患者体质分布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为基于体质调节治疗肺小结节以及预防疾病进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肺小结节临床患者信息,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观察患者中医体质总体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各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方面的分布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381例,体质以偏颇质为主,占79.0%。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气郁质患者多见,其中气虚质在不同性别、年龄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女性气虚质、阴虚质多于男性,男性湿热质多于女性;随年龄增加,阴虚质逐渐增多,特禀质逐渐减少。患者的体质可呈兼夹性,但总体仍以单一体质为主,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两种或三种兼夹体质。结论肺小结节患者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气郁质是其易感体质,并且在不同性别、年龄上的分布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