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4%,对照组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普通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治疗,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次/d。两组均以5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2%(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6/38),P〈0.05;且观察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水疱结痂时间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患儿症状及体征变化。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4.29%,与对照组的77.14%比较显著更高(P0.05);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更短(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4.
梁小娟  王艳 《陕西中医》2014,(3):285-286
目的:观察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对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病毒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缩短疗程,并且无明显副作用和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1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联合沐舒坦静脉滴注,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胸片吸入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喜炎平联合沐舒坦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9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食欲好转时间和疾病治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临床上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对照组发生1例皮疹,经治疗后顺利痊愈。结论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应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能够极促进治疗效果显著增强,缩短各项症状消退的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儿科治疗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实行喜炎平及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33%及93.34%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实行喜炎平及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有利于机体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方案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喜炎平、单磷酸阿糖腺苷+喜炎平,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使用喜炎平、单磷酸阿糖腺苷两种药物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入该院儿科治疗的10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结合家属意愿将所有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4例;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实行喜炎平及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与观察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观察组1.8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予以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效果显著,不止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能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热毒宁、喜炎平、炎琥宁3种常用注射用中药制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热毒宁组、喜炎平组和炎琥宁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热毒宁组、喜炎平组和炎琥宁组分别给予静脉滴注热毒宁、喜炎平、炎琥宁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4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热毒宁组、喜炎平组和炎琥宁组的皮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热毒宁组的退热时间短于其他组(P0.05),喜炎平组和炎琥宁组的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喜炎平、炎琥宁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合并细菌感染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疱疹及溃疡消退时间、血清学(外周血白细胞、CRP)下降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小儿手足口病中采用热毒宁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中采用热毒宁能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1日-2015年6月1日本院收治的1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单纯炎琥宁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患儿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促使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给予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主要采用抗病毒、抗炎以及退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食欲改善时间、精神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53-215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方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80例手足口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手足口病方(糖浆剂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后免疫球蛋白Ig G、Ig 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g 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 G、Ig M低于对照组,Ig 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方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可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23/25),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能够快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手足口病小儿6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30例,单一应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30例,选择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治疗后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因子IgA、Ig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更明显改善症状,且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61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261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喜炎平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治疗组136例给予静滴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125例给予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发热持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对于治疗普适型手足口病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解透表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解透表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解透表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280例作为该次分析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电脑随机选取法进行分组,其中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有14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也较短,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经计算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可帮助患儿尽早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