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胰腺炎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术后护理;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实施护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胰腺炎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胰腺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6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有吸烟习惯的男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管理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精神疾病科有吸烟习惯的住院治疗的男性精神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采用常规精神病人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戒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成功戒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吸烟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有吸烟习惯的男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管理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护理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接受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4例。采用常规脑出血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时间、脑出血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出血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在直肠癌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明确诊断为直肠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直肠癌治疗期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心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改善幅度、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在直肠癌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缓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接受前列腺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穴位贴敷和针对性护理模式,以预防膀胱痉挛症状出现。方法:选择龙川县中医院收治的接受前列腺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采用常规前列腺手术干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干预;采用穴位贴敷和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症状的人数、围术期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术后膀胱痉挛症状预防效果、临床术后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围术期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膀胱痉挛症状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术后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穴位贴敷和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前列腺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在术后出现膀胱痉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患有妊高症疾病的患者在围产期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84例患有妊高症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围产期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围产期妊高症疾病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妊高症护理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患有妊高症疾病的患者在围产期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各项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患者有15例,占29.41%,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性有35例,占68.63%,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P<0.05。结论临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结核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结核病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结核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结核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护理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HAMA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护理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30d时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变化。结果:入组实施不同护理30d时,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提高预后、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于本院救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16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80例,给予常规的糖尿病肾病临床护理方案,观察组58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UA和GF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总满意率(97.31%)高于对照组(8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采用常规妇科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妇科疾病临床干预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妇科疾病临床干预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实施干预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以及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系统化护理模式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梅州市平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手术期间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操作总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和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病例计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64例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患者护理前后症状比较,经护理后的患者,其临床症状明显减少;观察组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患者护理后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其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利于其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