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9,(9)
目的:通过对粗叶悬钩子进行生药学研究,为粗叶悬钩子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及分子鉴别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粉末中存在成行排列的草酸钙簇晶;叶粉末中存在两种非腺毛,一种棒状腺毛;根和茎粉末存在具缘纹孔导管。选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将13种悬钩子属植物加以区分,ITS序列可作为粗叶悬钩子的DNA条形码。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粗叶悬钩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水提醇沉法探究粗叶悬钩子根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Sevage法、TCA法对多糖进行纯化;探究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水提醇沉法,进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提取的最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料液比;采用Sevage法、TCA法对所提的多糖进行去蛋白纯化处理;使用MTT法探究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粗叶悬钩子根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90℃,时间2h,料液比1∶15。纯化过程中使用Sevage法、TCA法,多糖含量下降,推测提取产物可能为糖蛋白;MTT结果则表明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水提醇沉法成功确定了粗叶悬钩子多糖的提取条件;纯化结果表明提取物可能是一种糖蛋白;粗叶悬钩子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粗叶悬钩子根部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粗叶悬钩子根部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标准曲线在490 nm处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叶悬钩子根部多糖含量。结果回归方程:Y=0.8325X 0.0223,r=0.9998,测得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含量9.473%,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0.56%(n=6)。结论该方法简便,精密度及重现性均较好,可用于粗叶悬钩子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对粗叶悬钩子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分析有关粗叶悬钩子的文献资料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粗叶悬钩子主要含皂苷、萜类、黄酮等成分,具有抗肝损伤、抑制tsFT210癌细胞等药理作用。结论:粗叶悬钩子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粗叶悬钩子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可见-紫外光谱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粗叶悬钩子的各溶剂提取液在紫外-可见光区都有特征吸收峰;不同提取液的特征吸收峰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粗叶悬钩子采用可见-紫外光谱鉴别,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1)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对肝细胞凋亡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处理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CCl4腹腔内注射建立肝损伤大鼠模型.应用TUNEL检测各组肝组织的凋亡指数,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处理组与阳性药对照组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肝组织中凋亡指数,均分别较模型组显著减轻与下降.结论:粗叶恳钩子总生物碱能明显减轻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抑制肝组织中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的不同极性部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其不同极性部位;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不同极性部位干预,观察其对小鼠血清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 醋酸乙酯低剂量和正丁醇高剂量组均可以显著降低转氨酶的活性;正丁醇高剂量组可以显著提高SOD活性,醋酸乙酯组可以显著提高SOD活性并降低NO含量.结论 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可以降低转氨酶活性,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抗肝损伤活性,且醋酸乙酯部位优于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9.
粗叶悬钩子为我国民间传统用药,其具有活血祛瘀、清热止痛之功效,民间常用其治疗急慢性肝炎、乳腺炎、口腔炎和外伤出血等。近年来,有关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公开报道。对其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利用和提升粗叶悬钩子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快速分析粗叶悬钩子叶中成分。方法粗叶悬钩子叶甲醇提取物用聚酰胺薄层色谱(TLC)分离后,将薄层板上的斑点依次用串联质谱(MS/MS)分析,通过与文献数据和部分对照品的负离子模式下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比较,推测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推测了11个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包括1个咖啡酰奎宁酸,6个三萜化合物和4个黄酮苷。结论实验结果为粗叶悬钩子叶活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总生物碱干预体外培养的HepG2,观察细胞形态,并用MTT法检测该总生物碱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对HepG2的抑制作用。结果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干预24h后,浓度达1000μg/mL对肝癌细胞才有抑制作用,作用48h和72h后,各组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MTT法结果显示生物碱作用HepG248h和72h后,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粗叶悬钩子根部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化学方法提取总生物碱、总多糖、总黄酮为治疗药物,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99.5?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的影响。结果:粗叶悬钩子根部总多糖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TNF-α、IL-1β、IL-6含量(P〈0.01)减轻大鼠肝细胞坏死程度。总生物碱、总黄酮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粗叶悬钩子根部总多糖具有减轻炎症因子对肝细胞造成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炳华  刘剑秋 《中草药》2001,32(6):551-554
目的 研究福建省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方法 结合现有资料,经野外实地调查并加以分析。结果 在我省境内49种6变种的野生悬钩子中,可供药用的有28种,占全省总种数的50.8%,其中有8种分布较广且利用价值较大,它们分别是掌叶覆盆子、山莓、蓬藁、高梁泡、茅梅、粗叶悬钩子、寒莓和插田泡。结论 研究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我省悬钩子属药用植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对肝药物代谢酶CYP2E1和CYP3A1 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粗叶悬钩子根部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化学方法提取总生物碱、总多糖、总黄酮为治疗药物,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99.5%CC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NO及肝组织中SOD、MDA的影响。结果:粗叶悬钩子根部总生物碱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NO及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提高肝组织中SOD活性,减轻大鼠肝细胞坏死程度。总多糖、总黄酮对大鼠血清NO及肝组织中SOD、MDA有一定影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粗叶悬钩子根部总生物碱具有减轻CCl4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粗叶悬钩子(RAP)总生物碱治疗脂肪肝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饲养12周时,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RAP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取材,光镜下观察检测肝组织切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中GSH-PX的变化.结果 ①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呈重度脂肪变,并可见轻到中度的炎症改变.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RAP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东宝肝泰组)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脂肪变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②药物干预组血清GSH-PX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能够提高体内抗氧化相关酶GSH-PX的活性,提示抗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治疗脂肪肝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根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综合利用硅胶减压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化学成分,运用多种波谱技术(UV,1 H-NMR,13C-NMR,MS)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蔷薇酸(1),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2),吐曼酸(3),2α,19α,24-三羟基乌苏-12-烯-3-氧-28-酸(4),2α-羟基齐墩果酸(5),乌苏酸(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白藜芦醇苷(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9在50 mg·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5.60%,75.23%.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9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安徽9种悬钩子属植物叶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徽多种悬钩子属植物叶表面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与研究,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对其特征加以比较与研究。结果:不同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毛茸、叶脉、气孔等特征具明显区别,有一定的分类意义。结论:悬钩子属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结果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部位中粗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母根、子根、须根、茎、叶的粗多糖含量.结果:乌头全植株各组织部位粗多糖含量顺序为子根>母根>须根>叶>茎,地下部分含量>地上部分,6月4日子根粗多糖含量最高,6月18日茎、叶、须根粗多糖含量较其他采收期高,6月18日与7月3日母根粗多糖含量接近.结论:该研究初步探索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粗多糖的动态变化,为乌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